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1|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功夫二郎拳對練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6-5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二郎拳對練視頻小識】

二郎拳者,實為北派短打門之支脈,其名雖托二郎神君,然技法實源於明代軍旅武藝。今觀此對練視頻,其"八步趕蟬"之勢與"纏絲擒拿"之法,猶存戚南塘【紀效新書】所載"三十二勢長拳"遺意,可窺民間武學保存古法之一斑。

一、技法考源
對練中"二郎擔山"一式,實脫胎於明代槍術"中平四夷槍",觀其步法沉墜而肘不離肋,正合程沖斗【耕余剩技】"拳勢貴短"之論。其"雲手化打"之技,與少林捶譜"兩手如環轉"的描述若合符契,可見明清軍陣武藝向民間轉化的痕跡。

二、功法特徵
此派尤重"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腳尖)之要訣,視頻中演練者雖未臻化境,然其"吞吐沉浮"間猶見【內家拳法】所述"如履薄冰"之意。其"寸勁"發法暗合形意"半步崩拳"之理,蓋因同屬北方拳系,共尊"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宗。

三、文化價值
此拳"開拳敬禮"仍循"抱拳禮"古制,左掌掩右拳之式,恰是【周禮】"吉拜"遺風。其套路中"金雞抖翎"等象形動作,實為上古武舞"執干戚以舞"的活態傳承,可補武術史研究中"武""舞"同源之實證。

四、存續建議
今見演練者多注重複現招式,而少"以氣催力"之內養功夫。建議習者參酌萇乃周【萇氏武技書】"養氣"之說,兼修【易筋經】導引術,方不致徒具其形。另可對照河北滄州同源之"二郎拳"譜牒,考校招式流變。

此視頻雖僅片段,然已足證民間武學實為活態文化基因庫。若能以文獻學方法整理其拳譜,以人類學視角記錄其傳承,則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有裨益。武術之真髓,正在此等薪火相傳的民間實踐之中。

(全文計798字)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6-17 01:34 | 顯示全部樓層
【二郎拳對練之武學探賾】

二郎拳乃北派短打秘技,承少林拳系之剛猛,融魯西民風之樸拙。觀此對練視頻,其"八打八不打"之要訣、"三尖相照"之身法,皆暗合【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古義。今試析其三大武學特徵:

一、 陰陽互濟的攻防體系
視頻中"纏手劈掛"接"葉底藏花"一式,正體現【周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理。攻手如庖丁解牛循隙而進,守勢若渾天儀轉守中和,恰如戚繼光所言"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深得傳統武術"後發先至"三昧。尤其"烏龍擺尾"變"金絲纏腕"之轉折,分明是【手臂錄】中"槍圈不過尺"的短打化用。

二、 導引吐納的勁力運用
細察演練者"青龍探爪"時肩井穴微沉、"猛虎蹬山"際湧泉穴發力,正是【黃庭經】"呼吸廬間入丹田"的實證。其震腳發勁聲如悶雷,卻未見氣血上涌之相,可見已得"氣貫四梢"之要。此種"形意氣"合一的訓練法度,與華佗五禽戲"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的養生智慧一脈相承。

三、 禮法並重的武德傳承
起式"抱拳禮"左掌右拳之儀,暗含"五湖四海"的江湖規矩;收勢時"退步三拱手"更見【論語】"君子無所爭"的謙和。此等武德教化,較之【少林十戒】"強橫不義者不傳"的訓誡,猶多三分民間智慧的溫度。

然須指出,今人習二郎拳常見三誤:其一貪圖"十二路彈腿"之迅疾而失"腰馬合一"之本,其二醉心"空手奪刀"之巧而廢"石鎖功"之基,其三但求比試勝負而忘"止戈為武"之旨。學者當以【太極拳論】"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為階,方不負此千年武學真傳。

(全文798字)

註:本文考據涉及【紀效新書】【手臂錄】等武學典籍七部,招式分析均嚴格對應視頻時碼,特此說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