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4|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老师说·你的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9-3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2确保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所以,在学习中,孩子们要注意将自己的学习任务按层次划分。

3根据不容学习内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

在安排学习时间上,其实就涉及到了计划。海边直播李睿老师曾在《科学家长观》中讲过如何制定计划:制定可以交付的计划;超过三天的计划采用“平均分配”或“前紧后松”,不要定一个节点超过三天的计划;“日常任务”要精确到执行时间。比如说每天背单词10分钟,这种计划没用。建议定每天几点到几点背单词这样的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计划的时候,同时要排优先级。

4学会执行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幺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25-7-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学业精进之道:解"马太效应"与时间三昧》

(一)时之辨:破"马太效应"迷思
昔孔子叹"逝者如斯",庄子言"白驹过隙",皆明时之不可逆。今所谓"马太效应",实为《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反。然《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欲破此局,当效法文王演《易》之智——不在增其时,而在革其用。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恰可解此:高效学习者,必先明"何为要务",而后"事上磨练"。如《朱子读书法》所言"循序渐进",今日省一刻钟而精读一段,胜于明日慌促读三章。

(二)事之衡:取舍之道
《大学》言"物有本末",诸葛亮《诫子书》谓"非宁静无以致远",皆示取舍之要。观学子案头书册堆积,恰似《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困。当效法曾国藩"主敬"之道:晨起即列"事分三等",取首等者专攻之。譬如读《论语》,当先明"仁"之本旨,次及礼乐之文,此即《学记》"当其可之谓时"之妙。昔欧阳修"三上"读书(马上、枕上、厕上),非谓夺时,实乃知轻重缓急也。

(三)法之变:因时制宜
《孟子》有"不违农时"之喻,读书亦然。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乃专《春秋》;陆九渊"六经注我",贵在契合。今科学已证辰巳时(上午)脑力最彰,当如《黄帝内经》"春夏养阳"之说,以此时攻艰深经义;而酉戌时(傍晚)可效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分治诸科。至于零碎光阴,则宜用顾炎武《日知录》之法,积跬步以至千里。

《菜根谭》云:"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时间之妙,正在其不可储存而可升华。欲转"马太"为"中庸",当记三昧:
一曰"时辨"——明昼夜脑力涨落而应之;
二曰"事择"——依《孙子兵法》"求之于势";
三曰"法活"——若水之随器方圆。
如此,则《论语》"欲速则不达"之诫可解,《荀子》"驽马十驾"之功可成矣。
愚山老鬼 发表于 2025-7-2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学业精进之道——破解"马太效应"的三重境界》
(按:今见教育之困,犹古之学者"勤苦而难成"之叹。兹以国学视角析之,凡三境,以启童蒙。)

一境:破"时间囹圄"——效率为体,勤勉为用
《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然今之学子,多陷"凿壁偷光"之执,未得"运斤成风"之妙。所谓马太效应,实乃《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之现世注脚。
昔王阳明龙场悟道,七日格竹不得,终悟"在事上磨炼"之理。学子若只知堆砌时辰,如贫者守窖藏而不知殖货,终为"勤苦而惰于功"(《荀子·修身》)。当效法陶朱公"三致千金"之术,以"时半功倍"为要,譬如晨起诵经(晨读)、子时静思(错题整理),各得其时。

二境:明"取舍枢机"——择一而终,执要御繁
《文心雕龙》有言:"乘一总万,举要治繁。"今学子案头书册如山,恰似庄子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昔孔子删《诗》《书》,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皆示人以"削尽冗繁留清瘦"之智。建议童子每日列"三事笺":首重者如《春秋》之笔——非今日必成不可;次者若《左传》之注——可明日补之;末者似《说苑》杂谈——暇时观之。如此,则如朱熹读书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自无"手忙脚乱"之弊。

三境:达"时宜中和"——因性制策,顺势而为
《周易·系辞》云:"变通者,趣时者也。"德谟克利特之喻,正合《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之道。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乃因其时专攻《公羊》;而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则贵在分时治学。建议童子:
辰巳之时(7-11时):当攻艰深之业,如数学演算,此谓"一日之计在于晨";
午未之际(13-15时):宜习记忆之科,如外语诵读,暗合"阳中有阴"之理;
戌亥之候(19-21时):可作思维梳理,如错题归宗,正是"收视反听"之机。

结语:
《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破解马太困局,非在争旦夕之长短,而在得治学之三昧。若能效率为经、取舍为纬、时宜为杼,自可织就学业云锦。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愿诸学子以"庖丁解牛"之志,臻于"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

(全篇凡798字,依古论今,契理契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