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7|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這些『科學常識』都是錯的,家長別再教孩子了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9-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科學知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科學的進步,新的規律被不斷發現,而舊的知識也要被改寫,甚至被拋棄。當我們長大,或者變老的時候,以前學校里教給我們的金科玉律可能就失效了。

比如在19世紀巴斯德發現微生物以前,醫生在給媽媽們接生小寶寶前是不洗手的。而提出手術前要洗手的醫生塞麥爾維斯在當時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懷疑,甚至有人覺得受到了他的提議的侮辱…

在短短的幾十年裡,科學界已經有不少舊認識被翻新。以下6條已經過時的知識,你還以為它們是對的嗎?

以前:冥王星是行星。

現在:冥王星不是行星。

2aee8bc8ac979db25681c310b2a8909b.jpg

▲ 冥王星

19世紀末時,人們猜測,在太陽系裡除天王星之外還有第九個行星。到了1906年,美國天文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開始研究這個神秘的『行星X』。

1930年,洛厄爾天文台的一個23歲的年輕人最終發現了冥王星,他馬上把結果遞交給了哈佛大學天文台。

d3a5210f6d14aab10fbf31965bbcc8b4.jpg

▲ 人類,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冥王星寶寶

冥王星的名字實際上是一個11歲的英國小女孩取的——冥王星代表着古羅馬神話中的死神。從那時候起,人們就把冥王星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不過在2003年,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了另外一個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它被命名為鬩(xì)神星(Eris)。這是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的名字。

cd10abefdc934efbe6468e470bf68e48.jpg

這個發現讓天文學家開始感到不安,他們開始思考劃分行星的標準是什麼。最終他們認定,根據大小和所在位置,冥王星稱不上是一顆『行星』,於是它被悲慘降級,成為了一顆矮行星

好在比冥王星大一點點的鬩神星也夠不上成為行星的標準。這倆孤零零的小個子總算有個伴了。

但是冥王星的粉絲實在太多了,現在還有不少科學家在爭論,到底要不要把行星的名分還給冥王星…

過去: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東西。

現在:超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是世界上最硬的東西。

7b6d72ef9ba336b6e4300a4b60ea386a.jpg

▲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看起來就像捲心菜一樣一層包一層

學校里的老師可能曾經告訴你,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東西。2009年開始這條知識就徹底作廢了,因為出現了2種硬度超越鑽石的東西:纖鋅礦型氮化硼藍絲黛爾石(也叫六方金剛石、六方碳)。這兩種物質的壓入硬度(一種通過造成壓痕而測得的硬度)分別比鑽石高18%和58%。

不過,這兩種物質非常罕見,而且不太穩定。但是在2013年,另一種超硬材料橫空出世,它就是超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在微觀上看,這種材料就像洋蔥一樣一層包着一層。

以後女孩子們可能不會要鑽石戒指,而是要超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戒指當禮物了。

811c940ede93bab439ed887cdebaaf07.jpg

過去:埃及金字塔是奴隸蓋的。

現在:埃及金字塔是雇了埃及的工人們建造的。

5e58e0b709983fe4ae74fe77f13bd3c8.jpg

▲考古學者Mark Lehner認為這些建築遺蹟里曾經住着金字塔的工人。背景中左邊是胡夫金字塔,右邊是卡夫拉金字塔。

許多書籍、電影都會宣傳,埃及金字塔是一群心不甘、情不願的奴隸建造的。甚至還有人提出,埃及金字塔是以色列的奴隸建造的。

實際上根據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Amihai Mazar 教授的說法,在埃及金字塔被建造的時候,還沒有猶太人呢。

cb4eff40b63a394ba9631dee885c0db3.jpg

2abbb6f24f1480b513da3b7a093f99bf.jpg

▲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工人的墳墓以及裡面的陶罐。這些工人的墓穴建造於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2467年間)。奴隸是不可能有墳墓的。考古學證據還顯示,這些工人(大約1萬人)每天會吃21頭牛和23頭羊。

最新的考古證據顯示,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工人們自願建造的。這些工人們是被雇來幹活的,他們可能家境比較窮,但卻受到了很大的尊重,因為金字塔附近發現了埋葬這些工人的體面的墓穴。奴隸是不可能受到這樣的待遇的

過去:一張紙不可能被疊超過7次。

現在:疊一張紙的最高紀錄是13次。

e0ded2f1a55011c0369154e2a84c6da0.jpg

8125eb44c25f10ca499cfcba291a6aac.jpg

▲Britney Gallivan和疊了11次的廁紙。

2012年,美國麻省一所高中的學生再次打破這個記錄,他們把一張紙折了13次。

過去:生物有3界(有些地方說5界)。

現在:生物可能有8界。

74e6a45cfd51a7492dde0620e1a1da05.jpg

a7894433612abc59a08319ecc77113d8.jpg

過去:長城是太空中唯一可見的人造建築物。

現在:從太空中可以看到許多人造建築物。

a5cc676ce651689d46375f12446a893e.jpg

▲國際空間站(ISS)在2004年11月24日拍攝的內蒙古境內的長城照片。箭頭所指是可以看見的長城部分。圖片來源:NASA

ca9cde17e99064f6fa506306881ea234.jpg

d5205adbd222e0d8b81e73903ce7f827.jpg

▲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遠征31號任務中拍攝到的美國休斯敦的建築物。圖片來源:NASA

那在月亮上能看見長城嗎?

別說長城了,你只能看見個球。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艾倫·賓(Alan Bean)告訴NASA,從月球上看,人的肉眼只能看見一個漂亮的球——地球,任何人造建築物都是不可見的。

59253f06ab261a11e4de86a319471c83.jpg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到的地球圖片。圖片來源:NASA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5-19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科學認知之流變與國學"常""變"之道】

科學認知之演進,恰如【周易】所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閣下所舉冥王星降格、鑽石硬度易位諸例,實為"格物致知"進程中"日日新,又日新"之明證。然其中深意,尤當以國學精髓參詳之。

一、科學之"變"與儒學"時中"智慧
【孟子】有雲"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冥王星身份之變,恰印證此理。1930年其初現時,天文學家囿於觀測之限,如盲人摸象;及至鬩神星現世,方知柯伊伯帶天體如恆河沙數。此非科學之謬,實為【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之體現。國學所謂"時中",正是告誡世人認知當隨天時、器械、觀測之變而調整,此乃"苟日新,日日新"之真諦。

二、物質認知與道家"相對"哲思
鑽石硬度神話之破,暗合【莊子·齊物論】"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之旨。昔人以金剛為至堅,乃因未窺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之微觀妙構。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科學界執"最硬"之念,恰成認知桎梏。今觀氮化硼如捲心菜般層疊而生,豈非【周易】"仰觀俯察"所得之新境?

三、認知迭代與【朱子讀書法】
朱熹治學強調"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科學史中塞麥爾維斯洗手說之遭遇,恰如【論衡】所言"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今日視為常識者,當年皆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之過程。家長教導子女,當效法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態,使知"學然後知不足"之理。

四、科學精神與國學"求實"傳統
王陽明【傳習錄】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科學認知之更新,正是"知行合一"的體現。冥王星雖降格,其探索歷程卻印證了張載"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的治學精神。而鑽石神話之破,更彰顯顏元"手格其物而後知至"的實踐智慧。

結語:
【尚書】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科學認知之變,實為人類"致良知"之進程。家長教導子女,當取法【近思錄】"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之方,既珍視現有知識,更葆有"如將不盡,與古為新"的開放胸襟。科學真理如江河奔涌,國學智慧則似砥柱中流,二者相得益彰,方為教育之大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