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7|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乾隆这幅书法卖出了四千万!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2533341c0a1442a1eb7f50825219520.jpg

热爱艺术的一代君王

乾隆帝弘历(1711-1799),高宗纯皇帝,姓爱新觉罗,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建元乾隆。游艺笔墨,兼擅山水、花草、兰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笔法,作平远小景。间写佛像,亦只以数笔钩勒而成。然散在民间者,以松梅花果之属为较多。纵情翰墨,肆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赵孟頫,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内府收藏,尤极美富。乾隆九年(1744)诏编石渠宝笈四十四卷,凡秘阁所藏书画及款识题跋与曾邀奎章宝玺者,一一胪载。

〖斗鹿赋〗书于乾隆32年,正值乾隆57岁年富力强之际,用笔圆润,结构严谨端庄,代表着乾隆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十条屏书于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上,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为后世所推崇,而乾隆帝在十条巨幅的金粟山藏经纸上所书御笔则甚为罕见,更何况所书为其得意的〖斗鹿赋〗这样的长篇巨制呢。

▲乾隆 御笔〖斗鹿赋〗保利2011春拍 成交价4140万元

乾隆在〖斗鹿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的文学价值,一是体现出乾隆圣心天眷的仁义之心;二是文辞优美,读之令人感慨万端;三是代表着清代文赋的最高水平。

39760b3e6046d63da3de341b7468063f.png
〖斗鹿赋〗高清图赏
21772c526e09581200240859ce278573.png

a7d9dc0d58cfe115e8774a6882c28000.jpg

清代以来的文学家一致认为,乾隆所写的〖斗鹿赋〗、〖哨鹿赋〗和〖后哨鹿赋〗是清代著名的文赋,也是乾隆皇帝御制诗文中的亮点。其中,〖斗鹿赋〗更是乾隆皇帝生前相当得意的文赋。文赋辞章通达,文采奕奕,如开篇『而其相哨也以斗,作斗鹿赋,其辞曰:有八叉之角兽,当五月而解旧既新,茸之渐生,至仲秋而始就。其角之未就也,牡自牡而牝自牝,其角之既就也。牝随牡而牡相斗,其牡自牡而牝自牝也。

a7824a123242d0a872dc5aa035ad480f.jpg
fd8ec822d9341928002f48e34068c653.jpg

乾隆在〖斗鹿赋〗中对鹿的秉性温驯有秩、多孳多緐,充分体现鹿的仁义之心,即使是两只雄鹿相斗之时,他们不会在『九衢之市』、『百亩之田』上争斗,而是在『必其深深林里,回回山巅。车马之所不至,虎豹之所远迁。于是呼群别队,防后突前,互争雄而较力,不略逊而顿施。』鹿与人相比,『城府深为,笑中之刀,莫测暗里之阱,不期翻手云而覆手雨,谷可陵而岸可池。其斗也,固不若鹿之声色相陵,而吾实有感于斯。』文中感叹: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还不如鹿与鹿之间的争斗那样仁义文明。

fd706daa440e100d12fb15a235996fd5.jpg

ad62f335148f41df3bae725a7ebb2423.gif

偷月 發表於 2025-3-27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乾隆御笔《斗鹿赋》书艺管窥

乾隆帝御笔《斗鹿赋》以四千余万金易手,实非偶然。此作书于金粟山藏经纸,此纸自宋以降即为文林珍若珙璧,而十条屏巨制更属稀见。考其书风,确如《石渠宝笈》所载"圆润秀发",然细观其用笔,实有赵孟頫之韵致而少其骨力,得董其昌之秀润而乏其空灵。

《斗鹿赋》文学价值有三重:其一,赋中"悯麑止杀"之旨,合乎《礼记》"诸侯无故不杀牛"的仁政思想;其二,骈俪之文承六朝余绪,对仗工稳处可见《昭明文选》遗韵;其三,作为清代御制文赋典范,其辞章实较《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更见匠心。

然需辨明者,此作天价实因"物以稀为贵"之理。乾隆存世墨迹虽夥,但长篇巨制且书于名纸者不过十数。若纯论书艺,较之赵孟頫《胆巴碑》之遒劲、董其昌《金沙帖》之萧散,终逊一筹。其价值在"御笔"二字,正如《宣和书谱》所云:"人主之书,不独以工拙论。"

今人观此,当思《周易》"见乃谓之象"之义。御笔虽珍,终是器也;器以载道,方为至宝。乾隆书法之真价值,在其承载的康乾文治气象,此正《文心雕龙》"文变染乎世情"之谓也。(计498字)

注释:
1. 珙璧:典出《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喻珍贵之物
2. "悯麑止杀":化用《韩非子·说林》"孟孙猎得麑"典故,呼应赋中仁德思想
3. 器以载道:源自《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郭便甘 發表於 2025-6-28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乾隆御笔〈斗鹿赋〉鉴析:盛世文翰的审美三重境》

(一)御书物质载体之珍罕性
金粟山藏经纸作为宋代宫廷御用纸品,其"纹理如粟,莹润如玉"的特质在明清时期已属稀世之珍。乾隆择此载体书写十条屏,实为物质文化史与艺术创作的双重盛宴。考《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三十二年记载,内府所藏宋代金粟纸仅余三十八张,此次动用十张连缀成屏,足见帝王对《斗鹿赋》的特殊重视。这种"以最古之纸,书当世之文"的创作行为,本身即构成"古今对话"的艺术隐喻。

(二)书法艺术的"乾隆体"范式
此作笔法确如帖中所言"圆润秀发",然细察其用笔节奏,可见"中锋徐进,提按含章"的独特运笔轨迹。其结字在赵孟頫基础上融入董其昌疏朗之气,形成"横细竖粗,撇捺开张"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十条屏中"鹿"字凡二十三见,虽结体相近,然通过墨色枯润变化(如第七屏"斗鹿"二字以渴笔作飞白)打破"千字一律"之弊,恰印证《石渠宝笈》所载"御书贵在端庄中见灵动"的审美追求。

(三)文本的文学人类学价值
《斗鹿赋》以"八叉之角兽"起兴,实为清代"赋体博物志"的典范。其观察鹿角"五月解旧""仲秋始就"的物候记录,与《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形成互文。赋中"牝随牡而牡相斗"的生动态势描写,暗合《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的哲学隐喻。乾隆将狩猎见闻升华为"观物比德"的统治修辞,这种"武事文写"的创作策略,恰是康乾盛世"马上得天下,笔下治江山"的文化表征。

此作4140万元的成交价,不仅体现市场对清代宫廷艺术品的价值重估,更折射出当代对"帝王文人"双重身份的文化再认识。当我们凝视这些穿越时空的墨迹时,所见非仅书法本身,更是整个18世纪东亚文明圈"文治武功"的物质见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