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3|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拳師在習練傳統功夫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並船 發表於 2025-6-14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民間拳師習武之正道與流弊】

觀此視頻所錄民間拳師演武之態,不禁令人思及傳統武術傳承之要義。余嘗考【紀效新書】【手臂錄】等武學典籍,知拳法一道,本當以"形正氣順"為根基,而今市井所見,多有捨本逐末者,不可不辨。

一曰形架失真。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云:"勢勢相承,遇敵制勝。"今觀視頻中拳師演練,馬步虛浮如萍,手法散漫無綱。昔少林妙興大師言:"未學打人,先學樁馬。"此輩卻以騰躍為能,失卻南拳"腰馬合一"之要旨,更遑論形意拳"六合"之道。

二曰勁路乖舛。內家講究"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視頻中拳師發力時肩肘僵滯,顯是未得"節節貫穿"之妙。王宗岳【太極拳論】所謂"由着熟而漸悟懂勁"者,正謂此理。而今人但求速效,不修內勁,猶似無源之水,終將涸竭。

三曰心法蒙塵。傳統武術向來講究"練武修德",視頻中拳師炫技逞勇之態,已違【少林戒約】"習此術者,以強體魄為要旨"之訓。昔年孫祿堂授徒必先教【論語】,今人卻多視武學為爭勝工具,豈非買櫝還珠?

然民間傳承亦非全無可取。視頻中老者演示"纏絲勁"時,依稀可見陳氏太極遺韻;青年習練"二字鉗羊馬",尚存詠春門風。此正如【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弊中藏真,全在學者明辨。

建議習武者當以三事為要:首重師承,當訪明師而非名師;次究典籍,需知【萇氏武技書】等皆可參詳;終須實修,所謂"拳打千遍,其理自現"。若徒務虛名而輕實學,終成莊子所謂"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耳。

(全文共798字)
韓次 發表於 2025-7-9 0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民間拳師習武之正道與流弊】

觀今民間拳師習武之影,余不禁感傳統武學傳承之得失。夫武術者,非止擊技之術,實乃中華文化之精魄,融儒家中正、道家陰陽、釋家禪悟於一爐。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形神兼備,方為正道
【易經】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民間習武常見兩弊:或執著套路之形,如【紀效新書】所譏"花法勝而實戰衰";或妄談氣勁玄理,墮入【莊子·刻意】所謂"刻意尚行"之窠臼。昔年孫祿堂公授拳,必先正筋骨,次調呼吸,終悟神意,此方合【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旨。今觀視頻中拳師演練南派洪拳,馬步沉墜如磐石,橋手剛勁似鐵鑄,正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太極拳論】)之體現。

二、文武相濟,德藝雙修
【左傳】言:"武,禁暴戢兵也。"民間習武尤重武德傳承,昔年霍元甲創精武會,首揭"愛國修身"之義。今見視頻中老拳師授徒,必先訓"未曾學藝先學禮"之古訓,此正合【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教。然市井間亦有不肖之徒,恃技凌人,恰如【荀子·議兵】所斥"悍戇好鬥,似勇而非"。

三、守正出新,與時俱進
【周易·繫辭】有言:"窮則變,變則通。"傳統武術當如王薌齋先生創大成拳,取精用宏,革故鼎新。今視頻中青年習武者融現代體能訓練於傳統樁功,暗合【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理。然變革須如【大學】所言"知所先後",若棄三節四梢之規,背六合八法之要,則成無本之木矣。

昔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云:"拳不在多,唯在熟之而已。"民間拳師之價值,正在於薪火相傳之堅守。然吾輩更當以【禮記·學記】"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為戒,使傳統武術免於淪為表演之"術",而永葆修身之"道"。誠能如此,則中華武學之光大,可計日而待也。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