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6|回復: 2

[中医理论] 再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

[複製鏈接]
马予良石玉山 發表於 2017-5-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近几年,〖中国中医药报〗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讨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春夏培养人体适应春夏环境阳气生理机能,秋冬培养人体适应秋冬环境阴气生理机能;二是认为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收藏之阴气。怎样确定『唯一语意』? 〖形式逻辑学概论〗:『具体语境则有确定性。诉诸(即借助)语境,能消解语言的歧义性、不确定性,确定语意的唯一性。』可见,借助『语境』,就可确定『唯一语意』。什么是『语境』?〖现代汉语〗:『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那么,上面的两种理解,究竟哪个是『唯一语意』?本文就这个问题讨论如下。

【紧扣语境,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意】

笔者曾在〖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0月17日4版刊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是什么〗中认为:『在春夏,要培养人体适应春夏环境阳气的生理机能,以增强抗温热机能。在秋冬,要培养人体适应秋冬环境阴气的生理机能,以增强抗寒凉机能。』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本文在这里,采用『阴阳语境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唯一语意』再以探讨。

所谓『阴阳语境』就是阴阳两个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指含有阴阳两个语言单位的语句的上下文。语境制约着语意,所以『阴阳语境』制约着阴阳两个语言单位的语意。『阴阳语境』对养阳、养阴语意起到了制约作用。〖内经〗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上文阴阳语境』,『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下文阴阳语境』。『阴阳语境』对语意有怎样的制约作用呢?〖汉语语境学概论〗:『语境对言语接受的语意制约是指特定语境框定言语接受者对言语表达范围的理解。』可见,『阴阳语境』对言语接受的语意制约是指『特定阴阳语境』框定言语接受者对含有阴阳两个语言单位语句的言语表达范围的理解。

『上文阴阳语境』框定言语接受者对『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句话的言语表达理解的范围,如〖王洪图内经讲稿〗中的『四时阴阳』,即四季阴阳之气。王洪图所说的『四季阴阳之气』,即春夏秋冬四季环境阴阳气。四季环境阴阳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言外之意,也是人体生存的根本。然而,人体阴阳之气却不是人体生存的根本。这是因为没有了四季环境阴阳之气,比如在月球上,不管什么样阴阳体质的人,不管怎样保养人体阴阳气,都不能存活。可见,四季环境阴阳之气是『养阳』『养阴』之『本』,保养人体阴阳气是『末』。

从『所以』这个转折词不难发现,『上文阴阳语境』是『养阳』『养阴』之『因』,『下文阴阳语境』是『果』。由于『因』决定『果』,因此『上文阴阳语境』可框定言语接受者对『所以圣人春夏养阳……』这句话的言语表达理解的范围。『下文阴阳语境』框定不了言语接受者对这句话言语表达理解的范围。第一,『所以』在〖内经〗中指的是『养阳』原因,春夏环境阳气是『养阳』之『本』。第二,『圣人』是指〖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阴平阳秘』体质之人,指的不是阴阳偏盛偏衰体质的人。第三,『春夏』指的是春夏环境阳气。言外之意,春夏环境阳气一方面可助益人体阳气,另一方面,又可侵伤人体阴气。由于可侵伤人体阴气,故圣人在春夏如三伏天选择的不是服用参、茸等保养人体阳气的养生方法,因为这种养生方法会加重对人体阴气的侵伤。伤阴是『春夏环境阳气』所包含的『隐性语境』,一方面排除了在春夏要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这种歧义理解,另一方面又支持了在春夏要培养人体阴气,适应春夏环境阳气生理机能这种契合〖内经〗『唯一语意』的理解。秋冬如三九天养阴同理。综上所论,不难看出,紧扣『阴阳语境』,就可确定〖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

【偏离语境,必然曲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意】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25日4版刊发张英栋文〖养阳就是顺应阳气的升发〗(以下简称张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该篇首先讲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养「生、长、收、藏」之道……前面详列的养「生、长、收、藏」之道与后面的总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属于互辞,意义相同。这就可以得出养「生、长」就是「养阳」,养「收、藏」就是「养阴」的结论。』张文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是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收、藏之阴气。这种理解是偏离了原文阴阳的语境。

查遍〖四气调神大论篇〗前面的四段话语,只有『勿扰乎阳』一个『阳』字,找不到『阴』字。根据『阴阳语境』是『含有阴阳两个语言单位的语句的上下文』定义,可确定〖四气调神大论篇〗该篇前面四段话语中没有『阴阳语境』。〖形式逻辑学概论〗:『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语境自身的同一……引用言论,应保持语境的同一,不得随意改变,否则就可能犯混淆或偷换语境的逻辑错误。』由于张文偏离了『阴阳语境』,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上文阴阳语境』偷换为〖四气调神大论篇〗该篇前面四段话语的语境,阴阳语境变,阴阳语意必变。因此,才得以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唯一语意』曲解为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收、藏之阴气。

综上所述,正确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意,必须在原文语境下认识。学习研究中医经典和文献,也必须重视语境的作用。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25-3-27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语义辨析,当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完整语境为根本依据。该篇开宗明义论述四时调摄之法: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其核心在于顺应天地气机之升降浮沉。故"养阳""养阴"之要义,实为通过起居饮食调节人体气机与四时同步。

从阴阳动态平衡观审视:
1. 春夏阳气外发,当助其宣通而非单纯补益。如王冰注"春食凉,夏食寒",正是通过适度抑制过亢之阳,以维持"阳主外"的生理平衡;
2. 秋冬阴气内敛,当助其濡养而非一味滋阴。张志聪所谓"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提示需通过适当温养以固根本。

两种理解实为互补关系:前者强调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调节,后者侧重内在气机的时序性养护。若强分"唯一",反失经文本意。建议回归"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整体观,在动态平衡中把握养生真谛。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17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语境本义与养生实践》

关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语义辨析,必须回归经典语境进行系统考察。从阴阳语境学视角分析,该命题的"唯一语意"当指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而调养人体机能,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论证:

一、经文章句的互文印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完整表述构成闭环语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为理论前提,"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为后续呼应。这种"总-分-总"的文本结构,明确将"养阳养阴"置于四时阴阳的宏观框架中。王冰注"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的调节原则,正是基于外界阴阳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而设。

二、阴阳概念的层级区分
经典中的"阴阳"存在本体论与现象学的双重维度:
1. 本体层面:四时阴阳为天地恒常之气,《类经》谓之"天地之阴阳"
2. 现象层面:人体阴阳为应时调节之气,张介宾谓"人身之阴阳"
《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的论述,揭示人体阴阳必须顺应天地阴阳的客观规律。若将"养阳养阴"仅解为人体内阴阳的调节,则割裂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三、养生实践的时空特性
《内经》的时空观体现为"因时之序"(《宝命全形论》)。杨上善《太素》注明确指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这种生长化收藏的时序规律,本质是对外界阴阳消长的动态响应。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更以"春养少阳,夏养太阳,秋养太阴,冬养少阴"的具体方法,佐证了顺应外气的养生本质。

当代诠释应注意:
1. 避免将"养阳"简单等同于温补,"养阴"机械理解为滋补
2. 当把握"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的辩证关系
3. 需结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防护思想

结语:
经典语义的确定性源于文本系统的自洽性。通过语境分析可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本义是建立在外界四时阴阳与人体机能动态适应的基础上,既非孤立讨论人体内阴阳,亦非机械对应温凉补泻。这种认识既符合《内经》"天人相应"的核心思想,也为现代时间医学研究提供了传统理论支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