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2|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戴氏心意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3-31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戴氏心意拳考略

戴氏心意拳,乃中华武学瑰宝,属内家拳系重要支脉。此拳肇始于清季山西祁县戴龙邦,以形意拳为基,融会少林、太极诸家精髓,自成体系。其拳理深合《易经》阴阳变化之道,兼取道家导引之术,实为"文武兼修"之上乘武学。

一、技法特征
此拳以"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要诀,讲究"六合"之妙。其桩功以"三体式"为本,手法则重"劈、崩、钻、炮、横"五形。尤以"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象为显著特征,动作简朴而劲力浑厚,具"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之特质。

二、养生机理
按《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此拳通过调息导引,使气血周流。其慢练可养丹田之气,快练则通经脉之滞,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实得中医经络学说之精微。

三、传承现状
今传戴氏心意拳分南北两支:山西一脉严守古法,河南派别兼收并蓄。观当代习练者,多注重套路演练,然真传仍在"单操"与"对练"之中。近见腾讯视频所载演示,虽得形似,然内劲运转之法尚待深究。

此拳非惟技击之术,实为修身养性之道。学者当以"守规矩、明理法"为始,循序渐进,方可得其真谛。今撰此文,既为彰扬国术,亦期后学勿囿于表象,当探骊得珠,传承中华武学之魂。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7-25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戴氏心意拳之武学精要与文化根柢》

戴氏心意拳者,形意拳之宗脉,内家拳之正朔也。其法肇始于山西祁县戴龙邦,融形意、太极、八卦之理于一炉,以"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三要,实得《易经》"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妙。今观视频所示,虽仅片段,已足窥其"束展如弓,起落似浪"之形神,诚可作武学标本而论之。

一、拳理根于河洛
戴氏拳以"六合"为纲(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暗合《尚书·洪范》"五行"相生之序。其站桩取"三才式",上应天星,下法地势,中合人身,实本《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天地观。视频中习者"熊形"沉肩坠肘,"鹰形"舒臂敛爪,正是《阴符经》"禽之制在气"的具现。

二、技法合于医道
此拳讲究"五弓发力"(脊柱为总弓,四肢为分弓),与《黄帝内经》"筋为刚,骨为干"的经筋理论若合符节。观其"裹拳"动作,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恰是《灵枢·经脉》"肺心之系"的护养之法。昔年戴魁传艺,必先教"蹲猴势"调息,此非独为蓄力,实暗合道家"导引按跷"的任脉调理术。

三、心法通于禅儒
戴氏门规"十戒"首重"正心诚意",显系《大学》"知止定静"功夫。其"雷声"发劲时的丹田激荡,非徒示威猛,实为《孟子》"养浩然之气"的武学诠释。视频中老者演练时目含精光而神色寂然,已达禅宗"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之境,较之少林"拳禅一味"另开生面。

四、当代传承之思
今人习此拳者,多囿于招式摹拟,罕究其"以武证道"本旨。戴氏秘谱《守洞尘技》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谓"功"者,非仅筋骨之力,实指《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修为。视频所见青年习者,虽架势工整,然缺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慎独功夫,此正是当代传统武术流于形式的通病。

昔年孙禄堂论拳曰:"武术之真谛,在变化气质。"戴氏心意拳之可贵,正在其将《尚书》"允执厥中"的中道思想,化为"起钻落翻"的肢体哲学。学者当以视频为引,进而参究《戴氏家传拳谱》与《内功四经》,方不负此中华武学之瑰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