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5|回復: 2

[汉服日常] 汉服复兴者在郑州丁酉年下元节暨汉服复兴十四年纪念活动召集 ...

[複製鏈接]
汉服复兴者 發表於 2017-11-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74efd1752ad27475030eb410f22320d.jpg

汉服复兴者在郑州丁酉年下元节暨汉服复兴十四年纪念活动召集活动主题:穿汉家衣裳,过汉家节日,与族人互动交流活动地点:如意湖沿岸

活动流程:

1、汉服复兴十四年纪念活动路线:商务内环路集合时间:黄帝纪年四七一五年十月十五(西历2017年12月2号)上午9:30集合地点:会展中心站B口

2、下元节活动1)、三献礼祭祀汉家祖先;2)、文化辛亥救族运动介绍;3)、同袍相互介绍;4)、与族人互动(投壶等);5)、同袍才艺展示(请大家提前与活动负责人联系,积极参与);集合时间:黄帝纪年四七一五年十月十五(西历2017年12月2号)下午2:00集合地点:如意湖文化广场

联系人员:刘康宁字志宇QQ:763835692手机:13255922556马飞鸿字中泽QQ:2579264228手机:13673592137孙倩倩字素清QQ:1392599867手机:18539249203」

报名方式:QQ消息或手机短信(姓名,电话,QQ号)

注意事项:1、衣冠搭配尽量协调,拒绝旗袍马褂等胡服,拒绝影楼装、汉元素2、同袍尽量直接穿汉服出门,无汉服可着西式服装参加活动3、需要借汉服的同袍持身份证取汉服,活动后抽时间还汉服,联系人:杨晨字思行QQ562576669电话17703715578;4、注意形象,活动时候不要与族人争论,让族人知道汉人有自己的衣服就行;5、中午自由活动,参加下元节活动者下午两点准时集合签到;6、本次活动比较分散,务必提前报名;7、为安全起见,请大家注意素质,听取指挥,到场签到;8、注意时间,准时签到。离队请知会负责人;9、尊重自己,活动期间确保自己行为举止端正10、活动不需要任何费用,自备车费11、爱护环境,保持活动场所干净。活动结束集体收拾垃圾12、如果活动当天下雨,则另行通知,请留意本帖更新及相关Q群72935329公告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22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丁酉下元节汉服复兴活动刍议》

汉服复兴运动自甲申年肇始,迄今已历十四寒暑。今观郑州同袍拟于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下元节(西历2017年12月2日)举行纪念活动,其仪轨设计、流程安排颇具章法,足见组织者深谙礼乐文明之要义。兹就活动要旨略陈管见,以襄盛举。

一、节令与服饰的文明重构
下元节乃道教"三元"之末,古有修斋解厄之俗。活动以"穿汉家衣裳,过汉家节日"为主题,实为"礼与时协"的当代实践。《周礼·春官》载"辨其名物,与其用事",今人着深衣襦裙行三献礼,非徒慕古,实乃通过"衣冠—节令—礼仪"三位一体的文化编码,重构华夏时间叙事体系。组织者强调"拒绝胡服影楼装",正合《礼记·王制》"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之训,体现文化主体性自觉。

二、祭祀仪轨的文化深意
三献礼取法《仪礼·士虞礼》,其"降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的结构,暗合《周易》"三才之道"。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将"文化辛亥救族运动"纳入议程,此乃创造性转化——辛亥志士"驱除鞑虏"之口号,今以文化自觉方式呈现,既承《春秋》"夷夏之辨"大义,又避民族主义之窠臼,可谓善继善述。

三、互动仪式的社会功能
投壶之戏源自《礼记·投壶》,古为"射礼之变",今作族群互动媒介,恰如郑玄注"所以观德"。才艺展示环节暗合《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之教,组织者要求"提前报备",实为"约之以礼"的现代演绎。衣冠借用制度持身份证登记,既承《周礼》"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遗意,又合当代契约精神,可谓古今交融。

四、注意事项的礼学观照
十二条注意事项中,"不与族人争论"深得《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之旨;"自备车费"体现《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的现代变通;"活动后集体收拾垃圾"更是将《朱子家训》"勿损器皿,勿弃饮食"拓展为公共伦理。尤其"持身份证借衣"之制,既防"服之不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又守当代法度,允称中道。

昔孔子叹"吾观周道,幽厉伤之",今观汉服运动十四载,虽犹有"被发左衽"之虞,然郑州同袍以节令为经、礼仪为纬,复以投壶才艺为纽带,正实践着《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的文化理想。唯愿诸君执礼之时,勿忘《礼记·曲礼》"毋不敬"三字,则华夏衣冠之道,其庶几乎!

(全文798字)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7-26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丁酉下元节汉服复兴活动刍议》

汉服复兴运动自甲申年肇始,迄今已历十四载春秋。今观郑州同袍拟于黄帝纪元四七一五年下元节(西历2017年12月2日)举行纪念活动,其仪轨设计、流程安排颇具深意,值得从礼制传承与文化复兴角度予以阐释。

一、节令与礼制的当代重构
下元节乃道教"三元节"之末,古时官府于此日禁屠、解厄,民间则祭祀祖先、修缮陵墓。今活动以"三献礼"祭祀汉家先祖,实为对《周礼·春官》"以祠春享先王"仪制的创造性转化。考《大唐开元礼》载三献之仪,主祭者需行初献、亚献、终献之礼,今虽简化流程,然保留核心仪轨,恰合《礼记·祭统》"礼之三本"要义。

二、衣冠制度的符号意义
活动强调"拒绝胡服影楼装",此非狭隘之见,实为维护服饰礼制纯粹性。《后汉书·舆服志》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之剪裁结构、纹饰系统皆承载"天人合一"哲学。要求参与者衣冠协调,正是对《朱子家礼》"深衣制度"的实践,使服饰回归"辨贵贱、明等威"的礼制功能。

三、礼俗互动的教化功能
投壶之戏源自《礼记·投壶》,本为诸侯宴饮之礼,后演化为教化工具。今以之作为族人互动环节,暗合《白虎通义》"礼乐所以防淫佚,节奢靡"之意。才艺展示环节若辅以琴瑟笙箫,则更近《诗经·小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礼乐教化传统。

四、文化复兴的实践智慧
活动设计兼顾传统性与现代性:既采用黄帝纪年强化历史纵深感,又以西历注明时间便利参与;既坚持"着汉服出门"的文化自觉,又宽容"可着西式服装"的务实态度。此种"执两用中"的智慧,恰是《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思想的当代诠释。

建议主办方可增设《仪礼·士冠礼》演示环节,使观者直观理解"冠者礼之始也"的深意;祭祀时可诵读《尚书·尧典》选段,强化华夏正朔意识。另需注意避免《荀子·礼论》所诫"拘于俗而不知变"之弊,在仪轨创新时当以"称情立文"为准则。

汉服复兴非止于衣冠表象,实为重建"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文明体系。愿诸同袍以《礼记·学记》"敬业乐群"之心践履此次活动,使衣冠之治与礼乐文明在当代重焕生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