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4|回覆: 3

[家庭教育方法]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

今天,睿媽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面對動輒就強調快樂教育,體罰被教育禁絕的中國,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這番演講,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

很多所謂的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完全是被誤導的口號,希望這些能警醒一些家長和老師。

以下爲錢教授演講全文:

各位尊敬的校長、老師:

非常高興來到本次論壇。本來,我的演講題目是俞敏洪校長規定的,但是,聽了四中校長和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的發言之後,我想臨時改改。

我打算以一個學生、一個家長、一個老師的身份,來談一談我對教育的看法。

ed6102c94a6401d7396ec671f6f38061.jpg

01

中國教育正面臨著

前所未有的問題

今天我們對中國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許都起源於一種錯誤,我們沒有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教育。

我們在不斷地讓步,爲自己找理由,爲孩子們開脫。我想說,教育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

中國正面臨著很多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面臨過的問題,比如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有計劃地出現在一個國家。

請別忘記了,我們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針對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今天,我們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別忘了,接受教育的對象的主體已經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亞種』了。

我們沒有辦法,不知道怎麼教育這些孩子。千萬不要以爲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我們今天講快樂教育,講我們的童年很快樂。可是,我們的童年快樂嗎?至少我一點都不快樂。回憶一般都是虛幻的、快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

在座的我們,只要上過大學的,誰不是一路考試拼上來的?我們小時候也有不少作業,我們小時候還吃不飽飯,有時候還被老師揍兩下、罵兩句。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恐怕被國外教育搞暈了吧!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憑什麼對註定將要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我想不明白。

91e4fda0e15026176821f745b5fa0792.jpg

02

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沒有錯。

那麼,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

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

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現在對孩子一味表揚,恐怕還要看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吧。

那懲戒呢?我是在歐洲留學的,我們常講歐洲的教育怎麼怎麼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國的好學校規矩嚴到什麼地步。

英國議院通過了一條法規,大意是『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採取包括身體接觸在內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遵守紀律』。

說白了,就是可以適當地揍。大家都說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牆上,不是經常懸著一把戒尺?

據說,孩子表現不好,按規定打三下,只許打手心,不許打手背,必須兩個老師在場的時候才允許執行。

但是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出來的嗎?我們是隨地吐痰了,還是耍流氓了?我們什麼都沒幹,挺好。

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不要迎合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什麼素質教育、什麼快樂教育、什麼應試教育。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

a47f94c8f43cfb0b57248721b5ffaa4b.jpg

03

應試製度真的不公平嗎?

人類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中國不公平,美國同樣不公平!現在幾乎可以說唯一的一條相對公平線就是高考了。

如果說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那麼,中國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進北大、清華?

一個孩子連公平競爭都競爭不過人家,還說素質很高,誰會相信? 所以,不要迎合社會上有些所謂的專家的話。

我現在提倡恢復全國統一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強是內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們都是這麼考到北大的。

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們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揮棒啊!

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爲我們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

問題是,我們面臨的矛盾我們必須自己心裡清楚。有人問我:

『錢老師,您這幾年電視上講國學,講【三字經】【弟子規】,您覺得推廣【三字經】【弟子規】的最大難處在哪裡?』

我一般的說法是希望有關部門大力推廣,進入學校。

其實這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

如果按照【三字經】【弟子規】,按照出席今天論壇的名校的標準培養孩子,那麼,這些孩子到社會上90%要吃虧。

你把按照【弟子規】那樣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放到社會上看看,很可能就吃虧!

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出了大問題。誰能否認?我們要講傳統優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於此。

我自己也在一線教書,跟學生有接觸,我想告訴大家,對於中國的教育,我們要有一種極度的憂患意識。我贊成對孩子真的要嚴格。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爲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

絕大多數孩子是不得不學,是爲了某種目的或知道學習對其一生的重要性不得不去學的。

a35b70b3ef0c5c846ae995c062528d31.jpg

04

現在的孩子,犯錯成本太低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現在,孩子進一步,社會讓一步;孩子進一步,老師讓一步;孩子進一步,家長讓一步。家長心疼孩子,老師也心疼孩子,就是獨生子女鬧的。

這樣的教育怎麼行?更何況,現在的教育面臨著巨大的衝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學理論思考。

我父親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兒子教育孫子。

有一次,我教訓孩子,我父親在旁邊就有些不愉快。

我兒子說:『爸爸,你爲什麼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

我說:『因爲你錯了。』

他說:『錯了也不能用這樣的口氣跟我說話。』

我說:『【三字經】沒讀過?』

他說:『你不就是想說 「養不教,父之過」嗎?』

我說:『是啊。』

他說:『你前兩天不還講【弟子規】的嗎?【弟子規》裡說「守孝悌,次謹信」,你都不讓你老爸高興,憑什麼我讓我老爸高興?』

這件事就說明,我們的傳統教育在今天已經全然崩塌,我們正面臨著根本的衝突。

作爲家長,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兒子的老師看他不成器,揍他兩下,罰站一會兒,這是應該的。教育部就應該定出這樣的規則,對學生要有懲戒。

我們現在都說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讚揚他,鼓勵他有自信,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不公平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鍛鍊。

如果校長、老師懲戒確實犯了錯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幾下,我會感謝老師。

我相信,大多數老師是有大愛的。我希望老師一手拿著胡蘿蔔,一手還得拿著大棒。

再不要簡單地說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快樂學習、成功教育,都成功還了得?我看教育孩子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挺好!

c065c5466fd238dcd4e29647c936da93.jpg

05

教育,不能一味地對孩子讓步

我覺得,教育是最真實的事情,老師不應該去揣摩家長、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對孩子讓步、對家長讓步。

孩子考不考名牌大學無所謂,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過完一輩子。

更何況,人類到底有多少年誰都不知道。霍金說還有200年,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會跟我的孫子說不要生孩子了。這是一句笑話嗎?

我們現在要讓孩子儘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們把未來的選擇權放開給他,因爲我們對孩子負不起責任。

不像我們小時候,生活很困難、社會不發達、經濟也不發達,但是我們的父母還能對我們負責任。

我覺得我現在非常羨慕我父母,他們敢罵孩子、揍孩子,但是我們依然愛他們。

今天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哪怕是一個眼神,沒準明天就能把長輩殺了。

老師也不敢批評學生,學生在校更不能受傷,老師害怕家長找上門來沒完沒了、糾纏不休。

我講【弟子規】講到『守孝悌』時,讓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內的『不孝、殺父』的反面例子,然後列印出來,以備我選用反面例子。

不一會兒,助手告訴我:『列印紙沒有了!』

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也許這個想法很突兀,應該想辦法『如何讓孩子學習更成功』,但我內心『不相信』。

所以我選擇把我的真實想法跟各位校長、老師匯報。如果我們再不把一些虛幻的東西弄清楚,我們都要完蛋的!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恐怕未必應該全然簡單地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簡單地認爲,教育就應該跟著社會發展而發展。

在某種程度上,教育是應該跟社會『對著唱的』。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還是教育在『教育』社會?

我認爲應該是教育在『教育』社會。現在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這樣教育的本體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價值理念就不存在了。

我們這個民族原來給教育賦予那麼高的地位和價值,在今天都已經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這個社會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教育。我們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我們也不要輕易向我們的孩子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家長讓步。

我們這個社會要賦予校長、老師更大的權利、更高的榮譽、更好的待遇,但是也應該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

這是我的真心話,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校長首先把我當成一個學生,其次把我當成一個家長,最後把我當一個晚輩老師,給予批評教育。

我剛才講的沒有一句假話,全是真話。當然,季羨林先生教過我『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5-19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育懲戒的邊界與尺度——對錢文忠教授教育觀的學理反思

錢文忠教授關於教育懲戒必要性的論述,在當代教育語境中確有振聾發聵之效。然細究其理,則需以更爲審慎的學術態度加以辨析。教育之道,當如孔子所言"因材施教",而非簡單以"懲戒"二字概之。

考諸傳統教育思想,【禮記·學記】有云:"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此中"嚴"字,非僅指嚴厲懲罰,實爲"嚴謹""嚴格"之意。古代私塾教育確有戒尺之設,然其施用極重分寸,明代教育家王陽明即強調"責善之道,當使其可受",主張懲戒須以學生能接受爲前提。清代張履祥在【訓子語】中更明確指出:"教子弟不可怒詈撲責,使其無所容身。"這些論述皆表明,傳統教育智慧對懲戒的運用實有嚴格限制。

當代獨生子女的教育困境,確爲史無前例。然將此群體稱爲"亞種",在學術表述上未免失之偏頗。教育人類學研究表明,任何時代的教育對象都具有其獨特性,不能簡單以"前所未有"爲由而訴諸極端手段。司馬光在【家范】中論及:"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弗納於邪。"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而非壓制,懲戒只能是輔助手段,絕非教育目的本身。

快樂教育與懲戒教育並非二元對立。先秦儒家倡導"寓教於樂",【論語】開篇即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愉悅體驗的重要性。明代呂坤在【呻吟語】中提出:"教人者,養其善心而導之。"強調教育應當激發內在向善的動力。過度強調懲戒的"痛苦成分",恐將導致如宋代朱熹所警示的"責善太嚴,反激爲惡"的後果。

教育懲戒必須恪守三個原則:其一,目的正當性,懲戒須以學生品德養成爲旨歸;其二,手段適度性,明代呂得勝在【小兒語】中強調"打罵不如勸教";其三,程序合理性,應有明確的預警與申訴機制。清代唐彪在【父師善誘法】中詳細記載了各種過失對應的懲戒方式,其細緻程度足爲今人借鑑。

當代教育需要超越簡單的"快樂"與"懲戒"之爭,回歸"中庸"教育智慧。如王陽明所言:"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教育者當如園丁,既不可放任自流,亦不可過度修剪。唯有把握此中分寸,方能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培養出真正健全的人格。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5-27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育中的懲戒之道: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中道

錢文忠教授關於教育懲戒必要性的論述,引發了教育界與家長群體的廣泛討論。作爲一名研習國學數十載的學者,我以爲此議題須置於中華教育思想的長河中審視,方可得其真義。

中國傳統教育智慧中,懲戒從來不是目的,而是"明明德"之手段。【禮記·學記】云:"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此"嚴"非指暴戾,而是指師道尊嚴與教學嚴謹。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的教誨形象,正是傳統教育中懲戒藝術的完美體現——既有戒尺之威,又有循循善誘之善。程端禮【朱子讀書法】記載朱熹教學"寬嚴並濟",明代王陽明亦主張"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其中包含對不當行爲的及時規訓。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育實踐,無不體現懲戒與教化的一體兩面。

當代教育將懲戒等同於體罰,實爲概念混淆。【顏氏家訓】有言:"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懲戒的本質在於建立行爲邊界,而非製造痛苦。唐代韓愈【師說】中"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形象,包含著對學生偏差行爲的矯正責任。明代呂坤【呻吟語】中記載的教育方法,強調"小懲而大誡",通過適度的懲戒使學生"知恥而後勇"。這些傳統智慧告訴我們,懲戒若脫離教育目的,則淪爲暴力;若缺乏懲戒,教育亦難完整。

當代獨生子女教育困境,實爲傳統家教智慧斷層所致。司馬光【家范】中"慈母敗子"的警示,與錢教授所言形成古今呼應。清代曾國藩家書中"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的教子之道,體現剛柔並濟的教育智慧。面對"獨生子女亞種"這一新現象,我們更需從【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傳統中汲取營養,重建家庭教育的權威與溫度。但必須警惕將懲戒簡單化爲粗暴管教,如宋代袁採在【袁氏世范】中所警告的"教子嬰孩"若失其度,反致"長而侮師"。

教育之道,當如孔子所言"叩兩端而竭焉"。過度強調快樂教育如同只看見春風化雨,而忘記冬日嚴寒亦是自然規律;片面主張嚴厲懲戒,則如同只見斧斤之利,而不知雨露之潤。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把握"寬嚴相濟"的中道,使懲戒成爲喚醒而非傷害,使規矩成爲翅膀而非枷鎖。在這個意義上,錢文忠教授的警示確有振聾發聵之效,但我們在踐行時仍需以傳統智慧爲鏡,避免矯枉過正,方能使中華教育之道薪火相傳。
夏矛 發表於 2025-5-30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育懲戒的邊界與尺度:從錢文忠教授觀點引發的思考

錢文忠教授關於教育懲戒必要性的論述,在當代教育語境中確有振聾發聵之效。然細究其理,教育懲戒之道,實非簡單的"打罵罰"三字可盡,而應置於中國傳統教育智慧的脈絡中審慎考量。

中國傳統教育思想中,懲戒從來不是目的,而是"不得已而爲之"的手段。【學記】有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說明懲戒之用在於樹立威嚴,而非發泄情緒。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誨,更暗示懲戒必須因人而異。錢教授指出的獨生子女教育困境確屬實情,但將之歸爲"亞種"之說未免失之偏頗。歷代教育大家面對的社會環境皆不相同,而教育智慧恰在於"觀其所以,察其所由"的應變之道。

當代教育將懲戒等同於體罰的認知偏差,實爲雙重誤區。一方面,將傳統"戒尺教育"簡化爲肉體懲罰,是對"懲者正也"本義的曲解。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時,懲戒方式包含"靜坐思過""抄錄經典"等多種形式,旨在導人向善而非使人畏懼。另一方面,現代教育完全排斥懲戒,使教育失去必要的規訓功能,同樣背離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訓。錢教授對"快樂教育"過度化的批評確有見地,但未能進一步闡明懲戒與體罰的本質區別。

教育懲戒的當代實踐,亟需建立"適度"與"溫度"並重的原則。適度體現在【禮記】"教然後知困"的思想中,懲戒需與過錯程度相稱;溫度則要求如顏之推【顏氏家訓】所言"怒不過奪",保持教育者的理性與善意。新加坡教育體系中的"責任懲戒"值得借鑑——學生須承擔與過錯相應的公益服務,既達到懲戒效果,又培養責任意識。這種懲戒方式暗合孟子"以善養人"的主張,較之簡單體罰更具教育智慧。

教育之道,當如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的境界。過度懲戒易傷及學生自尊,演變爲【學記】所戒的"教刑";完全放棄懲戒則可能導致教育失去必要的規範力量。錢文忠教授的警示固然重要,但當代教育者更需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國傳統教育智慧與現代兒童心理學之間,找到懲戒教育的平衡點,使懲戒真正成爲"導其向善"的教育藝術,而非簡單的情緒宣洩或權力展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