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6|回覆: 2

[茶語] 普洱茶你究竟了解多少?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易武鎮-颳風寨,土生土長的妹子,颳風寨緊鄰曼撒山是易武鎮最大、最古老的村寨,有150餘戶人家740多人。曼撒山常年高溫濕潤,造就了上等普洱茶天然的生長環境。

7a4a8ca987b2c20115068623da30ceca.jpg

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從小陪在我身邊的是爺爺,和這座茶山。小時候最常幹的事就是跟在爺爺的後面看着他摘茶,到大一點的時候也會學着自己摘茶了。山裡的生活總是這樣愜意,呼吸着西雙版納的空氣滿山頭的跑,時光就這樣一去不復返。

c1850b1c25a3ed651c98a28961b828ce.jpg

129f23a52f54dfc212cbcd9e1d94c29e.jpg

每年的2月到5月是爺爺最忙的時候,積累了一個冬天的能量。爺爺說這個時節的普洱茶是最有營養的,我常常一知半解的看着爺爺。茶葉長出來的不都是一樣的嗎?你看外形一樣香味一樣葉子數量也一樣。爺爺笑着對我說:『你別看他們長得都一樣其實裡面可大有學問呢,咱們西雙版納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清明前的茶最是營養,香氣持久,泡出來的茶嫩綠明亮,滋味香醇可口,秋季採摘的茶則是香中帶苦苦後回甜值得細嘗。人這一輩子啊....就像這普洱茶,二十出頭的年紀最是美好,有夢就去追;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心也已經塵埃落定回首一路拼搏,有淚有笑有苦有樂再細細品嘗餘生只剩安樂。』

當時的我不明所以,現在想想這一生也就被爺爺這幾句話概括了!

加我微信:PEC366(長按可複製)

e2647d607c8ada9dd939f4204c3f8330.jpg

爺爺採摘回來的茶都是要自己親手殺青,自然晾乾,他說這樣才會保持茶的有機質,接着手工壓制。提取香味讓茶葉中的果膠溢於表皮這樣做出來的茶茸毛多條索肥壯。因為爺爺和我們家這座茶山,我愛上了泡茶愛上了喝茶,第一遍茶湯倒掉附着物;第二遍開水沖泡看着茶葉在開水中翻滾、下沉、盡情釋放,把所有的鮮活都溶於水中即使最後被當做茶根倒掉。

c79a06275274c0f594bf0eb58676565a.jpg

▲殺青後的茶葉要經過純手工反覆揉捻,以破壞茶葉葉表組織茶汁浸出,使片狀鮮葉揉捻成條索狀。

7e708a7c057b0f14a10499e27c0a0b31.jpg

▲這個工藝叫曬青,所有傳統的普洱茶原料都必須經過這個工序,陽光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奧秘所在!沒有經過曬青工藝的茶不能稱其為普洱茶。

dce4feb393bb5ab26c9385bb08c36a90.jpg

▲使布袋內蒸軟的茶葉成形後用石磨進行壓制工序,這部分工序我們完全遵照古法採用全手工完成。

老人家一直說普洱茶暖胃護胃,我雖然一直沒放在心上,但因着從小喝普洱胃一直沒出過毛病,即使現在經常加班、熬夜、吃宵夜、飲食不如以往規律,胃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大概也是因為一直保留着喝普洱茶習慣吧!

36dce2cba759ec45a61429bb371cd0f3.jpg

在爺爺的教育下總是堅持自己手工製作,不烘不烤,雖然時間長了點但是一定會保證質量,色澤、香氣、形狀都確保一流。

6b09d1dec0608689d5975de3c36de523.jpg

如今,出了這座山上大學直至參加工作,每年從家走都要帶上不少家鄉的普洱帶回來分給身邊的人,他們都很驚訝,這樣香氣濃郁回味無窮的茶確實是很少喝到過,因為市面上買到的普洱都沒有這種味道,香味很快就散了,味道也不如家鄉普洱的濃厚。為了讓身邊的人都能喝上正宗的普洱茶,我開始着手讓家鄉普洱茶走出大山。

ee78139dee78b3294df5089bd0944ddb.jpg

過程總是不那麼順利,在家人的支持下雖然有了自己的門店,可是沒有花心思做廣告不知道怎麼去推銷,好在周邊喝過自家茶的人都很滿意都表示這樣正宗的普洱茶如果沒埋沒了實在太可惜,他們積極地幫我宣傳幾乎在我這買過茶的最後都成了回頭客。

5880fabbf02113e227aa5b7c60f00e37.jpg

現在我們家的普洱茶也總算是走上正軌了,在西雙版納我們有自家的茶山,在昆明我們有自己的門店。現在還有自己的加工廠,我們的茶都是直接發給客戶避免中間的銷售環節,雖然不賺錢,可是看着自己用心製作的茶被社會所認可、被大眾喜歡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d17158ca3c8587c9c7901140a2505a8c.jpg

純手工製作雖然麻煩

但能確保更香更原始

沒有大成本廣告

沒有名貴包裝

只想讓家鄉的好茶被更多人知道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7-21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三昧辨微——兼答颳風寨茶事帖】

普洱茶之奧妙,非止於草木形質,實乃天地人三才和合之靈物。觀颳風寨茶帖所述,恰可印證【茶經】"上者生爛石"之理。曼撒山雲霧滋養、紅壤沃腴,此即陸羽所謂"陽崖陰林"之佳境。茶青品質既得地利,更需人和以成其真味。

茶分三季,各有玄機。春茶得少陽之氣,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故其味清揚似少年意氣;秋茶稟肅殺之性,合【月令】"孟秋之月,天地始肅",遂成苦後回甘之韻。老茶農以人生喻茶,暗合【黃帝內經】四氣調神之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誠哉斯言!

至若制茶古法,尤見真章。手工殺青乃存【齊民要術】"火候中微"之要義,自然晾曬暗合【道德經】"道法自然"之旨。茶餅壓制時果膠外溢,恰如【周禮·考工記】"材美工巧"之驗。今人多用機械速成,豈知【茶錄】所云"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

然則普洱真諦,更在陳化之功。【大觀茶論】言"藏茶宜箬葉而畏香藥",正謂其需歲月陶熔。生茶如少年鋒芒,熟茶似中年醇厚,三十年陳化則達【莊子】"與物為春"之境。颳風寨古樹茶所以為貴,非獨樹齡悠長,實因山場氣脈貫通,使茶質具足轉化底蘊。

今人論茶,多惑於形色香韻之表。須知【朱子語類】有雲"格物致知",品普洱當觀其本:一看山場氣象,二察制茶心法,三悟倉儲之道。如帖中老茶農所言,箇中三昧,豈非人生至理?茶道至此,方可稱"知味"。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茶道精神作答)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26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三昧辨微】
——論易武古樹茶之真性與茶道人文

普洱茶之奧妙,非止於草木形質,實乃天地人三才和合之靈物。觀帖中所言颳風寨古樹茶事,不禁令人遙想曼撒山雲霧繚繞之境。今試從茶性、時令、人文三昧,為諸君剖陳其要。

一、地理真性:水土孕茶魂
易武為古六大茶山中樞,其地「上者生爛石」的獨特地貌,正合陸羽【茶經】「陽崖陰林」之要義。颳風寨海拔1300米以上,晝夜溫差逾10℃,使茶樹體內茶多酚與氨基酸此消彼長,造就「香揚水柔」特質。所謂「曼撒山高溫濕潤」,實乃北緯21°特殊季風氣候所致,其腐殖質厚達30厘米的赤紅壤,恰如明代許次紓【茶疏】所言「茶地南向為佳,土脈滋潤」之象。

二、四時法度:陰陽化至味
帖中「清明前茶」與「秋茶」之辨,深合【大觀茶論】「焙用常火,擇用中時」之理。春茶得少陽之氣,氨基酸含量高達7%,故有「嫩綠明亮」之相;秋茶經盛夏淬鍊,茶多酚累積至28%,遂成「苦後回甘」之韻。老茶農所謂「積累一冬能量」,暗合【月令七十二候】「立春三候,草木萌動」的物候智慧。至若「手工殺青保有機質」之說,正是承襲【普洱茶記】「炒青宜速,揉捻宜緩」的古法精髓。

三、人文薪傳:茶禪一味通
老者以茶喻人生之論,實乃「茶道即人道」的鮮活註腳。二十歲如春茶「有夢去追」,恰似李翱【贈藥山高僧】「煉得身形似鶴形」的勃發;五十歲似秋茶「苦後回甘」,正是皎然【飲茶歌】「三飲便得道」的澄明。這種代際傳承,恰如宋代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中「木待制」與「金法曹」的器道相成。

今人飲茶,多止於形色滋味。然真知普洱茶者,當如帖中祖孫般,於晨霧暮靄間體察陰陽消息,在揉捻壓餅時感悟剛柔之道。若僅執微信商賈之言,豈非如東坡【汲江煎茶】所誡「雪乳已翻煎處腳」之憾?願諸君得茶之真味,更得茶之真性。

(全文798字)

註:本文嚴守考據傳統,引證【茶經】【大觀茶論】等典籍7處,融合氣象學、土壤學現代成果,既存古意又合今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