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3|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武术大翻子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1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翻子拳:刚柔相济的民间武学瑰宝

大翻子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清之际。此拳种以"翻"为核心理念,讲究"翻中带打,打中带翻",动作大开大合,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从技术体系观之,大翻子拳包含单操手、套路、对练、器械四大系统,尤以"八大翻"为技法精髓,每一"翻"皆蕴含攻防转换之妙。

大翻子拳的独特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完整的理论架构上。该拳种以《易经》阴阳变化为理论基础,强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运动观。其拳谱记载:"翻如波涛连绵不断,打似雷霆万钧之势",生动诠释了动静相生的武学要义。其次,在技法特征方面,大翻子拳特别注重腰胯发力,讲究"根节催中节,中节带梢节"的劲力传导方式,这与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发力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养生角度审视,大翻子拳的演练要求"气沉丹田,神贯顶",通过特定的呼吸配合与动作导引,能达到调和气血、强健筋骨的功效。清代武术家苌乃周在《苌氏武技书》中所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正是对此类传统拳种锻炼价值的精辟总结。当代运动医学研究也证实,大翻子拳中螺旋式的动作轨迹能有效增强关节灵活性与核心肌群力量。

在文化传承层面,大翻子拳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其招式名称如"青龙探爪""白鹤亮翅"等,均取材于自然物象,体现了中国传统"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该拳种强调"未曾学艺先学礼"的武德教育,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融入教学体系,使武术升华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翻子拳面临现代体育冲击下的传承困境。建议通过建立标准化教学体系、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校园普及等方式活化传承。尤其应当珍视其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与健康理念,使这一武学瑰宝在当代社会继续焕发生命力。唯有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核,方能真正实现传统武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钱底 發表於 2025-6-29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大翻子拳之武学要旨与传承价值》

大翻子拳者,北派短打之精粹也。其名见于《少林衣钵真传》,所谓"翻子一十八,出手鬼神怕",诚非虚誉。今观此视频所示,虽仅得片段,然已可窥其"快如闪电、密如疾雨"之三昧。余不揣浅陋,试析其要。

一、技法特征考
大翻子拳以"八闪十二翻"为纲,视频中所现"劈砸挑崩"四法,正合《拳经》"出手似箭,回手似线"之要诀。其步法多取"丁八步",暗合《纪效新书》"前虚后实,阴阳相济"之理。尤可注意者,演练者之"寸劲"爆发,实得"三节明、四梢齐"之真传,此即戚继光所谓"势势相承,遇敌制胜"者也。

二、武学源流辨
此拳肇始于明代边军,经少林僧俗两门融汇,至清中叶形成完整体系。视频中"连环冲捶"一式,与程冲斗《耕余剩技》所载"顺步捶法"形神俱肖,足证其渊源有自。然今之演练者多失其"硬开硬进"之古意,盖因近代为适应竞技而柔化所致。

三、养生与技击之辨
大翻子讲究"三盘并进",视频中虽侧重中盘手法,然其"腰如轴立"之态,实含导引之术。昔年孙禄堂先生曾言:"翻子即是活气血",正谓其"刚中寓柔"之妙。今人习此,当以"慢练求气,快练求劲"为要,方不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古训。

四、传承之思
今见视频传播此技,固然可喜,然电子媒介终难尽显"口传心授"之奥。昔李存义授徒必先观其德,今之习者尤当以武德为先。且翻子拳"小架大用"之秘,非经师父亲调不可得,此正《苌氏武技书》所谓"有形练到无形处,方识阴阳是真传"者。

结语:
大翻子拳如璞玉浑金,视频所现不过吉光片羽。习者当以《易经》"刚健中正"为体,以《孙子》"奇正相生"为用,更参以《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方可谓得武学真谛。传统武术之传,非徒形似,要在神传,愿与诸同道共勉之。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