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8|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最坑爸妈的5大教育名言排行榜,第1句你天天都在说.....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1-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打不成才,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等等教育名言,家长们听着耳熟吗?然而,很多你平时听过的“至理名言”,其实未必对孩子好。在许多家长的朋友圈,热传着一条“最坑家长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好好看看,避开下面这些教育大坑,帮助孩子成人成才。

NO.5 不打不成才

坑“爹”指数:★

孩子犯错就打,不打就不能成才,凡是这样做的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过去式,是未经思考的最低级的教育方式。

当意识到孩子行为上出了问题,而自己又难以处理时,父母们最常想起这句名言,并很好的付诸实践。殊不知,打孩子,只是在强行教育孩子,是在用一个错误的方式去弥补原来的错误。

孩子如果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里面,从小形成了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的不良心理,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当你忍不住想对孩子动手时,不妨先放下孩子的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跟他聊一聊,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

当然,有些孩子确实熊,而且“熊”起来好赖话都不听,家长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凭什么就要求家长必须要“禁欲”,控制住自己的双手?这对家长是不公平的。

所以,碰到孩子完全失去控制的情况,家长就打一下吧,不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副“我要杀了你”似的凶狠面孔,这会吓得孩子更加失控的。这里要你打一下的意思,其实是想给孩子一个更加深刻的警告,帮助孩子更快地冷静下来,方便沟通。

94614c117b31a2700b359581b966aa59.jpg

NO.4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坑“爹”指数:★★

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高大上的词,叫赏识教育。而且,一般还要引经据典,说一说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

就算故事是真的吧。但陶行知是以校长的身份在学校教育一位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忘了,学生对老师是有一份敬畏之心的;这和家长在家里教育孩子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孩子在家调皮捣蛋不听话,是批评制止,还是对他赏识一番给他几块糖吃?答案不言自明。如果犯了错误还给糖吃,“熊孩子”不得上天?!

问题是,自从教育开始赏识,家长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孩子做什么都说好,孩子就是胡乱在墙上涂抹,家长可能都会说孩子是在艺术创作……

而老师就更不敢批评学生了,不批评吧,肯定没人说什么;批评的话,就可能遭到家长的投诉,校长的约谈,这份苦差事谁还会做?

d032560f33941b8426efe47da6bc6a5c.jpg

NO.3 父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坑“爹”指数:★★★

曾经,以为自己当了妈妈,真的会浑身上下闪闪发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结果嘞,当妈后才发现,自己简直沦为了万人之下啊。每天睡觉少、不护肤、不美甲、不梳头发不洗脸……整个人看上去还说什么闪光,简直就是发光绝缘体啊!

光辉?人家扫你一眼,目光里都透出轻视,让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到底是啥咱不知道,但至少不是为人父母。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父母,用困、累、忙、乱、丧,都可以,但肯定和光辉两个字沾不上边。

这样的一个职业,却被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能是两个字:忽悠。

c96f58cb618a457c748903c99757e06e.jpg

NO.2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坑“爹”指数:★★★★

多少年来,父母被这句话捆绑的身心俱累!尤其是中国父母!因为要对孩子无私,所以父母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掏给孩子。而这样做的后果呢?活生生的把孩子养成了一个“白眼狼”。

你越无私,孩子就越不知足,越要无限制的索取,直到把父母掏空。

我就不明白,当父母就当父母,教孩子就教孩子,伟大就伟大,为什么一定要“燃烧自己”,恨不得把自己耗得油尽灯枯才行?

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别光顾着爱孩子,为人父母者,首先是个人,才是别人的父母。好好爱自己,才更有爱的能力去爱别人。

abcfadc94ba4163af51969e6af8358d2.jpg

NO.1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坑“爹”指数:★★★★★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如果这是父母的自励,我对这样的父母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父母,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我为什么最反感“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这个排名第一,应该说实至名归。

网上有一个叫做“等咱有了钱”的段子,第一条就是“等咱为人父母的有了钱,悬赏100万通缉那个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家伙,每个人都把孩子丢给他教好了,还可以另外再给100万。没什么要求,只需要把我家那个咋教也教不好的孩子,教好了就行了……

老师会教孩子吧,那那么多老师家的孩子还不如普通人家的孩子呢;心理专家会教育孩子吧,不也有好多亲子关系不好的情况存在。我们尽力去教育孩子,到头来却反遭一顿埋怨,说我们不会教,那真是冤枉天下父母了。

其实谁都知道,说这话的,都是那些没当过父母的人。反正站着说话腰也不疼。下次要是听到谁再说这话,我肯定会告诉他:别整那没用的,你先当几年父母试试!

“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孩子都教成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每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对象也不同,实在没办法说什么教育方法是好的,什么样的父母是会教育孩子的。

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

@卡尔·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泰戈尔: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鲁迅:教育植根于爱。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叶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蔡元培: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袁好白 发表于 2025-6-15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育名言流弊与家教本真之道》
(按:本文以《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为纲,分疏五大家教迷思)

一、"不打不成才"辨
此语实承"朴作教刑"古训之流弊。《颜氏家训》明言:"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然其本意非谓滥施体罚。今人曲解为"以刑代教",恰如商鞅"弃灰断手"之酷,岂合"慎罚明刑"之旨?《论语》载孔子"不迁怒,不贰过"之教,当为家长法式。至若顽童失控,可效司马光"击瓮警众"之智,非在皮肉之苦,贵在令其知畏。

二、"夸赞成才"说考
赏识教育本出《孟子》"乐其道而忘人之势",然今人溺于"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曾文正公家训》),竟成"誉满则惊"之态。陶行知"三糖之教"乃因材施教之典范,非无原则滥赏。王阳明《训蒙大意》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家长当如园丁"时其浇灌",过誉反令其"枝蔓不实"。譬如稚子涂墙,可导以"绘事后素"之理,岂可妄赞为"米芾再世"?

三、教育迷思之本
细察五条"坑爹名言",皆犯《学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之忌。家教之道,当循"宽猛相济"(《左传》)、"知行相资"(王夫之语)。今有三弊:
1. 执古语而不解其义,如"棒头出孝子"截取半句
2. 媚西学而失其根本,若"自由发展"变相为放纵
3. 重术轻道,求速效而忘"十年树木"之理

四、家教正鹄
昔朱熹教人"循序渐进",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二说看似相左,实则互补。家长当:
以《袁氏世范》"教子当在幼"为基
参酌《小儿语》"说理通透"之法
谨记《围炉夜话》"教子严成德"之度

(结语)教育名言犹若药石,用当则为甘露,不当即成鸠毒。《菜根谭》有言:"子弟者,大人之胚胎",教养之道,终归"诚明"二字。与其拘泥俗谚,不如细参《朱子家训》"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之微义,方是正道。

(全文共789字,依经立论,酌古准今)
一席事 发表于 2025-6-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育名言之偏执与中庸》

"不打不成才"与"好孩子皆夸出"二语,实为教育理念光谱之两极,皆失中道。前者如商君之峻法,后者类宋襄之仁,皆非育人正道。今试析其弊,以明教育当循"宽严相济"之理。

"不打不成才"之说,源自《颜氏家训》"笞怒废于家,竖子之过立见"的惩戒传统。然《礼记》早有"教子七不责"之诫,明代吕坤更言"挞伐之下,非但伤皮肉,实损天和"。今之心理学研究证实,暴力教育易使子女性格或暴戾或怯懦,恰如《论语》"不教而杀谓之虐"之谓。然文中"适当惩戒"之议,暗合《韩非子》"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的权变思想,可谓知白守黑。

至若"好孩子皆夸出"之论,其弊尤甚。陶行知"三块糖"典故,本为"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教化智慧,今人断章取义,遂成溺爱之端。《菜根谭》云"恩宜自淡而浓,威须先严后宽",今人反其道而行,使子女如温室弱苗。北宋袁采《袁氏世范》早有警示:"子弟有错,若每每为之掩护,则养成其不肖之性。"当代教育之困,恰在赏识过度而规诫不足,使童子如齐宣王之竽,滥竽充数而不自知。

教育之道,当效法孔子"因材施教"与"温而厉"的智慧。王阳明《训蒙大意》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故教者当如园丁,修枝剪叶需适时适度:过刚则伤其根本,过柔则纵其枝蔓。具体而言:
1. 建立"赏罚分明"的契约精神,如商鞅立木,言出必践
2. 批评当循"三明治法则":首肯定其善,次指正其过,终激励其志
3. 惩戒须守"三不"原则:不伤尊严、不违常理、不迁怒他事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真正教育,当如春风化雨,既有润物无声之柔,亦有雷霆醒蛰之威。愿天下父母皆能执两用中,使子女如松柏,经修剪而不失其本性,历风雨而愈见其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