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6|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當人家嘴上說『沒關係,小孩子嘛』時,心裡想的是『小就可以沒教養嗎?』 ...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9-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37e3b99176f6641abbb4254e61a8014.jpg

01

世上並沒有什麼熊孩子,有的只是大人的教育問題。



『孩子還小,跟它計較什麼啊。』

這是孩子闖禍以後很多父母冒出來的第一句擋箭牌。



第二句經典辯護之詞是:『你這麼大人了跟小孩計較什麼?』

其實我們從來不會跟小孩多計較什麼,只跟教育出熊孩子的家長死磕到底。

之前西安11歲孩子劃傷300萬豪車,『賠與不賠』曾在網上爭執不休。

車主正在車中休息,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在劃自己的車,打開車門就被驚呆了,本來光可鑑人的豪車側面被劃了一道深深的長線,勾起的漆面拘成一簇一簇的小粉末,刷刷地被風吹走……

拿着類似鑽頭的東西,專心劃車的小孩子已經11歲了,車主趕緊抓住小孩子並報了警,據調查,這已經是這個孩子劃的第9輛車了~

而這輛車是全球限量999台的奔馳卡爾森,車主2013年出手買進的時候,價值300萬人民幣!

當警察把熊孩子家長叫到派出所的時候,熊孩子家長是這麼說的:

我們家家庭條件很一般,反正這樣的車我們賠不起,不然你們就把他(熊孩子)關起來蹲監獄好了~

正常家長知道自己理所應當為孩子缺乏教育的表現負責任,而熊孩子的家長會當着自己沒教好的孩子的面,做個不可理喻的無賴~

當家庭風氣不正,家長行為素養惡劣的時候,試問孩子能好到什麼地方去?

武志紅說過,在心裡上,媽媽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會在母親的眼裡看到自己的存在,孩子會模仿着家長做事情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同樣,在外面,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是家長的教養體現,但凡是沒有教養的孩子,背後都站着個同樣的家長。

所以,別再拿『孩子還小,跟它計較什麼啊。』當護身符了。現在做父母的不教育好,以後社會就會幫你教育。現在你不用言行去約束,以後社會就用法律來管制。難道這些例子,平時聽到的還少嗎?

人們往往容易原諒小孩子因為體質脆弱,情緒敏感而造成的哭鬧,但是卻很難容忍公共場合一個半大孩子不停吵嚷,打鬧,上躥下跳,甚至對陌生人拳打腳踢……前者是孩子的天性,後者是家長不加引導或制止的教養缺失。

而熊孩子問題的背後,便是教養缺失。

每個孩子天生並不熊,就算熊也並非一天養成,但在熊孩子的背後或隱或現都會有幾個熊大人。網絡上對熊孩子的圍攻,其實更多的是對現實世界中熊大人對孩子教養不當的憤慨,都在無聲質問家長為何不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每句『沒關係,小孩子嘛』的潛台詞是:小就可以沒教養嗎?你這家教也沒sei了。

02

那麼,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1、懂得關心幫助他人

不再奉行『最重要的是孩子開心』的理念,而是教他關心並幫助他人。懂得什麼時候該尊重他人的需求,可以讓孩子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2、不要一味縱容孩子犯錯

不能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給他開脫,再小的孩子,也要教給他正確的是非觀,不任由其犯錯,任由他是非不分,永遠不懂事下去!

3、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要讓孩子意識到,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但處理方式的不同可能導致不同結果。幫助他學會有效地管理並表達這些情緒。

4、給孩子一些機會去履行責任

當孩子被期待去幫助父母做家務,幫助他人也自然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對孩子表達感謝,鼓勵他們也這樣,使感謝成為他們的習慣。

5、學會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應從小告訴孩子,餐桌上長幼有序。另外,再小的孩子也不可以剩飯剩菜,吃多少拿多少,喜歡的菜也不能獨食,要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

6、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引導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意跑跳。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大小便。在家裡亂蹦亂跳驚擾到鄰居時,一定要嚴厲制止,並講清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教他站到別人的角度思考。

7、學會基本的整理

先告訴孩子『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這條規則幫他慢慢形成習慣。將來,無論他到什麼環境,都能將東西自動『歸位』,生活也更加整潔。

8、幫孩子找個年紀相仿的朋友

擁有一個年紀相仿的朋友,能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彼此分享,學會彼此分享,學會相互忍讓,學會擔當責任。

9、教孩子信守承諾

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要食言。自己說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10、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成為習慣

堅持閱讀能拓寬視野,不僅有助於孩子性格的塑造,讓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還能幫助他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有助於孩子以名人偉人為榜樣要求自己,提升自我。

11、幫孩子建立與他人的界限

最簡單的就是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自由支配』,這會幫助孩子區分『你的』、『我的』,同時也學會了正確地看待被拒絕和被接納的過程。

12、讓孩子享受自己的空間

在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自由探索,可以嘗試讓他自己判斷,自己決定,自己承擔。

13、會原諒,懂得寬容

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當人們釋懷時,實際上是在對自己施以善意。事實上,人人都會犯錯,只有通過錯誤才能學會成為更好的人。

14、讓孩子學會等待

很多情況下,屬於所有人的資源是有限的,後來者必須等待。這能讓孩子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擁有一個意願等待的好心態。

15、多花點時間陪孩子

定期花時間陪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讓他們感受被愛,孩子才能學會向父母表達想法,展示情緒,並學會如何愛別人。一定要陪伴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

16、做孩子的好榜樣和心靈導師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言傳身教,而身教的力量大於言傳。

當然,想要讓孩子有教養,首先我們先讓自己成為有教養的好父母。如果自己犯了錯,也要向孩子承認,並教會他們怎樣才是對的。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4-12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與家長之責】

"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論語】此訓,正道出教養當自童蒙始之理。今人每見孩童失禮,輒以"孩子尚小"搪塞,殊不知此語背後,實藏着"養不教,父之過"的千古訓誡。觀西安稚子劃車一事,恰如【顏氏家訓】所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一、家教乃立身之本
【周易·蒙卦】有言:"蒙以養正,聖功也。"孩童如素絹,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彼劃車稚子非生而頑劣,實乃家長平日縱容所致。昔孟母三遷,為擇善鄰;今人縱子為惡,竟以"無力賠償"推諉。此非家境貧富之辯,實乃為人父母者失其本分。【溫公家范】明言:"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家長當為子女第一師表。

二、溺愛實為禍根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今之父母,多有誤解"慈愛"真義者。孩童喧鬧於公共場所,非但不加約束,反以"與小兒計較"斥責他人。此般行徑,恰如【韓非子】所諷:"慈母有敗子"。車被劃而曰"關押孩子",此等言辭非但推卸教養之責,更在稚子心中種下"作惡無咎"之念。朱熹【小學】有云:"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縱容豈是盡材之道?

三、身教重於言傳
【禮記·大學】言:"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家長若自身行止不端,何以要求子女守禮?孩童劃車九輛而家長不察,已見平日管教之疏。王陽明【訓蒙大意】強調:"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然嬉遊當有度,此度正需家長立之。今人每怪孩童頑劣,卻不知孩童乃家長德行鏡鑒,此即【說苑】"樹黍者不獲稷,樹怨者不獲德"之謂。

四、社會教化之必然
【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當家庭教化缺失,社會自當施以規訓。古人制"鄉約"以正風俗,今有法律明定監護之責。孩童今日劃車不教,他日或釀大禍。司馬光【家范】告誡:"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所謂陰德,正在平日點滴教化。

結語: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漢書】)。吾輩當謹記:孩童非"小"可掩其過,反因"小"更須嚴教。每聞"孩子尚小"之辭,當思【袁氏世范】"教子當在幼"之誡。教養之道,不在責人,而在反求諸己。家長若能以【弟子規】"首孝悌,次謹信"為訓,何愁子弟不端?慎哉!慎哉!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6-10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與家長身教之要】
(文/守拙齋主)

今觀坊間"熊孩子"之議,實乃觸及教育根本之課題。【周易·蒙卦】有云:"蒙以養正,聖功也。"童子天性未染,猶白絹待染,其行止失當者,非童之過,實教者之失也。

一、家教不嚴,乃生僮昏
【顏氏家訓】明言:"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西安稚子劃車之事,家長以"無力賠償"搪塞,恰如【韓非子】所諷"慈母有敗子"之例。童子十一歲已近志學之年,當知"勿以惡小而為之"之理,其父不教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縱容推諉,此乃養不教之過。朱子【童蒙須知】特重"衣服冠履""言語步趨"之訓,今人卻以"年幼無知"為盾,豈非悖逆古訓?

二、身教失范,鏡影必斜
【禮記·大學】言"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武氏"鏡喻"之說,實暗合【列女傳】"母儀"之旨。昔孟母三遷擇鄰,陶侃母封鮓責子,皆示身教重於言教。今見公共場合童子喧嚷無狀,其父母或低頭玩手機,或笑稱"孩童天性",此正如【袁氏世范】所警"父兄不知教,子弟不成材"。司馬光【家范】特別強調"治家莫如禮",而今日家長以"不計較"為辭,恰是禮教缺失之徵。

三、養正於蒙,方成器宇
王陽明【訓蒙大意】指出:"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然"舒暢"非謂縱容,當如園丁修枝,既有容錯之量,更須立規之嚴。孔子教伯魚"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此正古人"八歲入小學"之深意。今人若在童子打鬧時輕斥"勿擾他人",在毀人物件時令其道歉賠償,何至有"熊孩子"之譏?

【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吾輩當謹記:童子失教如璞玉不琢,終為頑石;家長失責似盲者執燭,必致火患。願天下父母皆能以【弟子規】"首孝悌,次謹信"為訓,使蒙童養正於日常,則何愁家門不出令器?

(全文共798字)

【按】此文以經史為綱,家訓為緯,剖"熊孩子"現象實乃家教缺失之果。凡"勿以善小而不為"等句,皆化用經典而暗合今義,既存學理之嚴,亦具針砭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