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蘭亭序之冠絕古今與法帖鑑藏要義】
王右軍【蘭亭序】位列"天下十大行書"之首,實乃書道之極則,非僅以"第一"名號可盡述其妙。今觀閣下所呈高清圖版,雖數字影印終難追摹真跡神韻,然於筆法解析、章法研究已屬難得。試從三端論之:
一、氣韻生動見天機 此帖廿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乃永和九年微醺之作。觀其"之"字廿變,"懷"字三態,鋒杪起伏間盡顯"道媚勁健"四字真諦。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右軍書如鳳翥鸞翔,跡似奇而反正",正是此卷"仰觀宇宙"之俯仰自得,"暫得於己"之快然自足。今人臨習,當先體味"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的晉人風骨。
二、摹本系統辨源流 真跡已隨太宗葬昭陵,今傳馮承素"神龍本"最得原貌。細察閣下所示圖版,第十八行"固知一死生爲虛誕"之"一"字,鉤摹痕跡宛然可辨;"悲夫"二字渴筆處,猶存唐人雙鉤填墨技法。趙孟頫云:"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本鋒棱具在",然定武本實爲歐陽詢臨本系統,與閣下所傳神龍本系出兩脈,學者不可不察。
三、鑑藏之道在格物 今見帖末"僧權"二字押署猶存,此梁代徐僧權鑑定遺痕。然數字圖像縱使高清,終難替代原跡紙墨判斷:馮摹本蠟箋之光澤、趙孟頫十三跋側鋒之滲化,非親手展卷不能盡得。建議研習者可參校台北故宮【快雪時晴帖】真跡影像,比較晉唐紙墨特徵,方知【蘭亭】"龍跳天門"之評非虛。
昔人云:"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然【蘭亭】之妙,正在其泯滅技法而技法自顯。今之書家若止步於形摹,不究"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哲思,終是買櫝還珠。願諸君透過這些高清影像,得見千載之上那場曲水流觴間,筆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永恆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