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0|回复: 2

[医药资讯] 有关中医收入的问题......

[复制链接]
草民插头 发表于 2017-11-1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骂,各种批评中医收费的问题,以及学医的学费问题。

很多老友都顾左右而言他,很少有人出来直面这个问题的。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治病就是应该便宜,越便宜越好,最好免费。而且这个医生还得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总开错药的医生,药免费送给你,你也不会吃。)

想学中医,就得有人免费教,最好管吃管住发工资。

据草民所知,五年前倪海厦先生在美国的诊费是两百美金,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急诊更高。

目前在国外行医的同行,很多人诊费已经不低于这个价格。

国内的很多名医,500块、1000块、2000块、也很常见。

凡是高价诊费,大部分是限号的。

草民也见过诊费15块钱,每天看320人的医生。

甚至有医生一天看五六百人,如果有吧友质疑可以自己打听一下这位神医,草民绝不是随口乱讲的。

我们生病,是去找一天500个号,十秒钟看一个患者的大夫呢?还是去看一天接诊三五个患者的大夫?

草民觉得,这得看是什么病。

倪先生当年在美国授徒时,学费是三十万人民币。

厚朴堂前几年,听说是三十八万,据说是两年还是三年的学费总额。(这个只是听说,如果有误,还望指正。)

草民早些年告诉学生:学中医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有保障。

只管好好学习,医术有了,肯定不会缺钱。别人买车你也买,别人买房你也买。

地震了大家都成穷光蛋,你找个树荫底下给人正骨复位包扎伤口也能混饱肚子,饿不死。

三天你就能找到能用针灸的地方,一个月你就能赚够房租不用露宿街头。

不为良相,便为名医。

草民深信,以倪海厦先生、徐文兵先生……这些大医的智慧,不去行医授徒,干别的也能赚到钱,比如说去炒房。

这些人赚到钱,是万民之福!

自古学医入门,师父的选择标准就有:德才兼备取其德。

我们很少见到一个中医有钱了跑去炫富,胡作非为的。他们大多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几乎都在造福社会。

很多人传言:经常有人传言罗大伦先生、谭杰中先生……到一些大学去讲中医,一节课收费三万五万,太黑。

你可知道一个小鲜肉明星的出场费是多少?

一般来讲,肯花500块、1000块去挂号看中医的,绝不是什么打喷嚏、胃口不太好、身体有点疲惫……

大概是什么问题,猜都猜的到。

同样的病,你口袋揣着500块、1000块去大三甲去看看?

估计这个钱绝对撑不了三个小时。

当然动辄几千块的诊费,草民也是很抵制的,太贵了,很多患者无力求医。

所以一直告诫学生,适可而止,小问题几十块,大问题也别让患者压力太大。并且每个学生都要不定时抽查义诊医案,也就是说免费义诊的,必须在所有医案中占到一定比例。

高额学费同样不可取,太高了,令莘莘学子空有一腔热血,求学无门。

但是,至少也不能比蓝翔、新东方低好几个档次吧?

花几万块学个挖掘机、厨师没人觉得学费高,花个一万两万学中医有人觉得学费高了。

中医不可以追求暴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宣扬品德,炫耀赤贫如洗。

钱,只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工具。

钱,不分善恶,能分出善恶的,唯有人心。

中医有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学中医最后倾家荡产,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为“新浪微博”,作者/草民插头,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相关帖子

黄池母 发表于 2025-7-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价值与诊费之辨》

医道之兴衰,系于国运;诊费之多寡,关乎民生。今人议中医收费,多有偏颇,或谓当效悬壶济世而分文不取,或斥学医授业之资过昂。此中曲直,当以圣贤之道衡之,以经济之理察之。

昔《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令",太医院设九科,皆食官禄。然民间医者,自《黄帝内经》始,便明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择徒之严,可见一斑。张仲景著《伤寒论》,孙思邈撰《千金方》,皆倾毕生心血。今人欲得真传,岂能空手而求?倪海厦先生授徒三十万金,非为牟利,实乃择英才而教。昔孔子束脩以上,未尝无诲,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此古今教育之通义也。

至若诊费之议,尤当明辨。扁鹊见齐桓侯,三见而三异价,非为贪敛,实乃"病有浅深,方有轻重"。《汉书·艺文志》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今之名医限号取酬,正合"量能授事,计功赋禄"之古训。一日五百号者,若华佗之"游刃有余",何妨?一日三五诊者,若淳于意之"诊籍详录",亦佳。医者当如匠石运斤,各擅胜场。

然则今之矛盾,实起于三端:一者,世人误将"仁心"与"仁术"混同。孙思邈《大医精诚》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此指心术,非关酬劳。二者,未明医者养成之艰。《医学入门》载"十年读书,十年临证",今之学子耗资数十万,历十数寒暑,较之西洋医学教育,所费实廉。三者,昧于经济之道。昔范文正公设义庄以养族,今医者积财以弘道,徐文兵辈若散资办学,其利岂止万人?

吾尝诫门人:诊金之设,当如用药,贵在"中和"。小恙取铜钱数文,仿傅青主"贫者施药"之风;重症索百金亦不为过,效叶天士"富者济贫"之智。若遇急诊危症,更当效法仲景"坐堂行医"之制,先活人而后计利。至若炫富敛财之流,早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之训,非真医也。

昔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今人治病,何不惜医如竹?但使天下知医者之苦心,明医术之可贵,则诊费之争自息。医道昌明之日,必是万民康宁之时。
覃希松 发表于 2025-7-2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价值与诊费之辨》
(文/守拙斋主人)

医道之兴衰,关乎国运;诊费之高低,系于民生。今观网络争议,多有以"贵贱"论中医者,实未明医道本质。昔《周礼》有言"医师掌医之政令",而今日医者悬壶,岂能不论资粮?然资粮之取,当如《大医精诚》所训:"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二者看似相悖,实有至理存焉。

夫中医诊费之争议,其弊有三:一者昧于"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古训。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名医积数十年功力,其辨证如烛照犀燃,此等功夫岂是市井平价可易得?倪海厦先生旅美诊金二百美元,犹门庭若市,此非"价高"之证,实乃"术精"之验。二者不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圣贤教诲。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云:"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今之名医课徒收费数十万,若真能传道授业,较之庠序教育,未为过也。三者不解"医乃仁术"的真谛。孙思邈《千金要方》明言:"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然慈心非谓拒收诊金,昔叶天士出诊必收"青蚨百枚",非为敛财,实存"医不轻贱"之深意。

至若日诊数百之"神医",此乃"市医"非"大医"也。《黄帝内经》早有"粗工凶凶,以为可攻"之戒。张仲景斥"省疾问病,务在口给"之辈,恰似今之"十秒一诊"者流。医道贵专,一日三五诊可称善,若流水作业,恐违"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之训。

至于学医之资费,自古有"法不轻传"之规。昔长桑君授扁鹊禁方,犹要"饮以上池之水三十日";丹溪拜师罗知悌,立雪三月始得入门。今厚朴堂课金三十八万,若真能传岐黄正脉,较之庸师误人,岂非大善?《格致余论》云:"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学者当思:与其省学费而学艺不精,何如重金求明师?

然则医者敛财之戒,不可不察。李东垣《兰室秘藏》自序道:"病有微而医大其言,有疾而医忽其微,皆非也。"今有医者动辄索费数千,此非"君子爱财"之道,实违"仁心仁术"之本。吾常诫门人:小恙取酬当如"葱姜价",重症收费莫作"虎狼药"。昔范文正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志,正在于此。

要之,医之价值,非金钱可量;术之精粗,岂贵贱能判?愿世人莫以"便宜"求良医,医者勿因"重利"丧仁心。如此,则医道昌明,苍生幸甚!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