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7|回覆: 2

冬季關於兒童養生保健常識

[複製連結]
盤安藥膳 發表於 2017-1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冬季天氣乾燥、寒冷,人們很容易會受到天氣的影響,而出現一些毛病,尤其是抵抗力較低的兒童。那麼,到時在冬季,兒童的保健和護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dc46212feb3e50693aba6a6cb9445e13.gif

1.保護皮膚

冬季寒冷乾燥,幼兒皮膚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2.堅持戶外活動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着,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

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同時不坐涼地:冬季地面溫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3.合理飲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幾種免疫球蛋白,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餵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乾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4.注意節制飲食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有些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總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兒。孩子吃多了,幾天下來就容易形成食積便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即大腸有病會影響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腸的糞食燥結,能夠引起巨噬細胞死亡率增高,肺組織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反覆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5.多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技能和幼兒的體質。

6.定時通風換氣,注意室溫

冬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冬季由於供暖,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在北方更為突出,室內溫度高,濕度相對較低,加上窗門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居室內的微生物密度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襲小兒體內。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加大室內濕度。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

7.減少病源感染機會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應儘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聚會場所、大商場等。注意督促好小兒的手不要亂碰髒東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8.注意保暖

冬日寒潮多,氣溫變化大,幼兒易着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腎炎,因此冬季要給幼兒保暖,避免着涼。特別是在兒童玩耍出汗以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關於吃:

1、高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能調節人體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大便通暢,這對於身體內毒素的排出十分有利;另外,膳食纖維還有控制體重的作用。

粗糧:讓孩子多吃一些玉米、小米、麥片、燕麥等粗糧。

豆類食品:例如黃豆、紅小豆等豆類食品。但是黃豆吃多了容易脹氣,所以應讓幼兒多吃豆腐、豆乾、腐竹、豆芽等豆類製品。

蔬菜:菠菜、芹菜等蔬菜含有較多膳食纖維。

905f2b41a387bb8d8992eea48c44e10d.jpg

2、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冬季,孩子容易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如果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就能有效增強他們身體的免疫機能。大白菜、圓白菜、蘿蔔、豆芽、油菜、生菜等綠葉蔬菜中維生素含量都比較豐富。

除此之外,孩子應多吃些白薯、馬鈴薯等薯類食物,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和維生素A,紅心的白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

動物肝臟:動物的肝臟,如豬肝富含維生素A。對幼兒來說,最好每周能吃上l~2次豬肝。家長可採用豬肝與其他動物食品混煮,如豬肝丁和鹹肉丁、鮮肉丁、蛋塊混燒,或豬肝炒肉片等。將豬肝製成白切豬肝片或鹵肝片,在孩子還未進餐的時候,洗淨手一片一片拿着吃也是個好方法。

3、潤燥食品

冬季氣候乾燥,多吃些潤燥食品,對孩子身體健康有好處。

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潤喉清嗓、降氣開胃、除燥生津、清涼解毒。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就是說蘿蔔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吃蘿蔔的花樣很多,可生吃、涼拌、炒菜,也可做湯。

冬瓜味甘性涼,有清熱止渴、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咳嗽痰多、心神煩亂等。另外,蘑菇、苦瓜、白木耳等也有潤燥的作用。

2e343cebb1d0e754d4bfdc0c722ce80f.jpg

 4、菌藻類食物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菌藻類食物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如磷和碘等,有助於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增強身體的全面素質。冬季養生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這類食物。

菌藻類食物:香菇、猴頭、銀耳、海帶、紫菜等。

假魅小蟲 發表於 2025-7-14 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令童蒙養生要旨芻議】

歲值玄英,陰氣盛而陽氣伏。【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尤當順應四時調攝之要。今就童蒙冬令養生之道,分述六綱,以資參酌:

一、腠理調護法
【諸病源候論】言:"膚腠開泄,風邪易侵。"冬季燥寒相搏,當以"潤燥固表"為要。晨起宜用溫水盥洗後,以杏仁油或凡士林薄塗肢末。另據【飲膳正要】所載,可多食百合、荸薺等潤燥之品,輔以梨汁、甘蔗汁代茶,此乃"燥者潤之"之古法。

二、導引吐納術
【千金要方】強調:"凡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領日中嬉戲。"每日擇巳時(9-11時)陽氣升發之際,令童子著夾棉腹圍,於庭前曝背半時辰。此法暗合"負日之暄"的養陽古訓,能使衛氣充實。然須避開"虛邪賊風",尤忌坐臥冰涼石階,恐傷腎陽。

三、食養調和方
依【小兒藥證直訣】"五臟辨證"之理,冬季飲食當守"三宜三忌":宜溫補(如山藥粥)、宜潤燥(如銀耳羹)、宜健脾(如茯苓餅);忌生冷、忌黏膩、忌過飽。斷乳幼兒可輔以胡桃酪,此物甘溫潤肺,兼能益智,正合冬令封藏之性。

四、饑飽節度論
元代曾世榮【活幼心書】云:"忍三分寒,吃七分飽。"今人每犯"愛之適以害之"之弊。建議採用"三三制"進食法:主食三份、菜蔬三份、湯水三份,留一分虛以待氣化。若見舌苔厚膩,可佐以山楂麥芽飲消導。

五、居處調攝術
【老老恆言】載:"冬日宜朝納陽光,暮閉戶牖。"建議採用"三開三閉法":辰、午、申三時開窗換氣,每次不逾刻鐘(15分鐘)。室溫當維持"二之數"(20℃左右),可置水盆於暖爐側以調燥濕。夜臥時,足部宜較頭部覆被稍厚,此即"寒從腳起"的防護要訣。

六、光浴養陽法
【遵生八箋】冬日養生章特別指出:"冬陽如補藥。"建議擇晴日巳午之交,令童子背日而坐,以葦簾隔之,使陽光透過簾隙疏落照曬。此法既得陽和之氣,又免強光傷目,每次以二刻鐘為度。

要之,童子冬養貴在"藏而勿泄"。昔錢乙治小兒病,首重"調脾胃,和陰陽",此理於冬令尤為切要。若能循四時之序,合養生之道,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矣。
imtest01 發表於 2025-7-15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冬季童蒙養生要旨芻議】

童蒙養正,四時有別。冬主閉藏,寒氣當令,小兒形氣未充,臟腑嬌嫩,尤需順應天時以調攝。今就冬季養護要點,參酌【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旨,分述如次:

一、潤燥養膚,貴在濡養
【內經】云:"燥勝則干。"小兒腠理疏薄,津液易耗。當以米粥、梨汁等甘潤之物滋養中焦,輔以杏仁、松子等潤肺之品。沐洗宜用溫水,拭乾後以胡麻油薄塗,此乃【千金要方】"潤燥澤毛"之法。若見皮膚皴裂,可遵【外科正宗】用當歸、白芷煎湯外敷。

二、動靜相宜,禦寒有道
【養生論】謂:"動搖則谷氣得消。"冬日雖寒,當擇晴日無風時,令童子戲耍庭前,使陽氣周流。然需避"虛邪賊風",尤忌久坐陰冷之地。【老老恆言】特戒"坐石則傷肺,坐冰則傷腎",可備棉墊隔寒。衣着當遵循"背暖、肚暖、足暖"三要訣,頭部宜稍涼,以合"頭涼腳暖"之古訓。

三、食飲有節,調和五味
冬季進補當以平補為要。五穀為養,輔以時令菜蔬。可常食山藥粥健脾胃,蘿蔔湯消積滯。【飲膳正要】載"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然小兒陽常有餘,慎用溫燥之品。哺乳嬰兒者,乳母當忌食辛辣厚味,恐熱毒通過乳絡傳兒。

四、起居有常,順應陰陽
【內經】明訓:"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小兒冬日宜較平日早眠半時辰,晨起待日出後為佳。居室溫度以18-20℃為宜,當於巳午二時開窗換氣,此【遵生八箋】"吐故納新"之法。夜臥時可著絹制肚兜護臍,防風寒直中太陰。

五、防病未然,治在機先
冬月易感風寒,可常按揉迎香、足三裏諸穴。若見鼻燥,可用銀耳羹潤之;若微咳,可取梨去核納川貝蒸食。切記【溫病條辨】"治上焦如羽"之誡,藥食皆取輕清。

養子如養芝蘭,既需精心培護,亦不可過於嬌慣。昔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此言實得養育三昧。今人每多過猶不及,或裹縛過甚反礙氣血流通,或餵飼過飽致傷脾胃運化,皆違中和之道。若能參酌古法,順應自然,則童子自可安度寒冬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