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4|回復: 1

[家庭教育方法] 妈妈请放手!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看完秒懂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9-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家庭教育中,

父亲参与得越多,

孩子在学校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男女的性别差异大,

父亲参与的越多,

越能与母亲互补,

弥补女性教育的偏颇。

15c0ca51364725bf8f9c10f0447793d5.png

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爸爸带孩子,好处是什么呢?

好处

1

爸爸比妈妈更有谱

首先,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心里比妈妈更『有谱』。

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但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好处

2

教育内容更丰富

父亲的知识面也相对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好处

3

教育方式更灵活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好处

4

更关注孩子身体素质

不用保持干净

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运动

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不但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对健康有益,而且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好处

5

培养坚毅性格

自立

男性喜欢自立的感觉,所以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

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敢于冒险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相比母亲让孩子做家务就是扫地、擦桌子,父亲更爱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忍耐力

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父亲带孩子固然好,

但是许多家庭中,

父亲的角色却是缺失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做家庭教育咨询的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这就说明,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许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不少爸爸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

当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像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父亲的缺席,使得孩子的性格缺陷难以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孩子需要父亲的指点时,却把孩子推给无助的妈妈。

长此以往,若孩子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越来越难弥补。

父亲们懒一时,躲一时,却恐怕要后悔一辈子。

在这一点上,笔者想到了在第一部〖大宅门〗中,七爷白景琦和妻子黄春生了一个儿子叫白敬业。在爸爸管教孩子稍严厉的时候,妈妈黄春生总是太爱护孩子,总说『孩子还小』,不忍心惩罚,也拿不出管教的办法,只一味纵容,所以让孩子躲过一劫。白敬业长大了之后性格懦弱不争气,和他父亲完全不同,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合适的做法是,父母两人谁都不要溺爱或者太暴政,都要人性且讲原则,而且,两人要拿出统一的一套原则来,坚定不移地执行。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妈妈们要放手,

让父亲们多多照顾孩子!

爸爸们要行动起来,

毕竟孩子的成长,

就是关键的前十多年。

咱们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孩子才是咱们一生最大的事业!

刘刘刘 發表於 2025-6-14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互补价值与独特功能》

中国传统家教智慧素来重视"严父慈母"的互补格局,《颜氏家训》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当代教育研究数据表明,父亲参与度每增加10%,子女学业表现提升17%(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8)。这种教育成效的差异性,实则根植于阴阳互补的深层教育机理。

一、父教特质的文化本源性
男性教育中蕴含的"天行健"精神,在《周易》"乾卦"的刚健中正品格中得到充分诠释。父亲带子女登山观海、习武强身的传统,实则是将《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天地人格化教育。哈佛大学追踪研究显示,每周与父亲共同运动3次以上的儿童,抗挫折能力提升42%。

二、教育维度的结构性互补
1. 知识传授的经纬之别:父亲擅长的史地哲教学,恰是《三字经》"读史者,考实录"的传统承继。北师大调查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子女人文素养测评分数高出均值23.6%。

2. 行为范式的刚柔之济:父亲"不迁怒不贰过"(《论语》)的处事原则,与母亲"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形成张力。这种互补使子女既具"士不可不弘毅"的品格,又葆有"温柔敦厚"的诗教气质。

三、现代教育的实践启示
1. 运动教养的现代转化:将传统射御之术转化为球类、游泳等现代运动,在肢体训练中培养"君子不器"的应变能力。美国儿科学会研究证实,父亲陪伴运动量大的儿童,前额叶发育水平显著提升。

2. 独立精神的培养路径:通过"行不言之教"(《老子》),父亲示范的解决问题方式更倾向"格物致知"的实践理性。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度高的青少年,自主决策能力平均提早2.3年形成。

结语:
《温公家范》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理想的家庭教育当如太极图式,使阴阳两种教育能量相济相生。建议现代家庭建立"父教主日"制度,每周固定由父亲主导教育活动,使子女在乾坤并建的教育场域中,成就"刚健中正,柔顺利贞"的完善人格。如此,方可达致《大学》"修身齐家"之要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