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2|回復: 1

弗洛伊德·梦和清醒生活间的关系

[複製鏈接]
弗洛伊德 發表於 2017-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772f41caff4c1593174904fcef8319.jpg

梦和清醒生活间的关系

摘自〖梦的解析〗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刚从梦中醒来的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幼稚的念头,认为尽管梦本身并非从另外一个世界而来,但自己无论如何都算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逗留过。老生理学家布达赫对梦的现象做出了细致、慎重的描绘(1838年,第499页),他在经常被引用的这段话中,表述了这样一种信念:『平凡的生活中包含着勤奋与愉悦、痛苦与快乐,到了梦中,这些都不会复现。梦拥有相反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超越平凡的生活,更有甚者,在我们满怀忧虑,痛不欲生,或是竭尽所能寻求问题的解决时,梦呈现给我们的内容也都跟这些一点关联都没有,或仅有很少的关联;或梦仅仅展现主要格调和真实象征。』I.H.费希特(1864年,第一卷,第541页)也曾谈及这些『补充的梦』,并说了相同的话,说它们是精神自我治愈性质的神秘馈赠之一。①在自己的著作〖论梦的性质与起源〗中,斯图吕贝尔也有相似的观点:『人在梦中,便与其清醒意识的世界脱离了。』他还说(同上,第17页):『我们对清醒意识井井有条的内容的记忆和它的正常行为,也在梦中消失了。』此外还有(同上,第19页):『心在梦里基本没有记忆,跟清醒生活的日常内容与事件彻底隔离。』

不过,对于梦和清醒生活间的关系,大部分作者的看法都与此相反。比如哈夫纳(1887年,第245页)认为:『梦首先是清醒生活的延续。我们的梦跟自己近期意识内部的观念往往存在密切关联。在之前一天的遭遇中,总能找到梦的线索,只要认真寻觅即可。』对布达赫的言论,维安特(1893年,第6页)的反对尤为激烈:『因为事实上,大部分梦很明显是将我们带回平常生活,而非与之脱离。』莫瑞(1878年,第51页)用格言的方式说:『我们的梦便是我们看到的、表达的、想得到的、付诸行动的。』在自己的心理学论著中,杰森明确写道:『一般说来,是做梦者的人格、年龄、性别、阶级、教育水平、生活习惯,还有他此前生活中的所有事件和体验,共同决定了他的梦的内容。』

在这一问题上,哲学家J.G.E.马斯的态度最为含混②(1805年,第一卷,第168页及第173页)。温特斯坦(1912年)引用了他的话,表示:『经验证明,我们最热衷的事物梦到的次数最多,这证实我们的梦必然受到我们热衷的事物影响。充满野心的人会梦到自己拔得头筹或必定会取得成功。恋爱中的人会梦到自己四处奔波,使恋人的愿望得到满足……一旦在内心长眠的欲望与厌憎被唤醒,便会跟某些相关观念组合成梦,或使这些观念进入业已存在的梦中。』

梦的内容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观点,古代就出现了。拉德斯托克(1879年,第134页)说过,远征希腊前,薛西斯一世①遭到大家的劝阻,可是他再三梦到有人催促他动身。有个名叫阿尔塔巴努斯的波斯释梦者,老迈而聪慧,说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语中的。

在说教诗〖物性论〗中,卢克莱修写下了下列诗句:『无论我们热烈追求什么,无论我们对过去怎样念念不忘,心灵都会专注于我们追逐的对象,并会频繁在我们的梦中现身;辩护人寻找证据,琢磨法律;将军指挥决策,征战沙场。』

西塞罗(〖预言〗)的诗歌跟莫瑞多年后表述的意思一模一样:『彼时白天的思考与行为的残留,在灵魂内部波动最为激烈。』

梦和清醒生活间的关系涉及的这两种观念彼此矛盾,好像难以达成一致。我们就此想到希尔德布兰特(1875年,第8页之后)对梦的看法。在他看来,只能对梦的特征展开一组非常矛盾的比较,要对其展开描绘是完全不可能的,他表示:『第一个比较包括两点,梦彻底退出现实生活,以及梦和现实生活彼此不断入侵、依傍。梦和清醒时感受到的现实生活之间有无法跨越的隔阂,也可以说是彼此封闭的,双方彻底隔离……梦让我们摆脱现实,将我们对现实正常的记忆抹杀掉,让我们到另外一个世界过另外一种生活,完全迥异于现实生活……』然后,希尔德布兰特又说,我们的全部生命和存在方式在我们入睡以后,便好像『在看不见的活动门里彻底消失了』。一个人能在梦中乘船抵达圣赫勒拿岛,跟被囚于岛上的拿破仑用摩泽尔葡萄酒做一单生意,这名退位的国王热情招待了他,等他醒来,发现这个有意思的幻想成空时,会觉得很失落。希尔德布兰特继续说,不过,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梦和现实,做梦者从来没有卖过酒或是想过做个卖酒商人。对于拿破仑,他一点怜悯都没有,还因为爱国之情对其满怀愤恨。他跟拿破仑全无私人关系,甚至拿破仑在岛上离世时,他还没有出生,因此,梦的经验就好比位于两段前后相继、彼此统一的生活之间的迥然不同的事物。

5244cb11ac801ba2c33709ae69380b99.jpg

随后,希尔德布兰特又说:『可明显与之相反的说法也有可能百分百正确。在我看来,(梦和现实)依然同时存在彼此独立、隔绝的关系和最亲密的关系。更有甚者,我们能够说,所有内容的梦都是从现实中,从对现实默默思考的理智生活中产生的……梦的结果再变化多端,都跟现实世界密不可分;梦严肃至极、滑稽可笑的构造的基本材料,要么来自我们亲眼看到的感性世界,要么已经在我们清醒的思想内部占据了位置。换言之,梦的源头便是我们的内外部既有经验。』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4-30 08: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梦与觉境之辩证关系

弗洛伊德氏所引诸家之说,实为梦学研究之重要辩证。余观古今中外论梦之理,大抵可分为"离境说"与"续境说"二派,二者看似相悖,实则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旨。

布达赫、斯图吕贝尔诸君持"离境说",谓梦能使人超脱尘俗,此说颇类《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之境。然细究之,此超脱实为觉境压抑之反照,犹《黄帝内经》所言"肝藏魂,肺藏魄",昼间未申之情志,必待夜间魂魄飞扬时得泄。

哈夫纳、莫瑞等主"续境说",以梦为觉境之延续,此正合《周礼·春官》占梦六义中"正梦"之说。然梦之续境,非直录白昼之事,乃如郑玄注《周礼》所谓"梦者,缘象比类"——以象征重构现实。弗洛伊德引马斯之言"热衷之物入梦最多",恰印证《礼记·檀弓》"祭祀之斋,思其居处,思其笑语"之理,日间未竟之思,夜间必形诸梦寐。

实则二说各得一体:《淮南子·精神训》云"昼则历物,夜则梦魂",白昼未解之结,入夜则化为离奇梦境;而《列子·周穆王》谓"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梦觉本同源而异流。此中辩证,恰如王夫之《尚书引义》所言"形神相即",梦既非全然脱离现实,亦非简单重复现实,乃现实经验通过"凝缩""移置"(此弗氏术语颇类《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之说)之重组。

今观弗洛伊德所论,其"显梦""隐梦"之分,实与《黄帝内经》"淫邪发梦"理论遥相呼应。张介宾《类经》注云:"正邪从外袭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使人卧不得安而发梦。"现代精神分析所谓"潜意识",岂非《内经》"魂魄飞扬"之科学表述?梦之离境,实为续境之变形;续境之真,必待离境以显。

要之,梦与觉境如太极两仪,相反而相成。明乎此理,则知《周礼》何以将梦列为王官所掌——因其既是现实之镜,又是超越之梯。此中玄机,正待吾辈以中西会通之眼,续加参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