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0|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我允許你不優秀,但不允許你沒教養!建議家長看看!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別人說你的孩子穿得不好看,你可能沒有感覺,說你的孩子長得不結實,也許你還是沒有感覺,但是說你孩子沒有教養,你絕對抓狂,像受到百萬點暴擊有沒有!

『教養』一直是個很尖銳的話題,大家都在談,可也未必都能明白教養的真正含義。孩子的教養是成功的基本,畢竟有教養的人在哪裡都受待見,沒教養的人在哪裡都惹人厭。教養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響的。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

1孩子爲何會缺乏教養

周末,幾個朋友在飯店吃飯,旁邊一桌坐著兩個家庭聚餐,都是六七歲的孩子,一會拿筷子敲碗製造噪音,一會滿店亂跑亂追逐打鬧。

周圍的人因爲影響了進餐而紛紛側目,他們的父母都忙著聊著家長里短,並不在意。

服務員上菜時,其中一個孩子將菜湯潑到服務員身上,事後坦白就是爲了好玩,服務員對此非常生氣。

這時孩子的母親不僅沒有歉意反而埋怨道:

『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麼,這麼大人了怎麼還跟孩子一般見識』,轉頭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像她一樣,當個服務員。』

這位母親出門之前,肯定忘了給孩子帶上教養,因爲她本身也沒有這樣的東西。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都有著一樣的共同點:以自我爲中心,粗暴當作勇敢、愚昧當作學識、可笑當作幽默,口無遮攔當作隨性直爽。

2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辰辰班上有個同學,是一個殘疾的小男孩,天生並不靈敏。除了身體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腦的發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弱。他每一次考試都是班級最後幾名。

可是,他卻是班上人緣最好的。在學校里,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遊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同學爭先恐後想幫他推輪椅,每到他生日,有很多同學給他禮物,他們邀請他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爲什麼?

他對誰都很禮貌:

他懂得愛人也愛己,他懂得接受時禮貌,拒絕時也彬彬有禮;

他爲人不貪心:

不貪心別人對他的愛,不貪心別人的玩具,他不會覺得自己殘疾而應該享受更多的愛,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體活動,和那些快遲到了的同學說,沒事,我自己慢慢過來就成。他知道自己應該得多少,也知道別人應該得多少。

他懂得分享:

每次母親帶給他的喜糖,他都會帶到學校,給同學吃,到並不一定有多昂貴,也並不會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卻難能可貴。

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個保安室門口的大叔聊天。後來,保安室門口的大叔說:

這樣一個有素質的男孩,根本不用擔心生計,走到哪裡,都有人願意幫助他。

這個男孩子並沒有傳統定義上的優秀,不一定能夠成爲職場精英,也可能取得不了所謂的成績。但是因爲他的爲人,也就是教養,使他過得並沒有那麼孤單。

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高不高,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3有教養的孩子,才最美麗

請把教養帶給你的孩子

見人微笑問好,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學會微笑,大大方方的打一聲招呼,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爸爸媽媽一定要教給孩子。

大度懂分享,孩子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教導他跟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也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信守承諾,『那本書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飯』,這些脫口而出的話都是小小的約定,信守則會給對方留下真誠、守信的好印象。

不在背後說人壞話,不負責任地議論是非。即使讓你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也要尊重別人的不同。

不隨便動他人物品。別人東西隨便用,還要帶回家,這樣的孩子真的讓大人很尷尬。我們要告訴孩子:要拿別人東西之前,一定要獲得對方的同意。

別人的東西,不要輕易做負面評價。比如去人家裡說『你家好小啊』,人家新買的衣服『這顏色好難看啊』。

當遇見別人會發生窘迫時,用自然的方式幫忙化解。當別人遭遇尷尬,比如說話說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幫他說幾句,或者給他一個台階,避免他的尷尬,別人自然會感激你。

他人講話,要認真聆聽,別打斷。我們不只要放下手上的事情,眼看對方,耳聽對方,還要懂得適時回應,不武斷評價。保持好奇與尊重,客觀判斷,深入傾聽。

懂得說『謝謝』。例如吃到別人給的好吃的點心,不止一句『謝謝』,還要記得傳達『這個味道很好』這樣的具體感受,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感謝不是一句客套。

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飲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在電影院等需要安靜的公共場合,不要大吵大鬧。

吃飯時不發出聲,不隨意轉盤,不翻菜,不要夾光自己喜歡的菜,有公筷使用公筷。公共場合不吃氣味大,碎屑多的東西。

吃完東西自己收拾餐具,無論是在家,還是在KFC、M記,餐館就餐時也儘量將食物殘渣收拾碟子裡,便於服務員收拾。

留意坐姿,不交抱雙臂或蹺二郎腿,小孩子在公共場所也應該有一個文明美觀的坐姿。

4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其實,一次禮貌的讓座,一句貼心的問候,一身整潔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筆跡,都是孩子教養好的表現。一個好的家庭門風必然養出有氣質、有教養的孩子。

對於父母而言,當你每天討論窮養、富養的時候,其實都不如教養來得實在。人之所以爲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佳信與義。

人有教養行走八方,無教養寸步難行。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7-3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本:從心性涵養到家風傳承】

(引題)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今觀坊間熱議教養之論,猶見古聖先賢之智燭照千年。教養非止表面禮儀,實爲心性涵養之外顯,是"明明德"與"止於至善"的實踐功夫。

一、失教之弊:家風不立則根本搖
【顏氏家訓】有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文中飯店之例,恰印證"養不教,父之過"的深刻道理。父母以服務員職業爲鄙,非但失"愛人者人恆愛之"的仁心,更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大忌。此等言行,正如王陽明所言"惡念發而知之,而克之",然父母竟縱容滋長,致使孩童漸成"習與性成"之態。

敲碗追逐看似童稚,實爲"誠於中形於外"的徵兆。【禮記·曲禮】強調"毋不敬",孩童在公共場合失序,恰是家中未立"齊家"規矩所致。程頤謂"敬勝百邪",無敬則傲慢生,終致"滿招損"之患。

二、成德之方:克己復禮爲仁
殘疾同窗之例,正合【論語】"德不孤,必有鄰"之旨。其行爲暗合三重境界:
1. 知節守度:深諳"禮之用,和爲貴",不因殘疾貪求特殊,恰如孔子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
2. 推己及人:踐行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之道,故能"得道多助";
3. 卑以自牧:以【周易】謙卦"勞謙君子"爲則,故終有"天道虧盈而益謙"之效。

此子雖學業暫滯,然已得"大學之道"精髓——朱熹解"格物致知"謂"窮至事物之理",其待人接物之智,實爲更高層次的"知至"。

三、教化之要:慎乎初始蒙以養正
【易經·蒙卦】示教:"蒙以養正,聖功也。"教養培育當循三綱:
1. 正本清源:父母須如曾子"三省吾身",先正己而後教人;
2. 防微杜漸:效法文王"小心翼翼",於童蒙時即導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3. 知行合一:王陽明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當使孩童在灑掃應對中體認天理。

(結語)
司馬光【訓儉示康】云:"習其器而不知其意,失其本矣。"今之所謂教養危機,實爲心性教化之缺。願天下父母深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理,以【朱子家禮】爲鏡,於童蒙養正時播下仁心種子,則何愁他日不蔚然成林?蓋教養者,非爲取悅他人,實乃立身行道之基也。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經史爲骨,融匯四書五章之訓,結合案例作現代詮釋。每段皆引經典爲證,既保持學術嚴謹,又兼顧現實關懷,符合"文質彬彬"的君子之文標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