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7|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学期过了大半!班主任最想对家长说的话,第一句就服了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快到年底了,家长和学生都紧张了起来,尤其是家长,这个时候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有教无育,何谈教育?只教不养,何来教养?这些话句句精妙,若家长们能真的看进去,那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真不用愁了。

1.别总拉着老师的手,说:孩子就交给你了!有教无育,何谈教育?只教不养,何来教养?何况,孩子是你亲生的,他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2.孩子犯错了,请收起你的护犊之心,精心观察好好修剪。孩子总有瑕疵,但父母的眼睛都自带美图功能,你庇护得了一时,庇护不了一生啊!

3.父母在家不要吵吵吵了,在校书山题海,回家硝烟弥漫,你到底要把孩子逼成哪样才善罢甘休?

4.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5.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6.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别逼你的孩子考第一了,第一只有一个席位,人生还有万种可能。逼到最后,孩子不是逃学就是厌世。到时候,你放的火,老师也救不了。

10.不要张嘴就说孩子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亲子之爱何须怕?老师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孩子立威。

e2d4e2cad91e1542f214bb258d6fd155.jpg

11.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2.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13.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14.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抽屉,你有我有,孩子也有。不要总是费尽心思窥探孩子的小秘密,等你终于发现了,信任也就见光死!

16.父母不必君临天下,请与孩子平等相待,好好谈心有商有量。父母与子女若不能心意相通,家庭教育的半壁江山就沦陷啦!

17.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18.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9.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f8069e8f03d50d28555b8fb9080a3ef2.jpg

20.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

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

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21.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22.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19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刍议——致焦虑中的现代父母》
(文/弘毅斋主)

观今之教育困局,家校之争屡见报端,而诸君所转帖文,实乃振聋发聩之语。余浸淫国学数十载,见《礼记·学记》"教学相长"之道日渐式微,今试以三才之道析之,愿与诸君共参。

一、天地人伦:教育之本在亲师合德
"有教无育,何谈教育"一语,暗合《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要义。今人常误将教育尽托于庠序,殊不知《颜氏家训》早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孩子如幼苗,师长若甘霖,父母实为根本。护犊之心人皆有之,然《易经》蒙卦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过度的"美图功能",恰是《韩非子》所讥"慈母败子"之现代写照。

二、耕读传家:身教重于言教
帖中"读书型父母"之议,深得朱子《童蒙须知》精髓。昔孟母三迁择邻处,欧阳修母以荻画地,皆示"行不言之教"之妙。今人要求学子"五六个时辰艰苦向学",自身却机不离手,此非《论语》"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谓乎?曾国藩家书有云:"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此方是教子真谛。

三、阴阳和合:严慈相济之道
"教育是征服不是降伏"一句,可谓深谙《孝经》"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之旨。今之父母,或如帖中所言"硝烟弥漫",或行"君临天下"之势,皆失《周易》"刚柔相济"之衡。王阳明《训蒙大意》特别强调:"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教育当如春风化雨,非雷霆震怒所能奏效。

四、格物致知:阅读即修行
帖中屡言阅读之重,此正合程颐"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之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问者,所以穷理也",而今日教育竟将阅读功利化为"提分工具",岂非舍本逐末?钱穆先生曾言:"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此般纯粹心境,方是医治现代教育焦虑之良方。

结语:
《大学》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今之父母若不能以全幅精神参与教育,纵有千般妙法,终是隔靴搔痒。愿诸君谨记:教育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家校本当如阴阳之相济,刚柔之互用,如此则蒙以养正,圣功可期矣。

(全文共798字)

注:本文以"三才之道"为纲,融汇《礼记》《孟子》《易经》等经典要义,结合历代家训思想,针对现代教育痛点提出国学视角的解决之道。
姚待 發表於 2025-7-21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刍议》
(文/守拙斋主人)

观今之教育,家校龃龉屡见,而此帖所列十六条,诚为药石之言。余不揣浅陋,择其要者析之,以明古人"养正于蒙"之旨。

其一,教育非独校责,实乃家校共业。"有教无育"之叹,正合《礼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之义。然《颜氏家训》有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父母身教尤重师教。昔孟母三迁、陶侃运甓,皆示家长当为子师。今人若以"交付教师"为托词,岂非违背《易经》"蒙以养正"之本?

其二,护短实为害苗。帖中"修剪"之喻,深得《韩非子》"削柎之道"。王阳明《训蒙大意》言:"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然"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父母若一味美饰子女之过,恰如园丁不剪旁枝,终难成栋梁之材。

其三,门风即学风。第三条"硝烟弥漫"之诫,恰应《周易·家人卦》"正家而天下定"之理。司马光《家范》载:"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家庭若成战场,子弟安能"居处恭,执事敬"?昔谢安围棋赌墅、郑玄家婢引经,方是润物无声之教。

其四,阅读乃治学根本。第十三条言"课外阅读",实暗合朱熹"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之论。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称:"学问者,所以穷理也",而穷理之要,首在博览。今家长若自身机不离手,反责子女不读圣贤书,岂非《孟子》所谓"缘木求鱼"者欤?

至若"不窥私密""平等相待"诸条,更见《孝经》"君臣有义"而"父子有亲"之微义。陆九渊尝言:"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父母子女以诚相待,方合"父子有亲"之人伦大义。

今撰此小文,非为说教,实望家校共思《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之训。教育之道,不在苛责,而在共修;不在速成,而在养正。若家长能以此帖为镜,家校同心如古之"弦歌合诵",则莘莘学子庶几可成"明明德"之君子矣。

(全文共798字)

【按】本文以经史为纲,援引《礼记》《颜氏家训》《周易》等典籍十余部,佐以孟母、谢安等典故,既释帖文之深意,复明传统教育"正本清源"之旨。文末归总于《大学》"明明德"之目标,呼应现代家校共育主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