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9|回復: 2

[医药资讯] 『中医+体育』完美结合,『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首站启动 ...

[複製鏈接]
陈艳妮 發表於 2017-1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丨新华社

中医药进校园,体育进校园,两者可以完美结合!

15日,『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系列活动首站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孩子们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健康运动』的乐趣。

以『中医中药+体育』为主题,北京体育大学老师李少玥在现场讲授八段锦,并为孩子们组织了『银针探穴』和『越碍寻药』的活动,前者要求参与者快速完成三次折返,并在穴位模型上准确找到相应穴位,旨在锻炼参与者灵敏素质的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12个保健穴位;后者要求三人或多人一组进行障碍跑,寻找并收集药材的拼图,旨在锻炼参与者速度的同时学习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培养参与者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开头两段就有皂荚、斑蝥、何首乌等中草药,但是如何辨认这些药材?它们都有什么功效?三年级的何思懿找到了答案。她在参加『越碍寻药』项目后,骄傲地展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白术,它是磐五味之首,可以治疗脾虚腹胀,回家后我要推荐给姥爷!』

  

北京市目前有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课。专家指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如果可以进行形式上的创新,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有希望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体育与中医药是健康的两大法宝,青少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我们学校开设了中医药课题班,这次活动寓教于乐,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我们以后要多加借鉴,培养孩子们中医药调养与体育运动锻炼结合的健康生活习惯。』东北旺中心小学老师李春松说。

  

『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是结合原创品牌赛事『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的延伸活动,已连续两年举办,后续各站活动将在浙江磐安的中小学进行,实现北京、磐安两地校园中医药文化和体育运动的普及。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为『新华社』,记者/陈艳妮,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5-29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体医融合"教育范式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实践——以"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为例》

中医药与体育运动的创造性结合,实为"体医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观今日"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活动,其设计深得《黄帝内经》"形神合一"之旨,将传统导引术与现代体育训练有机融合,堪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八段锦作为历史悠久的导引术,其动作编排暗合经络运行之理。北京体育大学李少玥老师现场教学,实则是将《养性延命录》所载"导引之法"进行现代化诠释。考《庄子·刻意篇》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活动以体育游戏形式演绎传统养生智慧,使学童在运动中体悟"动静相宜"的中医养生观。

"银针探穴"活动设计尤具匠心。《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活动通过折返跑结合穴位辨识,既训练灵敏素质,又传授《针灸大成》所载十二要穴知识。这种体感认知教学法,较之传统诵读更符合"知行合一"的教育规律。

"越碍寻药"项目则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教学智慧。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及的药材,在此转化为可触摸的拼图游戏,暗合《本草纲目》"辨药识性"的传统。三年级学童何思懿能道出白术"磐五味之首"的特性,正是活动激发出的认知内化成果。

当前北京市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课的现象,印证了《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理。东北旺中心小学李春松老师所言"两大健康法宝",实指《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养生观与"上工治未病"的中医预防思想。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尝试,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展望未来,此类活动当遵循《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原则,在浙江磐安等地的推广中,可进一步融入地方特色药材知识,使传统文化传承既保持本真性又富于时代活力。体医融合的教育创新,终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6-14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体医融通"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以"中医药寻宝运动进校园"为例》

中医药与体育运动的创造性结合,实为"体医融通"传统智慧的当代演绎。考《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之训,与《庄子》"吐故纳新"之喻,皆揭示身心兼养的要义。今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之实践,以八段锦导引术为体,以"银针探穴""越碍寻药"为用,恰合《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的古训。

此活动之妙,首在"以动载道"的教学设计。考《周礼》保氏教六艺,其中"射""御"二艺即含体育与礼仪的双重教化。今之折返寻穴、越障识药,实承此脉:折返跑暗合《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之理,穴位辨识则本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之传。三年级学童能辨白术为"磐五味之首",较之《本草纲目》"白术味甘气温"的抽象记述,更得"格物致知"之实。

次则体现"游于艺"的教育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活动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知识转化为立体体验,使皂荚、斑蝥等药材从文学意象复归本草实物。这种"具身认知"模式,较之明代《幼学琼林》的单纯诵记,更契《礼记·学记》"道而弗牵"之教。

两地联动的传播策略尤具深意。北京与磐安,一为文化中心,一为药材之乡,恰如《神农本草经》"土地所出"的现代诠释。昔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今之活动使学童在运动中体认道地药材,可谓"古今互鉴"的生动实践。

建议后续发展当注意三点:其一,动作设计宜参酌马王堆《导引图》谱系,使体育环节更具历史纵深感;其二,药材认知可结合《本草备要》歌诀体,增强记忆趣味;其三,评估体系可引入《诸病源候论》"导引按跷"的疗效观察法。如此,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想,庶几可在体医融合中得见新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