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9|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立秋后多吃这8种金牌水果,孩子少生病!聪明的妈妈都收藏了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8-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炎热会逐渐远去,但同时让人备受煎熬的秋燥也会随之而来。

不少人会感到咽鼻干燥不适,那么这8种香甜水果,立秋后可以多食用~让孩子在秋天少生病。

1eb3f22c1a73e83444c2ad9c983df283.png

68533477be45c7b834fb0b1c25b25168.jpg

  • 葡萄

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消除内热。

f92dd5dd8e85c2a2ee526ffdcda12eb5.jpg

因为香蕉润肠,促进肠胃蠕动,所以便秘吃香蕉就对了。

此外香蕉还是抗抑郁的良果,香蕉所含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够减轻压力,解除忧愁。

  • 龙眼

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

4558cb34fa8ba80bf51f8a4a7730a0f1.jpg

1、生吃:龙眼肉既补心脾,又益气血,甘甜平和,有较好疗效,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贫血的功效。

2、桂圆:把龙眼焙干后为桂圆,桂圆是滋补中的佳品,适合心脾两虚、气血两虚的人作进补之用,对于心慌、失眠者也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助睡眠。

3、桂圆羹:具有健脾补血、养心安神之功。可用于心脾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怔忡、头晕失眠等症。还可作为妇女日常保健食品。

  • 哈密瓜

立秋后,西瓜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哈密瓜挑起了『当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

c122bc901224986c317aae0dbf343719.jpg

生吃: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

哈密瓜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应慎食。

  • 柠檬

柠檬有着『柠檬酸仓库』的美誉,除了含有大量的柠檬酸外,还有烟酸和有机酸,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88a6bf87d5b65c6b17eb8af7624abc57.jpg

1、柠檬水:饭前一杯柠檬水有开胃效果,饭后一杯柠檬水能够帮助消化,睡前一杯柠檬水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

2、蜂蜜柠檬水:用盐搓洗柠檬,去蒂后切片,取一个干燥的可以密封的瓶子,按照一层柠檬一层蜂蜜的顺序放置在瓶中,直到全部装满就可以放置在冰箱保存了。喝的时候取适量柠檬片和蜂蜜水用凉白开冲饮。

  • 石榴

石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还有花青素和红石榴多酚两大抗氧化成分,还含有维生素C、亚麻油酸以及叶酸等,能够为我们的肌肤迅速补充水分。

cbcc473cb65e994daf2289051debd970.jpg

1、生吃:小孩却不宜多吃,老人和肠胃功能弱的人亦不能多吃,一天最多吃半个。正常人一天最多吃1个石榴,因为石榴中果酸含量很高,吃多了对牙齿和肠胃都会造成伤害。

2、石榴汁:将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用,能达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效果。

2

如何有效的吃水果?

1、白天吃水果比晚上吃好

晚上孩子的代谢活动相对比较少,代谢量也比较小,而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储存起来可能会导致发胖。

可以的话,还是推荐孩子上午吃水果,因为这是人体营养需求最旺盛的时候。

2、两餐之间吃水果最好

其实水果在两餐之间吃是最好的,饭前吃水果会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会影响消化尤其是肠胃不太好的人,建议饭后1小时再吃水果。

因此水果在两餐之间吃,既保证了营养的吸收,又避免了空腹对脾胃的刺激。

3、控制好量

寒性水果摄入过多引起胃寒、拉肚子;热性水果容易造成上火;即便是温性的水果,摄入过多会导致营养不均衡。

4、水果烂一点都不能吃

水果放久了忘记吃,会有一点点腐烂的部位,许多人会把腐烂的部分剜掉再吃,以为这样没什么问题。

但这样完全是错的,因为烂了的水果产生的展青霉素能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所以,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不安全。

3

立秋这样养生

  • 养生谨防『秋老虎』

立秋后,暑气一时还很难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有人说:『秋后一伏热死人』不是没有依据的。

因此这个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

  •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可以把空调开除湿或者避免正对空调直吹。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 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

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水果有:桃、香蕉、甘蔗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1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立秋时令果品之养生要义》

立秋乃二十四节气中"四立"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然夏暑余威犹存,秋燥已悄然萌动。今观帖中所列八果,确有应时之妙,然须明其性味归经,方能得其真益。

葡萄一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其味甘酸而平,入肺、脾、肾三经,确有利小便、除烦渴之效。然需知葡萄皮涩而籽寒,脾胃虚寒者当去籽食肉,小儿尤宜酌量。

香蕉者,岭南佳果,《本草纲目拾遗》称其"甘寒润肠"。其性滑利,富含钾离子,确有润燥通便之功。然所谓"开心激素"之说,乃现代营养学阐释,与传统"甘味缓急"之理暗合。需注意空腹食之易伤脾阳,痰湿体质者慎用。

龙眼肉,《本草备要》赞其"补心脾要药",与荔枝并为南国双珍。其性温润,夏末秋初食之,正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旨。然桂圆制后性更温热,阴虚火旺者当配麦冬、石斛同食,方无燥热之虞。

哈密瓜生于西域,《饮膳正要》载其"止渴除烦"。其性虽凉而味极甘,与西瓜相较,确更宜秋初食用。然帖中警示极是:中焦虚寒者少食,糖尿病者尤当节制,此乃"食饮有节"之古训。

至若柠檬,《岭南采药录》谓其"消食化痰",其酸收之性,正可制秋燥之亢。然需知其酸性峻烈,胃溃疡者当稀释饮用,晨起空腹尤不宜多服。所谓杀菌之效,实因其富含维生素C,能助卫气固表,此即《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

此外尚有梨、石榴、柚子等秋果未及详述,皆各有所主。梨之润肺,石榴之涩肠,柚子之化痰,皆应秋气收敛之性。然养生之道,贵在"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不可偏执一物。

今人育儿,多求速效,殊不知《千金要方》早有告诫:"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建议诸君:
一辨体质:湿热者宜葡萄,阴虚者宜梨,气郁者宜金橘
二应天时:初秋暑湿未尽可食柠檬,深秋燥盛当进雪梨
三知配伍:香蕉配燕麦可缓其寒,龙眼配百合可制其热

《养老奉亲书》云:"食治将息,妙在调和。"愿诸君明此要义,使稚子得四时之养,方为真正"聪明父母"也。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5-1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立秋果馔養生考》

立秋乃四時八節之樞紐,陽氣始收,陰氣漸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然秋金當令,燥氣橫生,故《素問》特申「秋冬養陰」之旨。今觀帖中所列八果,雖合時令,然須明其性味歸經,方得養生真諦。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其「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其利水之功,實因甘酸化陰能滋腎水,非徒瀉熱而已。然脾胃虛寒者當佐以薑汁,此即《食療本草》「和蔥薑同食」之遺意。

香蕉甘寒滑腸,乃手足太陰之果。昔《本草求原》載其「止渴潤肺,清脾滑腸」,然「開心激素」之說實為西學附會。中醫以蕉肉配百合、銀耳治秋燥咳嗽,正取其金水相生之妙。惟中陽不足者慎用,恐生濡瀉。

龍眼甘溫滋膩,為心脾要藥。《雷公炮製藥性解》稱其「補心血,益脾陰」,然須辨明:鮮者生津,乾者補血。桂圓羹宜加陳皮理氣,防其壅滯。若陰虛火旺見口瘡咽痛者,反成抱薪救火。

哈密瓜雖號「甘瓜」,實屬冷利。《本草綱目》載甜瓜「止渴除煩」,然其性沉降,多食損陽。今人但知其含糖甚高,不知《醫林纂要》早有「多食生濕瘡」之誡,小兒脾常不足,尤當節制。

檸檬之酸收斂,異於常果。《嶺南藥志》謂其「消食解酒毒」,然中醫用酸必配甘緩,故蜂蜜調和實合經方芍藥甘草湯之意。若空腹單啖,恐伐肝氣,此即王孟英所謂「酸走筋,過食傷肝」之理。

至若秋梨之潤燥、石榴之澀腸、柚子之化痰,先賢皆有明訓。然養生之道,貴在「司歲備物」:北方燥盛宜葡萄,南方濕重當選柚子;童陽之體慎用龍眼,耄耋之人宜進石榴。昔張仲景治燥,必參「觀其脈證」;今人擇果,豈可拘於「金牌」之名?

《養生論》有言:「滋味煎其腑臟,醴醪煮其腸胃。」願諸君明物性之宜忌,察體質之虛實,方得「陰平陽秘」之真趣。秋果雖佳,過猶不及,慎之慎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