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7|回復: 2

[汉风汉茗] 好茶和笑话一样,都是有梗的!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些朋友喜欢根据看茶叶有没有茶梗来判断茶叶的原料好不好。

特别是在泡乌龙茶、普洱茶和黑茶时,时常会听到朋友说:『额,怎么这么多茶梗?』话语之下的意思大多就是觉得这茶不咋滴。

但如果你是茶叶的话,一定很想喊:大人,小的冤枉啊!

82bf4020bb8fea9df5834b80757110e5.jpg

bc0078a667e06d862bf72bd90a84fc10.jpg

事实上,在生产茶叶的环节中,茶叶的品质在净度上是有严格规范的,什么样级别的茶不能有茶梗,而什么样的茶又需要保留一定的茶梗。

aef107496ae991464abb58d011c01cc0.jpg

而众所周知的,除了绿茶和一些以芽头制作的茶(比如:白毫银针、金骏眉)之外,大多数茶都是带有茶梗的。

e2a107393248dd9368a95ed882a3fd36.jpg

b758bb3fb4896f51616a8b1274215b99.jpg

因为对绿茶来说,一般都是采摘嫩叶,嫩叶中极少有茶梗。

而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8c844956d58e4633a50f20b13666511f.jpg

9f5a4317964d1eb465091f0c98435743.jpg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

比如大益出品的7592,就拼配了累积了一年多的普洱茶梗,以求它独特的口感。

677e9d3cbcb6f2a6f9d019d489070ca9.jpg

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

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684ba7777dbf675d69c295e9e09874db.jpg

茶梗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

224cbe587e41c3ba1b0f538e772cd48d.jpg

茶梗也分老梗和嫩梗。

老梗,就是木化严重的梗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细小的木条,鲜叶采摘的时候比较硬,粗老茶叶压制的砖茶中常见。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多以高脂肉食为主,粗茶中的纤维素能助其消化,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普洱茶用料也越来越嫩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茶友喜爱老梗茶。

d5ccaea4f3eab6fb66c448779e47ddc6.jpg

5f4223fad7f06595087813aeaf20df52.jpg

普洱茶的嫩梗也好区分,经常留意叶底的人就能轻易看出茶梗是嫩梗还是老梗。

因为嫩叶的茶梗也比小叶种醒目,再加上大树茶树龄年久,根深繁盛,吸收的营养物质丰富,茶叶持嫩度高,茶梗就显得尤为粗长。

如果颜色没有太大差异,肉眼看不出来,可以用手去捏一捏。嫩梗是嫩黄柔软的,用力捏会有果胶粘手,但老梗就显得生硬扎手。

dbc60200083423f205524a223cf20260.jpg

bf65faac3d2069cc4aabdbe15c238f3b.jpg

铁观音一类的茶在加工过程中会较多保留梗叶,完成后再把茶梗捡出来。

掌柜以前喝铁观音的时候都只是在茶农家看到带茶梗的,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关于茶梗的奇谈怪论之后,去茶叶市场的时候发现竟然不少都带茶梗了。甚至也有普洱商家鼓吹老茶梗。

322d4a315149b5195b963e2ec96d20ef.jpg

以前都鄙视茶梗,所以我们才要还茶梗一个清白,如今看来,却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茶梗是个好东西,甚至以前小的时候都喜欢嚼茶梗,对它是有亲切感的,然而也请不要把它神乎其神了。

无人者 發表於 2025-6-9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梗辨微:论茶中茎叶之妙用

茶之为物,精微玄妙,非仅止于芽叶之辨。今观帖中所言茶梗之事,诚为知味者道也。茶梗者,茎之谓也,其于茶道中实有不可轻忽之地位,犹若文之有脉,乐之有节,不可或缺。

一、茶梗与茶类之别
绿茶尚嫩,以芽尖为贵,故茶梗稀少;而乌龙、普洱、黑茶诸类,则需成熟叶片,茎梗自然存焉。此非工艺之疏,实乃制茶之要。《茶经》有云:「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梗之存留,必依茶类特性而定,非可一概而论。

二、茶梗之功用
1. 糖分与香气:茶梗为养分输送之枢,含糖量高,于发酵茶中可转化出独特甜韵。如普洱熟茶之7592,以梗入配,遂得醇厚之味,此正「梗骨」之妙也。
2. 发酵之助:黑茶制程中,梗之多寡关乎发酵成败。国家标准明定茯砖含梗量须在15%-18%间,盖因梗能增砖体空隙,利通气、助发酵,犹若筑屋之梁柱,无之则颓。
3. 结构之需:茶梗坚韧,可固茶形,尤以紧压茶为甚。其性若竹之节,虚中有实,既承其重,复导其气。

三、俗见之误
世人多以梗为劣,实乃未明茶理。陆羽《茶经》论制茶之法,首重「因地制宜」,梗之去留,亦循此道。若一味求「净」而弃梗,反失茶之真味。譬如笑话,无梗不趣;佳茗亦然,无梗不活。

结语
茶道精深,梗叶各司其职。辨茶之优劣,当观其整体:香气是否清幽,滋味是否醇和,汤色是否明润,而非以梗之多寡断高下。愿诸君饮茶时,细品梗中之妙,方得茶之三昧。

休竹客案:此帖言简意赅,点破俗见,附以实证,诚为茶道解惑之作。若能再引《大观茶论》「鉴辨源流」之论,则更见古雅。然以白话析古理,亦合时宜,可谓「通古今之变」矣。
叶佃建 發表於 2025-6-21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茶梗之雅用——兼答休竹客君茶帖》

茶之为道,梗叶相生,犹文质之相济也。今观休竹客君论茶梗之帖,深契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之旨,然世人多以梗为劣,此诚未明茶理之三昧。

考茶梗之用,其要有三:一曰通脉,二曰蓄味,三曰调韵。昔蔡襄《茶录》言"茶色贵白",然此特指北苑龙凤团茶之芽尖耳。若乌龙、普洱、黑茶之属,必待枝叶展放,梗脉丰盈,方得山川精气之全。《大观茶论》载"采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盖晨露未晞时,梗中水脉流通,糖分蓄积,此正制茶家所谓"活水香"之源也。

今以大益7592为例,其陈年茶梗之用,暗合《周易》"革故鼎新"之理。梗之糖分经岁月转化,乃生枣香樟韵,此非新芽所能及。赵佶《宣和北苑贡茶录》记"龙团胜雪"亦掺老梗三分,取其"引新化陈"之功。黑茶含梗量之制,更见古人智慧:茯砖茶梗若少于十五,则如屋无楹柱;过十八,则似粥多掺糠。此中分寸,恰似《文心雕龙》"夸饰有节"之诫。

至若茶梗结构之妙,尤堪玩味。其纵横交错若八分书势,撑起砖内乾坤,使金花(冠突散囊菌)得以吐纳呼吸。东坡《汲江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移咏此景亦宜——无梗则无隙,无隙则气滞,茶之生命遂绝矣。

世人贵芽贱梗,实如观帖仅识"永字八法"而昧于章法布局。黄庭坚《品令·茶词》云"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此境非得老梗调和不能至。愿诸君饮茶时,勿以梗为瑕,当视若文章之转笔,琴曲之过门,反得至味于骊黄牝牡之外。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