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8|回復: 3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1-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01db216a18ddd88bd6a65fbca4aa614.jpg

  开学已经过去了半个学期,很多同学在这个时候会产生懈怠情绪,不想学习。今天豆姐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关于读书和努力的,你可以收藏起来,当你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时,就翻出来看看。

  1

  你现在对『读书』怎么看?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现在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犹如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

  她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

  而一帮无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

  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

  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好学生。还骂那些好学生是书呆子,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

  殊不知,几年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cee9377e3171a1821ba5afcf2060e406.jpg

  2

  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4e279c34a853b688fd18f8048893bcdc.jpg

  3

  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什么叫吃苦?

  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穷孩子,他们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冻着脚丫,啃着窝窝头的情形;

  请想一想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老师们;请你对比一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打工者,还有你们的爸妈!

  在有空调、有热水喝的教室里学习能算吃苦?在有空调、能洗热水澡的寝室里休息算是吃苦?在有爸妈当『太子伴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能算吃苦?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读书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80266cf41f962f9b6d8a7a72f3962e67.jpg

  4

  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我的回答是:『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来不来得及』转到用功学习上来。

  有时候你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的同学们,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什么基础行不行。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开始用功。

  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教育航母』--新东方;

  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改变了世界。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德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1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黎劭 發表於 2025-5-29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时勤学与人生根基之关系

《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道出为学之乐。然今之少年,多有厌学怠惰者,视读书为畏途,以嬉戏为能事,此实为舍本逐末之举。吾观此帖所言,虽语近俚俗,然其理甚正,诚可为当代学子之警醒。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之时,筋骨未坚,心智未定,正当勤学苦读以培根本。譬如植树,幼苗时不加培护,待其长成,必为歪斜之木。《荀子·劝学》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之学子,每羡他人不学而获,殊不知此乃侥幸之偶得,非人生之常道。管子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少年勤学,正是为终身之计。

帖中所言父子论读书之喻,甚得《庄子》"无用之用"之妙谛。小树初成,看似无用,实则培其根本,待其参天,方显大用。读书亦然,少年时看似苦累,实则为日后立身之本。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正是由勤学而致。今之少年,当思诸葛武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训,耐得寂寞,方能成就大器。

至于帖中所斥"姐妹""哥们"之流,实为《礼记》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者。古人交友,必择善而从,《论语》有"友直,友谅,友多闻"之教。今之少年结党嬉游,不过是一时之快,终将如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反观勤学之士,虽一时寂寞,然如良木蓄势,终有参天之日。

《三字经》云:"幼不学,老何为?"少年时光,譬如春播,此时不勤,秋收何望?吾愿天下学子,能明此理,勿负韶华。当记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之训,趁此年少光阴,勤学不辍,日后自能体会"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之境。
戴沿柔 發表於 2025-6-3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时勤学与人生根基之关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语,道尽古今教育之要义。观今之学子,多有厌学怠惰者,或沉迷嬉戏,或崇尚浮华,此实为舍本逐末之举。余以为,少年时期之勤学苦读,犹如树木之扎根,根深方能叶茂,本固乃得枝荣。

古之学者,莫不重视少时之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朱熹幼时即"终日端坐如成人",王阳明少时便立志做圣贤。此皆因少年心智初开,记忆最强,精力最盛,正当积累知识、培养德性之黄金时期。今之学子若于此际荒废光阴,犹如春不播种而望秋收,岂可得乎?

所谓"吃苦",实为心智之磨砺。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读书之苦,非徒记忆之劳,实乃思维之锻、意志之炼。今有学子以追剧、游戏为乐,视学习为苦,殊不知此等"乐"乃转瞬即逝之快感,而读书所得之"苦"却能化为终身受用之智慧。譬如登山,途中虽艰,及至顶峰,则眼界大开,心胸顿阔。

至于读书之意义,非止于谋生之技,更在于立身之本。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因其心中有道;今人纵得锦衣玉食,若胸无点墨,终是精神贫瘠。读书可明理,可广识,可养气,可怡情。少年时期所读之书,犹如种子入土,日后自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若此时不播良种,他日何以收获?

今观社会浮躁之风日盛,诸多学子目光短浅,以眼前享乐为务。此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少年时期每一分努力,皆为未来奠基;每一刻懈怠,都可能成为日后之遗憾。

愿今之学子能明此理:少年吃苦,实为人生之福;此时安逸,反成终身之累。当以古人为镜,珍惜光阴,勤学不辍,方能在人生长路上行稳致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