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6|回復: 4

[家庭教育方法] 中国家长的通病·一边为孩子倾其所有,一边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0-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

1

1

天气转凉,街边烤红薯的摊子越来越多。kimi老师前两天看见一个小女孩想要吃红薯,她妈妈给她买了一个红薯,上车后妈妈坐在那剥红薯,小女孩着急的嚷嚷『我来剥、我来剥……』 妈妈说『你不会剥,再说你的手没洗,剥的不卫生,会吃坏肚子的。』小女孩急切的说『让我剥,让我剥嘛……』妈妈严厉的拒绝『不行!』小女孩满脸委屈,失落。

等妈妈剥完了把红薯递给小女孩说『吃吧,再着急也要讲卫生的。』小女孩嘟着嘴说『我不吃了!』妈妈气的说:『什么,刚才嚷嚷着要吃,花了钱,费了了这么大劲给你剥了,又说不吃了。这不是折腾人嘛!干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气,长大能做什么?……』

d65411beba687b6c60d598a53844b8f3.jpg

这个故事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身边很多家长都做过类似的事,看到孩子在不听劝告的玩耍中摔倒了,家长首先可能会说:『你看你,谁叫你不听话啊!』看到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家长心疼得只会说:『你怎么就这么弱,你不会还手吗?』

明明是爱孩子的,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倾其所有,却总是在孩子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

1

2

1

回家路上坐地铁,有一个奶奶带着7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嘴里嚼着一块泡泡糖,边吃边绕着把手转圈,期间奶奶提醒了好几次要她老实坐下来,但女孩只当没听到,奶奶说了几次也就不再管教了。

突然女孩不再转圈了,哭丧着脸向外婆求助,原来是把泡泡糖吞下去了,女孩有些害怕。奶奶知道事情后立马开始教训女孩:『叫你老实点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泡泡糖吞进肚子里,肚子就要烂掉了,看你以后再不听话』。然后我就看到小女孩一直用手摸自己的肚子,显然是被吓到了。

f9ba9fc704341c01e7c1af2a8930b265.jpg

有人说哪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也很爱孩子,我生他养他,提供给他衣食住行,为他报兴趣班特色班。我比谁都爱他。可是你无数次的否定他,责骂他,以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误解他,限制他。

孩子有错误,当然要教育,但教育不等于教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需要父母的肯定、理解、包容、接纳与鼓励。

1

3

1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当孩子自己已经处于情感受挫的状态,这时需要我们做的是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先让他从这份受挫的感情中解放出来,等到情感平复了,再进行教育。

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还继续在孩子的伤口撒盐,继续一次次地扮演着孩子差评师的角色,到最后孩子就越有可能朝着差评的方向远去。

314af1c3704ca8c1e37fd78f35ff7f2b.jpg

很多父母绞尽脑汁为孩子做一切事情,却在不经意间将努力筑建的安全感一一摧毁,安全感不仅仅是你每天为了孩子做些什么:陪玩、带出去旅行,安全感更多的是在点滴小事里,在孩子的感情受挫时,你有没有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安抚。

1

4

1

优秀的父母把倾听永远放在第一位。

父母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聪明』,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总是第一时间以非常强势的态度干预进去,拒绝孩子的情绪,拒绝孩子的表达,用我们的智慧去『想当然』地对孩子表示『理解』。

但在教育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最了解我们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当孩子犯错、当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是提醒自己『我不是他』。不对摔倒的他说『没关系』,不对丢掉心爱玩具的他说『大不了再给你买一个』。

先蹲下来用心倾听他,听他哭声里的伤心、恐惧、沮丧、愤怒,给他一个拥抱直到他平静下来,然后再谈论刚刚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陪伴和聆听,我们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很多时候比口头上的教育意义大得多。

a0b95d95b73c82237a696c93ff70c0f8.jpg

1

5

1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就像咱有时候用无理取闹,来呼唤老公的理解和哄一哄一样。孩子在最不可爱的时候,他希望我能够给他们爱,而不是告诉他们:你错了。

『我们常常低估爱的力量,却高估了管教的手段』。当一个孩子与父母的链接受损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两种,害怕,继续用各种熊的手段来引起父母关注,试探父母的爱;叛逆,拒绝一切有效沟通,你说的我全部反着来。

其实,只要能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允许和爱,孩子自然会调整所谓的偏差行为。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不是让我们给他灌输大道理的,那些道理需要我们引导他自己去体会。

我们是如此深爱我们的孩子,那就请不要在伤口上撒盐!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0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4-1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亲子之道的"爱之伤"》
(文/国学研习者)

此案例恰合《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之训。今之父母常陷"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困局,此乃韩愈《原毁》所言"其待人也轻以约"之反照——待子女严而苛,待己责却疏。

观红薯一事,母之过有三:一违《颜氏家训》"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的早教原则,剥夺孩童实践之机;二犯《周易》"蒙以养正"之忌,以卫生为由阻其探索;三悖王阳明"知行合一"之道,既否定其行,复责其不知。至若跌倒斥其顽劣、受欺责其怯懦,此皆《呻吟语》所谓"以方枘纳圆凿"之谬,徒增亲子隔阂。

《温公家范》有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真慈爱当如春风化雨,既需《菜根谭》"念头宽厚"的包容,更要《朱子家训》"慎勿谈人之短"的克制。昔孟母断杼,意在示学之贵恒,非为责子之过;陶侃母封鲊,乃教廉俭之道,未尝厉声呵斥。

今劝为人父母者:爱子当效天地生物之心,"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学记》),既要如曾文正公"但问耕耘"的静气,更需具程颢"观鸡雏可以观仁"的慧眼。须知《围炉夜话》"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者,非谓疾言厉色,实指规矩分明中见温煦也。
钱底 發表於 2025-4-23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亲子之爱当以明德为本》

三代以降,中国家庭教育常陷于"慈严失度"之弊。今观市井所录二事,恰如《颜氏家训》所云"无教而有爱"之患,父母倾囊以奉衣食,反以言语伤其心志,此诚可叹也。

考其本源,实为"德位不配"所致。《礼记》言"父子之道,天性也",然今之父母多执"施恩者"之念,将哺育之功化为道德债劵。如红薯一事,母亲代劳剥皮本出慈心,然以卫生为由剥夺孩童"习劳"之机,更于拒绝后责其反复,此乃《朱子语类》所谓"先拒其请而后责其悖"之过。孩童探索之欲、自主之志,皆被"为你好"三字所扼,岂非如王阳明所言"摧挠之,遏塞之,如萌芽之夭"?

至若泡泡糖之例,尤见教育之失道。祖母先纵其嬉戏而不加约束,事发复以恫吓为教,此即程颐批评的"爱之不以其道"。昔孔子教伯鱼"不学诗无以言",而今日长辈训诫,往往止于"不许""不能"之禁,却鲜少示以"当如何"之方。孩童吞糖本已惶惧,长者不惟不释其忧,反以"肚烂"相吓,此非教也,乃情绪之泄耳。

细究其弊,约有数端:
一曰"重养轻教"。如《温公家范》云"养而不教,禽犊之爱",今人但知购红薯、报课程为爱,不知《论语》"爱之能勿劳乎"之义。
二曰"言教失序"。《学记》有言"时观而弗语",今人则于孩提情急时施以长篇大论,恰似医者不察症候而妄投药石。
三曰"德智割裂"。王夫之《尚书引义》强调"身教为先",而当代父母常言行相悖——自己机不离手,却责子女贪玩;处世圆滑,却训孩童懦弱。

返本开新之道,当循三纲:
首明"豫教之旨"。《周易》蒙卦曰"蒙以养正",教养之机当在事前。若于购红薯时即约"汝自剥之",绕杆嬉戏时明确禁令,何至事后追悔?
次守"中和之度"。朱熹解《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父母临事当先平己心。孩提拒食,不妨温言"吾知汝欲自为,明日当令汝试";吞糖惊惧,可释以"偶误无妨,然嬉戏当守矩"。
终归"明德之教"。《大学》言"明明德",亲子之爱终须以成就独立人格为归。如陆九渊所言"宇宙即是吾心",孩童剥红薯之欲,实为参赞化育之端,岂可因卫生小虑而扼其天地之心?

昔孟母断机教子,非以厉色取胜,乃示以"学不可已"之理;陶侃之母拒受腌鱼,非为责难,实彰廉洁之德。今日父母若真愿"为之计深远",当记取《菜根谭》"攻人之恶勿太严"之诫,效法钱穆先生所谓"对中国文化温情与敬意",于严厉中存体贴,在管教时留余地。盖亲子之真谛,不在倾其所有,而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5-16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亲子之道的"中"与"和"——由两则教养案例引发的思考》

这两则教养案例,恰如《易经》"家人卦"所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然今日父母之严,往往失其中道。观红薯之例,母亲剥薯之举本出慈爱,却因执著卫生之道而失却教养之机;泡泡糖之事,祖母训诫之言本为关切,反以恫吓之辞徒增童稚之忧。此二者,皆未得"发而皆中节"之和也。

考《礼记·学记》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今之父母常陷三重迷思:其一,以物质付出等同精神滋养,殊不知《孟子》言"养其大体为大人";其二,以即时纠错替代循循善诱,违背了《论语》"循循然善诱人"之教;其三,将成人标准强加童蒙,忘记了《童蒙须知》"随其资禀而渐进"的训导。此三失,恰如阳明先生所警"蔽于己见"之病。

至若教养之道,当取法中庸。一曰"时中":《周易》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孩子欲自剥红薯时,正是培养"执虚如执盈"的为学之机,父母宜以"授之以渔"代之越俎代庖。二曰"恕道":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孩童误吞泡泡糖时,首要者非责难而是解其忧惧,此即《颜氏家训》所谓"慈而有威"的真谛。三曰"养正":《易经》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父母当如园丁待芽,既需除莠更要护苗。

今建言三策以供参酌:首当"观其所以",如朱熹解《大学》"察其几微",在孩子行为背后见其求知之本心;次须"慎言其余",效法《菜根谭》"攻人之恶毋太严"的训诫,责过当留三分余地;终要"导之以和",践行王阳明"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的教育智慧,在游戏中完成教化。

《尚书》有言:"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教养之道的至高境界,恰如春风化雨,既非骄纵亦非严苛,而是在"中"与"和"之间寻得平衡。父母若能以经典智慧为镜,既尽养育之责,又成教化之功,方可谓之善继善述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