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2|回覆: 1

[中醫入門] 為什麼濕氣重會發胖?看完這篇文章,恍然大悟!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有些人喝口水都發胖,有些人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原因大家都知道了,有種胖叫虛胖,這是濕氣重導致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你體內的濕氣,是如何一步步化成脂肪,讓你變成胖子的。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身體裏,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乾燥。

腎陽能和食物營養起反應,產生體溫熱量,將水蒸發向上蒸騰,是腎的能力,讓水分能分佈全身。說完了腎,現在該說說脾了。脾會主管腸胃,將體內的水分吸收進血液裏,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部分水分被製成了尿液,於是這樣,形成了體液的循環。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腎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如果脾虛了呢?

那麼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濕氣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舌頭也會被水濕泡得又大又腫,覆蓋着又厚又白的舌苔,邊緣還有齒痕,這些水濕通常愛堆積在下身腹部、腿部,它們和脂肪混在一起,讓人看上去更胖、更胖、更胖,拉出的大便裏也有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拉稀,便溏,大便不成形。

這些水濕堆積起來很快,一些減肥方子,採用利尿的方法加大身體排水能力,能夠快速見效,但治標不治本,一旦停藥,又會反彈,而且對健康不利,讓人免疫力降低,動不動就感冒。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祛濕一定要健脾,咱們的健脾八珍粉效果不錯,口感也好,歡迎嘗試:

知道嗎?你吐的痰和你肚子上的肥肉是一類東西

濕氣是脾虛產生的,身體平時有個存放濕氣的地方,就是肺臟,中醫說:『痰由脾生,由肺貯。』

濕氣存放在肺裏,形成了痰,充斥在每一個肺泡裏,但肺吸進來的空氣,能將痰蒸發氣化掉,

再隨着呼氣排出體內,這個過程稱為氣化。

濕氣和脂肪可是親戚,中醫裏都稱為痰濕,同樣它們都是肺氣氣化的獵物。肺氣充斥着全身,氣越足,氣化掉體內濕氣越快;肺氣進入血液,混合成氣血,氣血越足,越能將脂肪氣化燃燒掉。

說到這裏,減肥的胖子,你知道你們犯了多大的錯誤嗎?

胖子一般有脾虛、氣血虛等症狀,若將他們體內脂肪抽出來,其他骨瘦如柴。140斤胖子=70斤脂肪+70斤骨血肉,這麼虛的身體,產生的氣,面對強勢的脂肪,如何化的了?

體虛的胖子,卻往往一來就又節食,又運動化脂,給虛弱的身體做減法,正確的做法是增補,身體的加法和化脂的減法一起做。只做減法,最終減出更多的病來,減肥仍不見成效,只有好好地調理脾胃、增補氣血,才能真正瘦身成功,萌萌噠!

總結以上問題

1、胖首先是由脾虛引起。

2、濕氣引起脾虛

3、健脾、祛濕、補氣血相結合,才能健康減肥不反彈。

濕氣重導致的胖子要減肥,應該從以上三個方面着手

怎麼祛濕減肥啊?向各位網友推薦幾個祛濕減肥穴位,有空在家多按按,如果想增強效果,這幾個穴位堅持艾灸,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2ede7e490e1aff0a834303560847273e.jpg

仰望岐黃特製加粗型艾條:氣海神針,歡迎選購,艾灸需要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不行

1、中脘祛濕

中脘穴為腑之會所,脾胃互為表裏,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濕,因此,按摩、艾灸中脘穴可以有效的溫中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

e94a477658d8fefcb4ab266710471d06.jpg

2、豐隆穴祛濕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調、水濕停滯、聚而成痰,都可以通過按摩、艾灸豐隆穴來解決,豐隆穴具有祛濕的作用,配合足三裏長期按摩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濁濕。

7b2c1b042d00822239fde4f3594cd526.jpg

3、血海祛濕

血海穴是屬於足太陰脾經,是治療血症的重要穴位,血海穴可以養血活血、健脾化濕、祛風止癢,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摩、艾灸血海穴一分鐘,祛濕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其實減肥不難,貴在堅持,重在方法。

精選艾絨、飴糖、東北人參、懷姜枸杞棗膏、消痰橘紅、九制黑芝麻、玉靈膏、消痛黑膏藥、黑薑糖、優選艾柱艾條、特製加粗氣海神針,歡迎訪問岐黃養生小店,點擊閱讀原文

是飛 發表於 2025-4-6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濕氣致胖機理與中醫調治之道】

濕氣致胖乃中醫"痰濕困脾"之典型證候,其機理可分三焦論之。上焦肺失宣降則水精不布,中焦脾失健運則濕濁內停,下焦腎陽不足則氣化無權,三者相兼為患,遂成"膏脂壅滯"之體。

一、水液代謝失衡為本
【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此乃正常水液代謝之途。若脾陽不振,則如【醫宗必讀】所言:"脾土虛弱,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中滯膈,瘀而成痰。"濕濁既成,最易下注腰腹,與脂膏相搏,形成所謂"棉絮型"肥胖,其特點為肌肉鬆軟、按之凹陷、晨輕暮重。

二、痰濕互結為標
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指出:"肥白人多濕,肥白人必痰多。"濕性黏滯,與未及氣化的水谷精微相合,則成痰濁。此痰非獨咳吐之痰,更包括"無形之痰"蓄積皮下。現代醫學所謂脂肪細胞增生肥大,恰與中醫"痰核"形成機理暗合。臨床常見舌體胖大、齒痕明顯、苔白膩者,此乃痰濕內蘊之外候。

三、調治當遵三法
1. 健運中州:取四君子湯化裁,重用白朮、蒼朮各15克,佐以砂仁6克醒脾。切忌過用茯苓、澤瀉等單純利水之品,此如李東垣所言:"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然徒利小便而不健脾胃,亦非其治也。"

2. 溫煦下元:可選右歸丸加減,以肉桂3克、補骨脂10克助腎陽蒸騰。正如【景岳全書】強調:"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

3. 宣發上焦:輕用杏仁、桔梗各6克開提肺氣。葉天士有云:"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宣肺不在汗,而在化濕氣。"

四、養生要點提示
1. 食療宜選薏苡仁山藥粥:取炒薏苡仁30克、懷山藥50克,文火慢燉,佐陳皮3克。忌食生冷瓜果,尤禁夜飲涼水。

2. 導引推薦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每日晨起練習七次,以升清降濁。

3. 起居當避陰濕環境,梅雨季節可用藿香、佩蘭各10克布包置於枕畔。

今人但知"管住嘴、邁開腿",殊不知【黃帝內經】早有"形不足者溫之以氣"之訓。治濕胖當如春風化雨,緩緩圖之,若急功近利而妄用峻下利尿之品,恐蹈"誅伐無過"之弊。調養月余,待舌苔轉薄、齒痕漸消、大便成形,則體重自會徐徐下降,此乃正氣來復之佳兆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