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4|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的这个习惯,最容易养出不成器的孩子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浑身都是小毛病:不够独立、胆小害羞、拖拉磨蹭、脾气不好、不懂礼貌等等,可是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的问题99%都是家长的问题。

看看这组漫画,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不良教育方法产生的结果。正如有句名言所说: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希望这样深刻的对比,能引起爸爸妈妈们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审视。

dc58d5ee467dc633b3696da2b5f44913.jpg

78fce05c32abf8424ef7e6afe20ba862.jpg
45afc63c19ca432e8a3169442bf6b829.jpg
5293d522bae607572eb00a5127ea0283.jpg
4c4516de97c91f48eb775dc8222fb0a3.jpg
da789366f4751f749887ac494ef5f3bc.jpg
1941d0f53e69c2e03431ca6a74d41ac7.jpg
d8ae3b48057327bcd548d9000a6cdb54.jpg
6a88e773079db28d245a494a244fdb79.jpg
e0be4b0d2771c6b79c11862e791970d0.jpg
bfc79a035fe99d5837da9bb783a2e716.jpg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必定充满自信;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必定心胸宽广;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必定慷慨大方;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你的孩子在哪种环境中长大,决定了ta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说,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

让咱们从现在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成长吧。

弘农耕夫 發表於 2025-5-17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教之本:父母行谊与子女性格养成之关系》

观今之家庭教育,常有父母苛责子女不成器者,而鲜有反求诸己者。此诚如《礼记·大学》所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今试以圣贤之道,析父母习气与子女成长之关联。

一、身教重于言教
《颜氏家训》有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漫画所示父母言行矛盾之状,恰如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诫。父母若终日手机不离手,而责子女耽于嬉戏;自己懈怠因循,却苛求子女勤勉——此乃《孟子》所谓"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明代吕坤《呻吟语》更直言:"教子贵以身先之",父母当以躬行实践为子女树仪型。

二、养正于蒙之道
《周易·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孩童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漫画中父母或过度保护致子女怯懦,或苛责求全使子女性躁,皆失"宽严相济"的中和之道。朱子《小学》强调:"幼时教以恭敬谦逊,长则自无暴慢之习。"父母当如园丁育苗,既需除杂草(纠过),更当培根本(养德)。

三、反躬自省之要
王阳明《传习录》言:"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父母见子女过,当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先察己身可议之处。清人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载:"子弟之贤否,关于父兄之培植。"若父母常怀怨怼,子女必习得刻薄;父母知所进退,子女自谙谦和。

四、成长共生之境
《诗经》云:"饮之食之,教之诲之。"教养之道,非单向灌输,实为双向成全。父母与子女,恰如《易经》咸卦所示"感应相与"。漫画末幅"牵手共成长"之象,正合陆九渊"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的境界。父母若能以"苟日新,日日新"自勉,子女自会效其进取精神。

司马光《家范》有言:"爱子教之以义方。"所谓义方,非苛责强求,而在父母先正己身,以仁爱为基,以明德为的,以日新为功。愿天下父母皆能体认:教育之成败,首在反观自照;子女之贤达,必始于门内之修。诚能如是,则何愁子弟不成器耶?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6-9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教之本:从反求诸己到立人达人》

帖中所论"孩子的问题99%都是家长的问题",诚为振聋发聩之语。此说虽似尖锐,实与《礼记·大学》"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古训暗合。今试以国学视角析之,或可为天下父母开一剂醒脾良方。

一、家教之弊,根在失己
漫画所示种种教育矛盾,皆可归本于《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之理。孩童如镜,照见父母心性:父母性急,则子女生躁;父母苛责,则子女怯懦。王阳明《传习录》有云:"如树之萌芽,栽培得宜,自然日夜滋长",今人却常以剪刀修枝为能事,忘却根本滋养之道。所谓拖拉磨蹭,实乃成人节奏紊乱所致;所谓胆小害羞,多是父母越俎代庖之果。

二、教化之方,贵在养正
《颜氏家训》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亲子教育之要,不在言教而在身教。帖中"鼓励中长大则自信"等语,正合《周易》"蒙以养正"之旨。昔孟母三迁,非为苛求环境,实乃深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的熏习之理。今之父母当思:可曾以"泛爱众而亲仁"的胸怀待人?可有用"过不惮改"的勇气自省?

三、成长之道,成己成人
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语最宜为父母镜鉴。孩童非父母附属,实为独立人格。《菜根谭》所谓"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过高",提醒教育须存敬畏。真正的家教艺术,当如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循循善诱。

结语
《围炉夜话》有言:"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教育本质是双向修行。父母若能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心自持,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态化育,则何愁子女不器?愿天下父母皆能体认:教育之终极境界,不在塑造而在唤醒,不在约束而在点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