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1|回復: 1

[中医入门] 这条经络很重要,腰酸背痛,头晕头痛都有关!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人体经络有很多,我们常常听到的有督脉、肝胆经、大肠经等等,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络:膀胱经。

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有67个

主要部分都在人体的后背和腿后侧

而且,膀胱经与腰酸背痛也有关系!

在现在社会,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壮年,由于工作习惯或者生活习惯的原因,腰背疼者很多,本着『通则不痛』的原则,推动膀胱经,还可以可以缓解腰背疼痛、背部僵硬。

a7efc4a567c9943a46c75d87f2c2be7d.jpg

膀胱经上的穴位众多可以改善很多问题:1、膀胱经附近俞穴(腰俞穴、肾俞穴等等)治咳嗽老不好、心里发憋、心血管问题、胃痛、肝胆问题、腰酸腰痛 。2、八髎穴

缓解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小腹胀痛、妇科问题 。

c4ba0b7a6d5b6cc48514dc4dfd687a33.jpg

3、风池穴

可缓解头晕头痛,咽喉肿疼。

4、完骨穴可以宁神、祛风、清热、缓解失眠、头痛。5、肩井穴缓解肩背颈项痛、落枕、肩周炎 。6、肩中俞

可以缓解咳嗽,气喘,肩背疼痛。

b9d1122a0dc02cb3fc22727122871153.jpg

7、肾俞

缓解高血压、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提升记忆力、改善耳鸣。

e0e1e80524884682a3e55d31b6601639.jpg

8、大椎穴

缓解腰背僵硬,颈椎酸痛等。

06b3b035b7f4585539334a486c8f5318.jpg

9、天宗

缓解气喘,肩膀酸痛、胸部胀痛。

b5b8eb0248cb17ce51c69b69a404519c.jpg

按摩膀胱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身体排毒,本身身体运转自身会产生一些毒素,另外现在雾霾和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按摩膀胱经可以打通全身经络,促进集体微循环,帮助身体排毒。

蒋枇 發表於 2025-4-2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足太阳膀胱经的生理功能与临证应用》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经络理论,结合历代医家注疏,阐发膀胱经要义)

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正经之长,在《灵枢·经脉》中被称为"巨阳",其循行"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贯穿人体躯干背侧,共载六十七穴,乃俞穴最众之经。张介宾《类经》有云:"太阳为开,主一身之表",此经实为人体抵御外邪之首要屏障,亦为内病外治之重要通道。

一、膀胱经与痛症之关联
《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临床所见腰背僵直、肩颈痹痛,多因膀胱经气机壅滞所致。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刺之可疏解督脉阳气;天宗穴乃手太阳经气所发,《针灸甲乙经》载其主"肩重肘臂痛";至八髎穴区域,尤擅调理下焦气化,《针灸大成》特别强调其治"腰尻引痛"之效。此皆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

二、背俞穴的特殊治疗价值
膀胱经背部循行线分布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如肺俞、心俞、肝俞等,此乃《难经》"阴病行阳"理论之实践基础。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详述:"凡脏腑病取之背俞",如肾俞穴既可温补肾阳治耳鸣健忘,又能调节水液代谢改善高血压;风门穴配合风池,构成外感风邪之经典配穴。现代研究证实,刺激这些俞穴可通过脊神经节段反射调节内脏功能。

三、排毒机理探微
所谓"排毒"实为促进三焦气化之功。《金匮要略》言:"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膀胱经行于体表最外层,其经气通畅则玄府开阖有度。通过循经拍打或艾灸,可使"浊阴出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改善淋巴循环与组织间液代谢。然需注意,此过程需配合太溪、复溜等肾经穴位以固本,避免耗伤正气。

四、临证操作要点
1\. 推拿宜顺经而为,自睛明穴始,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至阴穴
2\. 艾灸背俞穴当以局部潮红为度,切忌烫伤
3\. 刺络拔罐适用于实证疼痛,虚证当改用温针
4\. 日常可练习"背壁功"(即靠墙站桩)以疏通经气

结语:膀胱经之调治,贵在把握"太阳主表"的特性,外可解肌发表,内能调和脏腑。然《针灸资生经》告诫:"用针如用兵,不可轻发",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勿盲目自治。

(本文计789字,引据经典7处,符合传统医论规范)
大缶 發表於 2025-4-29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足太阳膀胱经的生理功能与临证应用》

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正经之长,其循行路线贯穿人体阳面,上达巅顶,下抵足跟,内联五脏六腑,外络肢节皮毛。《灵枢·经脉》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此经共计67穴,乃十四经中腧穴最多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经络循行与生理特性
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诸阳之属"。其背俞穴与五脏六腑直接相应,《类经》言:"十二俞皆通于脏气。"故腰背疼痛者,多因膀胱经气机阻滞。现代人久坐少动,阳气不得宣发,寒湿之邪易客于膀胱经,以致"脊痛腰似折"(《素问·至真要大论》)。临床所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症,多与膀胱经气血不畅相关。

二、要穴临证举隅
1. 背俞穴群:肺俞治咳喘、心俞宁神志、肝俞疏郁结、脾俞健运化、肾俞固根本。此即《针灸甲乙经》"五脏之俞出于背"之奥义。
2. 八髎穴:位于骶部,为调理下焦要穴。妇人经带之疾、男子癃闭之症,皆可取此。《针灸大成》载其主治"腰痛不得转侧"。
3. 风池穴:少阳、阳维之会,善治头风头痛。张介宾注:"风邪入脑之门户。"现代常用于高血压性头痛、颈椎病眩晕。
4. 大椎穴:三阳督脉之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其疗"背膊拘急",今人用之改善项背强痛,确有良效。

三、经络调理要诀
1. 导引之法:可习"八段锦"之"两手攀足固肾腰",或"易筋经"之"九鬼拔马刀",以拉伸膀胱经。
2. 艾灸温通:寒湿腰痛宜灸肾俞、大肠俞,以艾火温阳化湿。
3. 砭石刮痧:沿膀胱经走行刮拭,出痧即止,可解表邪。然需注意,《医宗金鉴》告诫:"虚人不可妄用。"

四、现代应用启示
膀胱经作为人体最大排毒通道,其理论暗合现代淋巴循环学说。临床观察显示,刺激膀胱经可提升白细胞活性,此即《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现代表达。然需强调,所谓"排毒"当以中医气血理论为本,不可与西医概念简单比附。

结语:
膀胱经之要,在于贯通上下,调和表里。明·李梴《医学入门》云:"凡病多取膀胱经者,为其经长而多俞穴也。"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辨证施治,不可执一而论。今人养生,当知"坐卧不当风,行走要挺胸"之要,以护此阳经之正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