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3|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中国帝王书法大合集,太罕见了,值得收藏!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7-12-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6e643dbbba79d5667893371c09630f3.jpg

帝皇之书

历代帝皇中,喜欢书法的不在少数,甚至在书法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帝王坐拥江山,万人之上。然而其中有些喜欢甚至痴迷书法的心,却是和任何一个喜欢书法的平凡人无异的。下面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代帝王的书法手迹,或许可以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震撼!

汉章帝

85c6e704391805ee4fc80c5a306e1600.png
b0c855d79614748a6987963494b69d5d.jpg

章草〖千字文〗书法

章帝不但精通经学,又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善草书,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726c215122ebffbb139138626d5746db.png

梁武帝萧衍

8c78312e98777c643e63c82c51b774ee.png
bed199af94fab1e97c0c76b57ad02f4f.jpg

萧衍(464~549年),南朝梁书法家。他是我国南朝梁王朝的创建者,世称梁武帝。王羲之后一百余年的梁武帝,可能是历史上最早重视王羲之书法的皇帝,可以说梁朝出现了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晋武帝、元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皇帝都擅长书法,其中以梁武帝书法成就最高。

ea3d7df2d4b721135a87bb2a38d90d39.png

曹操(魏武帝)

7ee0372529b41639d6db98982e40d94f.png

75d8a17d3445ab21ea5ca9ab1ecc75f6.jpg

曹操隶书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衮雪』二字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

c454a352020ba3ccd0292222ee04e1ef.png

隋文帝杨坚

3c21bf05df9b090534cc160e01594661.png

adc24f7bb275bad48332147f2382dab6.jpg

隋文帝杨坚不但是政治家,而且精通书法。他的书法用笔灵动,格调高古,笔画穿插清爽悦人神志,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字高』,颇有魏晋风范。

5710c344c42a24900e725e6d1862703e.png

唐太宗李世民

9ad41175945a9fceb702cd3fc2b7244b.png

54a062a30e2867a1622b31523dc1e77c.jpg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书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创行书刻碑而著称于世。著名的〖温泉铭〗,便是其以行书入碑的代表作。

41136d0339f06e701788e7c2b7aa28bb.png

唐高宗李治

f7f7ff1b9b5e0ac297bc1b99243c875c.png
d480cba19ea8fd770562126a47f9a28d.jpg

唐太宗〖鹡鸰颂〗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书法上造诣很高,他写起来隶书、草书、飞白书、楷书都很得心应手。

7e83a590481504190531dea376b7a657.png

武则天

d31815669c2d48e54cd7875eee8ca844.png

3cb66bf25a98fb4f9d7ec3540d9b104c.jpg

武则天行书〖升仙太子碑〗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kuang),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bee4faade722a7e45a5d5e0f45282216.png

唐玄宗李隆基

7f5221a0d502bb159a74021e5606305e.png

02ecf9dc6c406e7d5981a234d84639bd.jpg

唐玄宗隶书〖石台孝经〗

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却怠慢朝政,导致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李隆基工书,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6d95f9f0460266700ae2c96af4388e1b.png

李后主李煜

4c23470fcc0b8ca06b8cbbcbf171bad0.png
6afa8aad2629739ae1ef80c9d0583fc1.jpg

李煜行草墨迹

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李煜 . 从皇帝的龙座上摔下来.到身为囚虏服牵机药而死.是李后主的悲剧.但他善诗文、工音乐、精书画.于词一道堪称圣手,在书法方面也有才能。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方面,他都有遗迹流传后世。

ffdd023d442b77100976ad4352b725c3.png

宋真宗赵恒

37d50081447b96b1beaf83c91a013fcc.png

8e9d12c8d291aa1b00ab3058d459b477.jpg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赵恒的楷书清新、俊逸、自然。运笔平正,点画厚重,遒劲而不失清秀。

f934c9d3c2751c8456c34c6341a3b66a.png

宋徽宗赵佶

dd81107f6562380b0edbeddfd8d45321.png

374995fd206589c31ed92e15a36a9ba3.jpg

宋徽宗〖秾芳诗帖〗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5831892dd9113afb58dc6dfc8f417311.png

宋高宗赵构

47ef74cb0e3475788c204fd3f13776f8.png
2dc2ee4918547b391d3bbbd1a131180f.jpg

〖赐岳飞批卷〗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abe399c000eb52890c5f728c0d9127ae.png

宋孝宗赵昚

de5ea006c93007f5a4462a90690c1a79.png

0bc5d48e150f38e418435a5aa5f7e468.jpg

宋孝宗〖草书后赤壁赋卷〗

宋孝宗书法学宋高宗,〖书史会要〗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赵昚也自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见〖书林纪事〗)。

8c44f0e28b90ca28a6ba5d043e8b9da3.png

宋光宗赵惇

e57eb7bf1f7a89cd6e7810d4154aff4e.png
618c3cb2d5b60161b60588122afd0d2c.jpg

〖五言联团扇〗

受宋代皇室文风影响,光宗赵惇的字不差,写得颇端正,图示〖五言联团扇〗这件作品,写在素绢之上,以楷书字体写成,文曰:「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其中的「贞」字,缺了最后的一点,乃为了避君主、尊长的名讳,因此从这形式上的恭敬来看,此作应是未继皇位前的作品。

050688cb1c086fdd53be1f654079c729.png

宋理宗赵昀

f819d3293dffad27c150f8c8a2e93aab.png
ae384e26323138c9fb5fe6c47d49e525.jpg

〖枝上诗团扇〗

傅申曾评价理宗书法:『理宗之书,在南宋诸帝中已逸出高宗书体范围,其楷书略受张即之影响,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笔尖利,气格不甚高迈,弄姿自喜,其书体颇易辨认。

74c47199ed0cb53c695f18413e722c23.png

朱元璋(明太祖)

4102b5ceecc6cc9a97e271a4c109f354.png
0553160a7cfe12b6077ad76461df0340.jpg

大军帖

〖大军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从内容分析,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频仍。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就如何妥善处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晓畅,对研究明初军事形势和政治方略颇有参考价值。幅未有『朱』字花押。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仪态生动,风神独具特色。如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行草第二十五〗所评:『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90f7e92d04301b6093494dd6e9d2b831.png

宣宗朱瞻基

a953d5f8ea82fa3e7e4c6158df8a076b.png
5c2745ccf5490a60638ab734d19d314b.jpg

若说明朝最有艺术细胞的皇帝是谁?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属了,宣宗皇帝不仅是治国之能手,也在丹青、书法上独造一格,能独称『宣德宸翰』之美赞。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则是明君,一个皇帝书法、绘画好不好,并不影响他的政务,只有没有自持力之人,才会沉溺书画,不思政务。

646038319debefa07d506a167820c656.png

清圣祖康熙

5b692ffefc1ab69620e0ac9f6b2d6032.png

97f22253b67d1b404fc1518740bdf588.jpg

作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他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

451f85253e994e495a705f049651e29e.png

清世宗雍正

b5198a4ec893628b6c5b592824792289.png
f5a7501dc0ea785be2b77c1988ad62f9.jpg

于康熙十七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皇帝擅长汉文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最佳之作;其满文书法也很娴熟精湛。

ec91c0da0d2340f5b5f564b9768c26cb.png

清高宗乾隆

436a3580515e3833a353103f3e64c4df.png
8e841b7346aaf8890162fb087a1912ed.jpg

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

xie4566 發表於 2025-6-17 2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御笔风华:中国帝王书法艺术蠡测》

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帝王墨迹犹如璀璨明珠,既承载着庙堂之重的气度,又蕴含着文人雅士的性情。今观诸帝遗墨,实可窥见"书为心画"之真谛,非独技艺之精,更见治世之心。

汉章帝刘炟以"章草"名世,其《千字文》残卷犹存古意。考章草之兴,实由史游《急就章》演变而来,然章帝以帝王之尊倡此体式,遂使"解散隶体"之草法得庙堂认可。细观其笔势,横画尚存隶意,而转折已见今草雏形,恰如《书断》所云:"婉若回鸾,攫如搏兽",展现东汉书风由隶转楷之关键过渡。

梁武帝萧衍《异趣帖》堪称南朝法书圭臬。此君不仅以《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奠定书学理论,更开帝王推崇右军之先河。其书结体峻拔,锋芒内敛,深得"二王"神髓而别具萧散之致。尤可注意者,武帝敕令周兴嗣编《千字文》,使王书典范通过蒙学传播,此种"以艺载道"的教化思维,实为后世"书以载道"观念之滥觞。

魏武帝曹操"衮雪"摩崖,乃汉末八分隶之绝响。此刻石笔力沉雄,波磔分明,"滚"字三点水作浪卷之势,"雪"字雨部如崩云之态,恰应《书谱》"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论。昔人谓孟德"笔墨雄赡",观此方知非虚。更可贵者,此作诞生于征伐途中,可见乱世枭雄对书法艺术之执着,正合《文心雕龙》"文武之术,左右惟宜"之说。

隋文帝《双林寺额》楷书,已显"平正峻整"的初唐气象。其字虽存北碑遗韵,然点画已趋规范化,结字讲究"四面停匀",实为欧、虞楷法之先导。文帝统一南北后,书法亦呈现融合趋势,此作恰是隋代"熔铸南北"文化政策在艺术领域的缩影。

至若唐太宗《温泉铭》、宋徽宗瘦金体、康熙临《兰亭》等,皆可各擅胜场。帝王书法之价值,非止于技艺层面,更在于其承载的"艺与政通"的文化密码。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翰墨之事,良工苦心,未尝以为适也。"诸帝于日理万机之余仍醉心毫素,此种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层动因。

今人赏鉴帝王墨迹,当以"知人论世"之法,既观其点画精妙,更思其历史语境,方不负这些穿越时空的艺术瑰宝。
张机及 發表於 2025-7-8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御笔风华:中国帝王书法艺术蠡测》

帖中所辑帝王书迹,诚为翰墨瑰宝。历代帝王以九五之尊游艺翰墨,非独遣兴,实乃"书以载道"之政教体现。今择要析之,以窥庙堂笔墨之妙谛。

汉章帝刘炟之章草,实为今草向章草演变之关键。《书断》称其"雅好草书,动合楷模",观《千字文》残简,笔势遒劲而法度俨然,诚如张怀瓘所言"解散隶体而粗书之"。章草之得名,虽未必尽源于章帝,然其推扬之功不可没。此体保留波磔而简省笔画,恰映东汉士大夫"通经致用"之精神。

梁武帝萧衍崇王之风,实开后世帝王尊右军之先河。其《异趣帖》虽真伪存疑,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详载其"运笔如飞"之态。尤可注意者,萧衍亲撰《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系统构建书法理论体系,使南朝书学由技艺升华为道术,此乃帝王介入艺术批评之典范。

魏武帝曹操"衮雪"摩崖,虽只二字,足见汉末雄主气象。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笔墨浑厚如铸铁",此正与建安风骨相表里。考其书风,实承东汉《熹平石经》遗韵,而波磔间隐现金戈之气,恰是"老骥伏枥"之志的视觉呈现。

隋文帝《双林寺额》楷书,已见初唐法度端倪。其字结体方整,笔力沉雄,透露出结束南北朝分裂、重归一统的王朝气象。赵崡《石墨镌华》谓其"开欧虞先声",确为的论。此作可视为隋代"熔南北于一炉"文化政策在书法领域之体现。

帝王书法之价值,非止于艺术本身。清人阮元《石渠随笔》云:"御笔关乎国体,一字之微,可瞻治道。"从章帝的经学修养到梁武帝的佛学题跋,从曹操的征伐纪功到隋文帝的寺额颁赐,皆可窥见"书道政通"的深层关联。今人赏鉴,当透过笔墨形质,体味其中"润色鸿业"的文化意涵。

至若真伪之辨,宜持审慎。历代御笔多经摹刻,真迹百不存一。如梁武帝诸帖多出后人依托,然其文化象征意义已超越艺术本身。学者观之,当如米芾鉴古,"取其意气所到"可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