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9|回覆: 2

[中學生家庭教育] 家長在開學典禮上發表震撼性演講後,將手中的戒尺交給了老師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ad13aeb61f04cffe35e9280d31698a1.jpg

向老師贈送戒尺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師道尊嚴!這四個字的含義,是極其深刻的。

從教育本身來看,『師道尊嚴』說的是,要教會學生一個理念或一種技能,本身就既需要鼓勵引導,也需要懲罰懲戒。

古時再溫文爾雅的儒師,手中也要持一把戒尺。學童犯錯,自己伸出手來,讓老師一下兩下打手心。痛徹入心的同時,道理也就牢記入腦了。

本文是鄭州七中2017-2018學年上學期開學典禮上高二(5)班余無畏同學家長的發言,讓家長慚愧,讓老師淚奔!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和家長認真的品讀一遍!

若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你們能堅持三年嗎?

尊敬的王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能作爲家長代表在這裡發言,深感榮幸,我想先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感謝鄭州七中老師們所做的良心教育,謝謝您們!

說到咱學校,七中是官稱,『第七監獄』是暱稱,換言之就是嚴。這個嚴是嚴格,嚴而有格;這個嚴是嚴謹,嚴而有序。

你們會撇嘴冷笑吧,孩子們啊,你們肯定渴望寬鬆,渴望自由,但是咱們要理清寬鬆和紀律,自由和自在的關係,捫心自問,若沒有早晨起床刺耳鈴聲你們會準時爬起來嗎?

若沒有老師嚴厲目光的震懾,你們會自覺遠離遊戲專心刷題嗎?

若沒有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你們會嚴守各時間按部就班緊張高效嗎?你們可能會一時,會一天,但是,你們能堅持三年嗎?

058e5412b94988b9b6e71078be6037f1.jpg

孩子們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實的殘酷很無奈!

人都有惰性,都想散漫,想自在,想隨心所欲,但是,放任不受約束的結果就是你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從你的指縫中,從你的嬉戲中,從你的哈欠中,從你的恍惚中,從你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的拖延中無聲無息、不知不覺溜走了,一去不回頭,三年花落花開,三年彈指一揮,這三年對你一生影響有多大,你想清楚沒有?

今天七中敞開懷抱,從你父母手中接過一個又一個美少女、帥小伙兒。明天,七中揮手作別,要還給翹首期盼的父母一個品學和顏值一樣高的孩子,學校責任如山,這三年於你們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於你們就是化繭成蝶,華麗轉身。

所以,咱學校給同學們提供好綻放青春的舞台。嚴謹是幫你約束行爲,約束的過程,肯定會陣痛,你們會皺眉跺腳不理解;嚴格是幫你形成習慣,形成的過程,肯定會有麻煩,你們會苦悶不快發牢騷。

不過諸位,天下沒有白吃的苦,沒有白受的累,當行爲養成了規範,當自覺成爲了習慣,當你主動配合學校的嚴謹嚴格後,起床鈴聲可能也不那麼討厭了,政教老師可能也不那麼恐怖了,刷題過程也不那麼枯燥了,再說近點,現在你聽我囉嗦也不那麼排斥了。

孩子們,學校和老師們無意對你們刻薄,他們願意此時幫你們擦去額頭奮鬥的汗,惟恐日後你一個人抹去眼角悔恨的淚;他們願意在有緣的日日夜夜裡陪你共行在前進的路上,惟恐遇到困難受到打擊的你自我放棄、自甘沉淪。

孩子們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實的殘酷很無奈,不可能有誰睡著懶覺,打著遊戲,敞開985的大門,那只是夢,夢會醒,醒來萬事皆空。

孩子們啊,家長無意對你們苛刻,我們並不要求你們『頭懸梁、錐刺股』,但我們要求你們全力以赴;我們不是要求你們以透支健康爲代價,而是要求你們專心致志。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只爲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是爲了分離,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於你們是新的開始,於我們是孤獨的開始。

當你漸行漸遠,留給我們的終是背影;孩子們,用你的邊角廢料的時間想一想父母,我們祝福你們能飛多高就飛多高,無論飛到哪裡,你的方向永遠都是父母凝望的方向。

8a17e69bc3292ffbec1ecf6ae1cccf04.jpg

不奮鬥,你要青春幹什麼?

孩子們,愉快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對你們來說,很遺憾要開學了;對於我們來說,可以長出一口氣,終於不用和熊孩子鬥智鬥勇鬥法了。

恭喜你們,比鄭州其他高中的孩子們,你們晚關進來三天小竊喜一把之後,『既來之,則安之』,高一的小朋友們,你們要儘快適應高中的節奏,萬里長征從今天開始了;高二的少年們任重而道遠,你們肩頭的擔子正重呢。

高三的孩子們,你們已經登上了人生第一個直正的競技大舞台,文憑是一張紙,未來是一幅畫,但是無論什麼樣的畫,都得畫在紙上。

所以,盡力讓你這張紙厚點兒、大點兒,一張文憑,檢測的不僅是你的智力,更是你的判斷力、專注力、控制力、承受力,別幼稚地說別人運氣好,沒有奮鬥過的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過是懶惰者和怯懦者赤裸裸地耍流氓。

托馬斯傑弗遜說:『我相信運氣,事實上,我發現我越努力,我的運氣就越好。』學習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越學習,越適應學習,越學習越善於學習。

面對作業不應付,面對複習不抱怨,面對考試不緊張,面對進步不狂喜,今天的你,熬過了多少苦和累,明天的你就享得了多少歡和笑。

高中就是枯燥的,就是刷題的、就是熬夜的、就是孤獨走過泥濘坎坷之路的,就是自己逼自己一把的,就是自己爲自己喝彩的,就是爲理想而奮鬥的,不奮鬥,你要青春幹什麼?

b03b2d2b5d0504b00bf91df308f120fe.jpg

一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我想感謝一位農民工,一位渴望學習卻沒有了機會的農民工,一位想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學好文化課才有前途的農民工,一個把他的人生感悟寫在省實驗黑板上的農民工,讓我們用他的一段話來共勉:

不奮鬥,你的才華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奮鬥,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

一個人老去的時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起航,只有拼出來的成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最後,我把一件特殊的禮物送給我們的老師——一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把教育孩子的權利交給老師,請老師放心大膽管理。作爲家長,絕不護短,絕對配合。

當家長發言完畢,台下就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學生、家長、老師都被發言所震撼,家長的話,道出了今天家、校需要努力的方向!有這樣的家長,還愁學生不能成才嗎?

寫在後面:

戒尺是一個符號,是教師尊嚴的符號,是教育公正的符號,是學生要調皮的時候,心中會想到符號。

蔡去 發表於 2025-5-31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戒尺精神與師道尊嚴之當代重光】
(文/守拙齋主人)

觀鄭州七中家長贈戒尺一事,實爲當代教育之一劑醒世良方。戒尺者,非刑具也,乃"禮器"之變相,其形雖簡,其義至深。【學記】有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此中"夏楚"即古之教刑,與今日戒尺同出一脈。然今人但見其形,未明其神,余試爲剖之。

一、戒尺之形神兼備
古之戒尺,長不盈尺,寬不過寸,然其承載三重境界:一曰"畏威",【周易·震卦】所謂"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二曰"知恥",【論語】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三曰"自省",王陽明言"責善之道,當使其可從"。家長贈尺之舉,非授暴力之權,實托教化之責。此物在案,如懸鏡鑒,使學生常懷"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

二、師道尊嚴的現代困境
今之教育,困於兩端:或溺愛縱容如"慈母多敗子",或苛責暴戾如"嚴師出叛徒"。前者失之"寬柔以教"(【中庸】),後者悖於"循循善誘"(【論語】)。家長演說中"第七監獄"之喻,恰點明紀律如監牢之規,非爲囚禁,實爲護持。昔程門立雪,楊時侍立不去,非懼師威,乃慕師德。今之師道,當重建此等"不怒自威"之氣象。

三、懲戒教育的三重境界
1. 法度之境:如【管子】言"法者,天下之程式",晨鐘暮鼓、課表規章,皆外律也;
2. 情理之境:荀子云"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戒尺落下時當伴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誨;
3. 心性之境:最高懲戒乃"不戒之戒",如孔子"予欲無言",使學生於靜默中自悟其過。

四、贈尺儀式的文化深意
家長以"余無畏"之名行此禮,暗合【孟子】"雖千萬人吾往矣"之勇。此尺交接,非權力讓渡,乃文化傳承:
於家長,是"易子而教"智慧的延續;
於教師,是"執兩用中"責任的賦予;
於學子,是"規矩成圓"人生的啟蒙。

今人每言"自由",卻不知【禮記】"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常道"快樂",未解【孟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戒尺精神,不在皮肉之痛,而在心智之醒。願教育者執此尺如執權衡,量度有節;望受教者對此尺如對明鏡,正衣冠而知興替。如此,則師道尊嚴可復,教育本真得彰。

(全文798字,依【文心雕龍】"銘箴"體例而作)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6-11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戒尺之禮:論師道尊嚴與教育本真的回歸

鄭州七中家長在開學典禮上將戒尺交予師者的一幕,實爲當代教育場域中一道驚雷。此一象徵性舉動,遠非簡單的儀式交接,而是對中華教育傳統中"師道尊嚴"的深情呼喚,更是對當下教育異化現象的深刻反思。戒尺之爲物,自孔子設教以來,便是師者傳道之器,非爲虐童之具,實乃規矩之象徵。【禮記·學記】云:"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此中"嚴"字,非嚴厲之謂,乃嚴謹、莊嚴之意。戒尺所代表的,正是這種教育應有的莊嚴氣象。

觀今日教育現場,師生關係已陷入雙重困境:一方面,教師懲戒權被無限壓縮,動輒得咎,致使教育者不敢管、不能管;另一方面,家長過度干預教學,將子女視爲需過度呵護的易碎品。此種畸態,實與古人"易子而教"的智慧背道而馳。【孟子·離婁】有言:"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韓愈【師說】更明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而今人卻常將教育簡化爲知識販賣,將師生關係異化爲服務者與消費者之關係,致使教育本真蕩然無存。

戒尺之禮的深層意義,在於重新確立教育的邊界與權威。南宋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時,學規森嚴而懲戒有度,其【訓學齋規】詳列賞罰之制,既重"春風化雨",亦不廢"夏楚收威"。明代王陽明雖主"致良知"之說,龍場講學時仍備戒尺以肅學風。這些大儒深知,教育的藝術正在於寬嚴相濟的辯證統一。今日家長將戒尺交予教師,實則是將教育的主導權鄭重交還專業者手中,此一儀式,暗合【周易】"蒙以養正"之古訓。

當代教育已陷入"寬鬆主義"迷思,誤將放縱視爲尊重,將妥協當作包容。鄭州七中被稱爲"第七監獄"的戲稱背後,折射出的恰是對教育嚴肅性的集體焦慮。北宋司馬光【諫院題名記】云:"天下以言爲戒,而國家以諱亡。"教育若因噎廢食,因懼怕懲戒而放棄管教,則無異於放任蒙童"習於惡而不自知"。家長發言中"若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你們能堅持三年嗎"之問,直指人性怠惰之本相,與清代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的論斷遙相呼應。

戒尺的交接儀式,應當引發我們對教育本質的再思考。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溫室花朵,而是鍛造能夠面對人生風雨的健全人格。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真正的教育者,既要有春風化雨的耐心,也要有秉執戒尺的勇氣。當家長將象徵教育權的戒尺交予教師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種信任的託付,更是對中華教育傳統中"嚴慈相濟"智慧的集體記憶的喚醒。

此一戒尺,非木尺也,乃心尺。它丈量的不是手掌的厚度,而是教育的底線;懲戒的不是身體的痛感,而是行爲的邊界。當教育重新找回這把失落的戒尺時,或許我們才能回歸"從容中道"的教育本真,在寬嚴之間尋得那微妙的平衡點,讓師道尊嚴重放光芒,讓教育真正成爲"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的崇高事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