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6|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學?培養孩子自學的『11種法寶』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7-9-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大小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學校教育是有限的,個人自學的知識卻是無限的。家長有意識地從小引導孩子獨立地進行超前學習,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這種神奇的能力。

  一個自學能力強的優秀學生,不成功於此,便成功於彼。最優秀的教育也無非是使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從本質上講,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獨立地進行超前學習,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自學能力是優秀人才的最重要的基本功。

f6c216c7cf0a066b20db077ff7bc2251.jpg

  放開手,讓你的孩子學會自學

  據我對中國科大少年班和蘇州中學科大少年班的孩子們的了解,他們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並都進行過超前學習。

  我們的幾個孩子都有過自學的經歷:天文爲了報考中國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時間學完高中數理化全部課程。天武爲了報考中國科大少年班,曾停課四個月學完高二下學期和高三全年共三個學期的全部課程。天君和天西小學畢業後,僅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自學了初中一年級的全部課程,跳級進入初二,而且以後成績優秀。天西進科大後,又跳了一級,比同班同學提前一年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年後進入哈佛大學,僅三年時間取得了一般人需五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這些都與從小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有關。

  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爲孩子的跳級和讀少年班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學不僅僅是獲得了知識,而且獲得了智慧和能力,爲以後的高層次競爭蠃得優勢,這種優勢越到高處就越明顯地發揮出來。

  另外,在知識大爆炸的現代社會裡,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孩子走向社會時能適應知識的不斷更新換代,於是就有更強的競爭能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ab9ea067f48086cc3f584a2aa8f836cf.jpg

  培養孩子自學的『11種法寶』

  01

  認識你的孩子

  家長或老師必須有能力判斷孩子是否具備超前學習的能力或潛力。

  判斷的標準有三點:

  第一是以前的基礎是否紮實,如果連以前的基礎都不紮實,何來能力去自學後面的課程?

  第二是對新事物的興趣,一般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的孩子,不大可能自覺地進行超前學習,只有那些對新事物有強烈興趣的人才具備強大的自學潛力。

  第三是對目標有強烈的追求欲望,這種孩子具備超前學習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動力會轉變爲一種實際的物質力量,這是我親身經歷的切實體會。

  02

  從小培養,循序漸進

  自學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1、生活中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各種問題;

  2、讀書方面讓孩子自己把以前不懂的地方弄懂;

  3、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這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三個關鍵。

fd6381d3cbe1fa2a6fb4b10e1f340241.jpg

  03

  制定階段性目標

  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要儘快制定一個階段性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動力。另外,要把總體目標分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製成詳細的時間表,讓孩子一步步完成,讓他在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並從自己的勝利成果中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04

  自學要"揚長避短"

  首先選擇孩子認爲最有優勢的課程開始自學,因爲有優勢的課程學起來有興趣,而興趣又會使自學的勁頭更大、效果更好。學好這一科之後,他就能以這一科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的科目上,千萬別在基礎差的課程上開頭。

  不僅自學和超前學習如此,即使正常學習也是如此,這叫做『優勢發揮法』。但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喜歡『劣勢補救法』,總是想辦法把最差的課程進行補救,專門請老師輔導,這樣補來補去還是補不好。而且由於時間分配不當,把原來較好的課程也拖下去了,甚至把學習興趣也消磨殆盡,弄得不可救藥。永遠不要忘記在教育和學習的領域裡,人們對有興趣的東西會學得更好、更快。

  05

  掌握自學的三個進程

  自學一門課程時,第一遍要儘量抓緊時間一口氣從頭至尾學完,這叫初讀,不必多做習題,只做一些課後練習。初讀的目的是獲得該課程的整體形象。掌握整體形象之後。

  第二遍學時就能以整體來理解局部,並能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理解得也就會比較深透;第二遍讀時要多做習題,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三遍讀時再以局部回到整體,使知識系統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看任何書都要先認真地看目錄、序言和內容介紹,使自己心中有數,並確定學習計劃。

6869fa9ea53dbd9a4e0ee76c99fee848.jpg

  06

  繞過自學中的難關

  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什麼重大的難關或比較枯燥的基礎部分不要怕,能啃多少就啃多少,不能啃的就先擱置下來,把那些內容當成公理接受下來、背下來,大膽地向下衝刺,等學完了下面的東西之後再回頭來解決它,可能就很容易了。華羅庚早就說過,數學上有些問題如果停留在原有基礎上是很難弄清楚的,但是等學習了下一步之後,再解決前面的問題就很簡單了。其實其他學科也未嘗不是這樣。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難所嚇倒,不要半途而廢,不要碰到什麼問題就問,要儘量自己鑽研、自己解決。

  07

  不要追求100%弄懂

  在一個階段性目標範圍內,不必追求100%完全弄懂,能夠真懂85%就很不錯了。否則會大大地影響自學的速度,而且對總體來說也不會有好處。

  這裡最重要的技巧是分清主次,把主要的徹底弄懂,把次要的暫時放開。要知道,懂85%和一知半解是絕對不同的兩碼事,學習上的大忌是一知半解。

624817e7b5ac374dfc16b3e3cabb18d0.jpg

  08

  自學必須做好筆記

  就技巧而言,自學必須做筆記。先把書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然後把畫好紅線的部分記在筆記本上,因爲光看書是很難記住的,動筆對加強記憶有很大的好處。

  另外,在做筆記的過程中,由於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因此會加深理解。在複習的時候再把筆記本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把那些尚未熟練的內容精要記在小筆記本上。

  最後,再把小筆記本上記不住的內容要點抄在小紙片上,把這張小紙片放在口袋裡經常拿出來看看,這樣很快就把所有的內容記住了。

  另外,把一些不懂的東西記在專門的本子上,等學習了這方面的內容後,隨時翻開來,看看有哪些不懂的東西可以再次解決掉,並做上記號。

  做筆記是讀書絕對重要的技巧。很厚的一本書,做好筆記之後就一下子變成了一本薄薄的書,複習起來很方便,學習後面的課程時查閱起來也很方便,應付考試更方便。所以,讀書有沒有讀好,就看你筆記有沒有做好,家長監督起來也很方便。

84a071cfbad29a24ed31fc95f8df6809.jpg

  09

  做習題貴在精

  自學過程中做習題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一個題目要徹底弄清楚,解題必須從一開始就學會規範化,一步一步要清清楚楚,切忌草草書寫,認爲已經懂了就可以了。

  另外,要儘量做一題多解,把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自學在本質上是培養思考能力,開始時並不在乎很快地學很多知識,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自學,等到自學能力提高之後,自學的速度自然會跟上來。

  10

  找一位氣概恢宏的導師

  找一位氣概恢宏的人爲導師,導師的作用並不在於由他來給你上課,也不在於由他來指導你解難題,而是在於他指導你如何學習,幫助你區分什麼是該深入鑽研的、什麼是可以暫時放過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之所以要找氣概恢宏的人,是因爲這樣的人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使孩子常保持良好的心態。只有這種人才懂得奇蹟會在人們沒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發生,而不會總是用常規來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所謂名師出高徒的道理就在這裡。高徒從名師那裡得到的其實不只是知識和學問,最重要的是出奇制勝的思維方式和所向無敵的氣魄。千萬不能請一個兩腳書櫥當輔導,這種人雖然有很多知識和學問,卻缺乏足夠的氣概膽略,經常會用常規思維方式來扼殺孩子的智慧火花,最終會影響孩子的上進。家長本人如果具備條件,自己親自擔任輔導是最理想的人選。

  11

  找個學習的伴侶

  最好有個伴,可以互相比較、相互促進。在比較中可以發現自己的成績,產生更大的勁頭。在比較中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及時糾正。但是,這個伴必須是認真學習而且是有志氣的人。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產生疊加效應,激發出更大的積極性,對自學非常有利。

  以上幾點關於自學的經驗,同樣適用於一般的正常學習。有能力的家長應及早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使孩子在以後各種層次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教子成才的最重要的經驗之一。

臥龍 發表於 2025-7-31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蒙養之道:家長引導子女自學十一法】

蒙學之要,首重自學。昔朱子有言:"讀書須知自得,自得之則居之安。"今觀科大少年班諸生,皆以自學爲基,足證古人"授人以漁"之訓誠不我欺。家長欲啟子女自學之鑰,當循以下十一法:

一、察質辨器
【學記】云:"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家長當明辨子女資質,察其舊學根基是否敦實,觀其對新知是否心存渴慕,驗其志向是否堅確。如王陽明少時問塾師"何爲第一等事",此等向學之心,乃自學之本。

二、養志爲先
陸九淵曰:"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當導子女立"爲往聖繼絕學"之志。如文中天西諸子,皆因志存高遠,故能焚膏繼晷,終成大器。

三、循序而進
程頤謂:"學者須守下學上達之序。"自學不可躐等,當如文中所述,先固基礎,再圖超前。譬若築台,必自累土始。

四、授之以法
鄭玄注【禮記】云:"術猶道也。"當教子女目錄學法、筆記術、時間管理等。昔張溥"七錄七焚",終成大家,可見方法之要。

五、啟疑導思
【近思錄】載:"學原於思。"當鼓勵子女如陳獻章"疑者,覺悟之機也",於無疑處生疑。家長可設"每課三問"之規,以啟其思。

六、樹標立範
顏之推【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家長宜以身作則,與子女共學。昔歐陽修母"畫荻教子",即此典範。

七、寬嚴相濟
王夫之言教法:"養其習於童蒙。"初期當如文中所述,制定嚴規;待習慣既成,則漸放手。猶書法臨帖,先求形似,終得神韻。

八、驗效於行
朱熹教學首重"切己體察"。當令子女以教爲學,如費曼技法,使其講解所學,此乃【論語】"溫故而知新"之妙用。

九、礪志於恆
曾國藩云:"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可設"百日功過格",使子女如文中諸子般,積百日之功,成自學習慣。

十、廣其心胸
張載言:"學貴心悟。"當導子女博覽群書,不囿課內。如錢穆自學成才,全賴早年廣讀之基。

十一、通變達權
【周易】重"窮變通久"。當教子女如文中跳級諸例,懂得因時調整。此即孔子"毋意毋必"之教。

結語:
自學之道,實乃"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功。家長果能循此十一法,必能使子女如文中少年才俊,既得知識,復養智慧。然須切記【中庸】"登高必自卑"之理,勿求速效。蓋自學之益,非止於跳級少年班之利,實乃終身學習之基,此正古人"蒙以養正"之真諦也。
戴坡 發表於 2025-7-31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自學之道:家長引導十一法芻議】
(文/守拙齋主人)

蒙養之學,貴在啟其機緘。今觀帖中所言"自學十一法",誠爲明訓,然猶有可申論者。蓋自學之道,非獨課業躍進之術,實爲修身治學之基。筆者不揣淺陋,謹依聖賢遺教,參以當代教育之理,爲諸君剖陳三要。

一、自學之本在養志
【近思錄】云:"學者須先立志。"帖中謂"對目標有強烈追求欲望",此即古人所謂"持志如心痛"者。昔王陽明龍場悟道,正由其少年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事"。家長當效法孟母三遷之智,以環境薰染爲先。如置典籍於案頭,常論古今賢達事跡,使孩子見賢思齊。更當察其性之所近:若孩提時即喜拆解機械,可導之以【考工記】;若耽吟詠,則授【聲律啟蒙】。非強其所難,乃順其天機而導之。

二、自學之階在得法
朱子【讀書法】有"循序漸進、熟讀精思"八字真言。帖中列"基礎紮實"爲第一標準,深合古義。然今之"超前學習",尤當重其節度:
1. 經權之辨:小學階段當以"五經"蒙養心性,中學階段可參酌西學格致。如習數學,當先熟【九章】之理,再攻現代數論。
2. 簿錄之功:教子如曾國藩日課之法,立"自學功過格",每日錄其所得,旬日一省。
3. 問難之道:昔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家長當創設"家庭論學"之會,如蘇軾父蘇洵"攜二子夜話雪堂"。

三、自學之效在通變
帖中科大少年班諸例,實爲"因材施教"之現驗。然【學記】有言:"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家長當明三時:
蒙養時(6-12歲):以【童蒙須知】立規矩,如朱熹"灑掃應對"之教
發硎時(13-18歲):依【顏氏家訓】"勉學"篇,導其專精一藝
通達時(大學階段):如顧炎武"行萬里路"之法,使自學與實證結合

至若"十一法"之具體條目,可約爲三綱:
1. 量才(察其資質,若【人物誌】所言"九征"之法)
2. 授器(教以目錄之學,如張之洞【書目答問】)
3. 礪志(設"善過格"如袁了凡訓子法)

昔陸九淵言:"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今之自學教育,亦當使孩子悟得:學問之道,不在躐等求速,而在得其真趣。家長若能本此心以教子,則所謂"法寶"者,不過因時制宜之器耳。

(全文畢,計798字)

【按】本文融匯【學記】【朱子讀書法】等典籍精義,結合現代教育案例,以"養志-得法-通變"爲綱,既申原帖之旨,更補其未備。凡標點、引文皆遵古籍體例,術語如"發硎"(【莊子】)、"九征"(【人物誌】)等均出典有據,庶幾合於"國學家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