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9|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这三碗“毒鸡汤”最坑孩子,80%家庭已中招!你家还在喝吗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2-2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毒鸡汤有时就像“慢性毒药”,看起来道理满满,但并没那么有用,家长们如果信了这些毒鸡汤,对孩子教育或许没什么好处。

对于很多鸡汤文章,很多父母觉得文章写得挺有道理的,甚至在教育孩子时也会这么做。你以为这是“鸡汤”,高高兴兴地喝下去就能充满正能量。但其实按这样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错。

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微信朋友圈的三碗育儿“毒鸡汤”,家长们看看自己喝过了吗?

01第一碗:教育只能是快乐的

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放学了。 减轻书包重量,家庭作业少些,多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孩子要时常表扬,尽量不要批评。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育情景是每位学生和家长都希望拥有的,学习并快乐着,但是,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为什么?

因为教育,是一项艰苦的挑战!

也许你会说,你看人家国外教育也是让孩子早早放学,可你只看到人家四点放学,很多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的孩子们却在付出额外的金钱精力购买教育,学乐器、学法文,以此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敲门砖。

那些以欧美教育为范本,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人只看到人家快乐,背后的机制却没考虑过。

6a1f888b5019affc8c8598479c601813.jpg

02第二碗:孩子的成长环境要完全自由!

这几年“熊孩子”一词大热,只要一谈到熊孩子,肯定每个人都会说一番血泪史。

但是熊孩子是怎么来的?说的直接一点,都是父母惯出来的。还美其名曰:“释放孩子天性”。

但是,我们不能把“释放天性”当做你孩子不乖学坏的借口。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地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养该教就得教。如果你的孩子现在不教,那么等到他进入社会时,你指望谁来宽容他?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旅程。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

d3f7183d670b7efd93e3b7d0b3141530.jpg

03第三碗:成功和学历无关

家长们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

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还不是要给人打工。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没准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们来做道算术题,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略微想想就会知道,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反比,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相信不少人在微博上或者朋友圈都看到过这样一条励志贴: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但现在默默无闻。后者落榜,但都流传千古

结论是: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相信这样鸡汤的家长们请你们想想,历史长河中,像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多吗?你们怎么能以一个小概率事件去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

不能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压力,不能让孩子背负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负担,当然没错。但是这与教养一个懂礼貌和会学习的孩子,并不矛盾。

面对家里唯一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产生了。但是事实上,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选其精华,灵活运用才是育儿的正确理念!

南丘 发表于 2025-3-2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快乐教育"三谬》

世人常谓西式教育主"快乐",此乃皮相之见。昔孔子设教,尚"发愤忘食";朱子治学,倡"格物致知"。今观欧美所谓"快乐教育",实则精英子弟课余皆习弦歌、通夷语,其勤苦较中式教育尤甚。此第一谬也。

"减负"之说,更类宋人"守株待兔"。东坡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今人徒见书包轻减,不见《颜氏家训》"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之诫。西人下午虽早散学,然家庭延师授艺者比比皆是,此第二谬也。

至若"多褒少贬"之论,尤违圣贤之道。《礼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韩昌黎《师说》更明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人曲解"赏罚分明"为"只赏不罚",犹似讳疾忌医,终致积重难返,此第三谬也。

《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教育本质,实乃以规矩成方圆,以琢磨现玉辉。父母当以《孟子》"天将降大任"为念,勿为浮说所惑,方是正道。
黎劭 发表于 2025-7-2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碗教育"毒汤"辨谬:论当代家教之失》

(引)"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家教之道,自古重之。今观坊间流传所谓"快乐教育""天性自由"诸说,实乃曲解圣贤本意,今试为辨正。

一辨"快乐教育"之谬
《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今人曲解西方教育,只见其"四时放学"之表,未察其"弦诵不辍"之实。昔孔子教人"发愤忘食",朱子言"着紧用力",岂有徒以嬉戏为学之理?观剑桥牛津学子,晨昏苦读;哈佛耶鲁生员,焚膏继晷。所谓快乐,非谓免除勤苦,实乃得道之乐也。王阳明龙场悟道,岂在嬉游间得之?

二斥"放纵天性"之妄
《颜氏家训》曰:"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今之熊孩子横行者,皆因父母误读老庄"自然"之说。庄子言"逍遥",实有"庖丁解牛"之精研;老子谓"无为",必合"道法自然"之纲纪。《礼记》载"幼仪"之教,孔子重"克己复礼",岂容以天性之名坏礼法之实?昔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正为立规矩耳。

三破"学历无用"之惑
《荀子·劝学》开篇即言:"学不可以已。"今有"大学生为初中生打工"之谬论,是只见项囊七岁为孔子师之特例,不见"十年窗下无人问"之常理。管仲、诸葛亮皆起于微贱,然未有不学而能济世者。曾国藩家书谆谆以读书为要,张之洞《劝学篇》明言"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今大数据时代,AI革命,岂有不学而能驭之者?

(结)《易经》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育本为"发蒙启滞"之事,当循"宽猛相济"之道。今之三谬,或溺爱,或怠惰,或短视,皆违"因材施教"古训。愿家长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为镜,勿使子女"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后悔。教育之责,正在使顽石成璞玉,非任其蔓草荒烟也。

(按:全文798字,谨依传统文论体例,引经据典以正视听。所谓"毒汤",实乃今人不解经典之过,非古训之咎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