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7|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有病』的現代家長!警醒無數人的深度好文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0-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是一位輔導機構的老師,在觀察了諸多家長之怪表現之後,總結出的一篇奇文。當你對孩子左挑鼻子右挑眼,各種看不慣時,也許錯並不在孩子身上……

-1-

一次偶然聽到兩位家長朋友當著孩子面的對話後,三觀被刷新:

- 『我家孩子聰明得很,就是懶得不行,不愛學、不會學,只有玩遊戲看明星,就來勁了』

- 『我的也是,看著就煩,就得盯著上課、盯著寫作業。我現在班都不上了,就陪他』

- 『你這不錯了,還能不上班,我就不行,老公沒本事,我還得賺錢,是現在趁著過年假期,盯。我都不知道假完了怎麼整呢,孩子還天天跟我鬧,天天給我甩臉子,天天就知道玩遊戲,跟他爸爸一樣鬼樣子』

- 『你別說你家老公,我家老公也是廢物典型,孩子這德行,他根本管不了,他不在家還好,在家我看著倆廢物,更上火』

0757b792a63816aac44ace0895a43bcf.jpg

真的。我驚了。驚呆了。

在我有限的世界觀中,驚的是:抱怨孩子什麼都不行,不就是在說您過去10來年基本屬於廢物麻麻典型麼?這種打臉的事怎麼能說?

在我有限的世界觀中,驚的是,抱怨老公沒本事,不就是在說您當年眼瞎挑錯人了麼?亦或者當年您也沒本事才會與沒本事的老公邂逅麼?這種打臉的事怎麼能說?

在我有限的世界觀中,驚的是,兩位麻麻津津有味地互相抱怨時一臉的凜然,生怕聲音太小廁所排隊的孩子們和蹲在上面如猴的我們幾個聽不到,生怕我們不用鄙視的眼神去瞥她們的親生骨肉,生怕我們不用鄙視的眼神來瞥毒如後媽的親麻麻。

討厭歸討厭。但當我看到廁所外面這倆孩子的時候,心疼疼的。

一個低著頭,面部已經非常扭曲,眼淚馬上就會往下掉;一個怒視斜眼地瞪了一眼自己的麻麻,仿佛在說傻逼你別叨逼叨了,然後繼續摁手機消消樂。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

回想起自己班級孩子與爸媽的點點滴滴,我想和家長朋友們,說一句。

咱家孩子現在呈現出來讓您看不順眼的一切問題,全部都是您的問題,真正需要糾正的是您,不是咱家孩子。

您的孩子懶,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懶還不自知,也可能是因爲您沒有引導過孩子的目標讓他每天鬥志滿滿,更有可能是您爲孩子做了太多,爲他決定了太多,讓他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努力。

您的孩子屢教不改,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固執還不自知,不肯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只在乎講土到掉渣完全不適合零零後的大道理,也可能是您在平日和孩子溝通中只指責,不引導解決方案,更可能是您不斷給孩子貼負面標籤,讓他對自己的缺點深信不移,以爲基因自帶、無力改變。

您的孩子膽小害羞且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是怯懦型家長還不自知,也可能是您經常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哪都不好,更可能是您在他犯錯後不耐心、不滿意與不經意的嘲諷讓他更沒有勇氣與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您的孩子不上進對自己沒要求,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對自己的容顏形體與工作不上進沒要求還不自知,也可能是當孩子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表達了自己宏偉的目標後受到了您的打壓,更可能是您根本就沒有讓孩子成功地設定屬於自己的目標,而是僅僅讓他知道了您對他的目標而已。

您的孩子掩飾撒謊,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騙過孩子還不自知,也可能是當孩子承認錯誤後您不夠寬容,窮追不捨他做的錯事而不是關注後期的改變,更可能是您喜歡用懲罰的方式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爲,讓他對犯錯充滿恐懼進而不敢誠實。

您的孩子油鹽不進只說不做,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對於某些事情就愛喊口號不堅持還不自知,也可能是您習慣性以拿孩子泄憤的方式在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讓他對您的憤怒見怪不怪。更可能是因爲當孩子表示改變後,您並沒有投入時間與精力來鼓勵孩子的點滴變化,沒有讓他享受成就感,反而覺得改變也沒有什麼卵用。

您的孩子遇到難事逃避閃躲,可能是因爲您本身遇到衝突就愛逃避還不自知,也可能是因爲孩子遭受過您不經意的輕視和打擊,更可能是因爲您沒有引導過他度過難關的思考方式、具體行爲,且吝嗇於對他勇於面對的認可。

您的孩子不相信你、不跟你說心裡話、不接受您的觀點,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不信任孩子還不自知;也可能是在孩子透露過腹黑小宇宙後,您誇張的不接納與翻舊帳;更可能是因爲在您眼裡,孩子所有的擔憂和迷茫都是幼稚的屁事,從來就沒有表達過理解,導致孩子覺得您什麼都不懂。

您的孩子不尊重別人、不感恩,可能是因爲您本身就不尊重孩子,認爲您是父母。因此對他的要求萬事理所當然,也可能是您對孩子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導致他以爲宇宙只有自己重要,更可能是因爲受到過您的諷刺與白眼太多,讓孩子覺得世界無尊重、世界無恩德。

您的孩子抽菸喝酒泡妞,不一定是因爲但也不一定不是因爲粑粑或麻麻愛抽菸喝酒泡妞,也可能是因爲您很少正面關注孩子的感受與點滴,他希望用奇葩的方式獲取關注與愛,更可能是因爲孩子沒有感受過來源於粑粑麻麻的愛與接納,只能以他自己小宇宙里看似很酷的行爲來獲取小夥伴們的認可。

您的孩子愛攀比虛榮心強,一定是因爲您本身就在某些方面就愛攀比虛榮,別著急解釋說您一點也不,仔細回憶,回憶一下,您真的沒有用隔壁老王家孩子的成績與乖巧的行爲來噁心過您的孩子麼?那麼孩子用樓上老張家孩子的AJ13熊貓來噁心您買的回力,而不是用84年出生的扎克伯格來鄙視您的財政收入,就已經很仁義了。

您的孩子遇到問題愛抱怨外界從不反省自己的毛病,只有一個可能性,您本身就是抱怨體,時常抱怨孩子抱怨老公抱怨老闆抱怨爹媽抱怨社會還不自知。

您不用著急反駁,不要說,該做的你都做了。親愛的,做了,做對了,與做好了,有很長的距離。

如果您還沒明白,當然有可能是因爲我沒說明白,但更可能是您壓根就不敢接納在過去十多年來犯錯的自己,不敢承認孩子的問題全是您的問題。

那麼,再讀一遍。讀懂了,得掌握,掌握了,得改變。您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0dc1b1322b8cb4009d20a157dc3d1d25.jpg

-3-

怎麼改變?可以再寫20萬字。

咱先簡單粗暴。再次閱讀以上您存在的問題,反著做就好。

嗯。再簡單粗暴點:閉嘴、接納看到孩子的優點,表達愛與認可。一個月就好。

從今天此刻開始,一個月之後,您會發現,整個人都好了。

別說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屁話。爲什麼孩子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會讓您想撕碎他重生二胎,而對於自己,卻辣麼溫柔辣麼寬容辣麼輕易放過。

嗯。真正有病的是家長。您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嗯。是這樣的。老師們再努力用好課程七步,再投入地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提供高效的學習方法,監督課後的行爲改變,都敵不過家長朋友們死性不改地叨逼叨,甚至一個眼神和細微的面部表情,都在傳遞對親身骨肉的嫌棄與鄙夷。導致,老師們的努力,則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閉嘴、接納。看到孩子的優點,表達愛與認可。一個月就好。

e8e60dbae57ec28dfddccf1a7663474d.jpg

-4-

我總跟老師們說:沒有不想優秀的孩子,他們只是對於自己暫時不優秀的現狀感到恐慌,進而表示不愛優秀。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去挖掘每一個閃光點,無限放大,且絕不吝嗇對於孩子點滴變化後的認可與鼓勵。

讓原本不辣麼優秀的孩子們享受因爲優秀帶來的成就感與安全感,享受因爲優秀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所帶來的公平。進而進入良性循環,主動尋求優秀的方式,主動堅持保持優秀的方式。這個過程,要堅持不斷。要抵得住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而今天,我不想用我經歷過駭人聽聞的案例來說明不改變這件事對於孩子與您的家庭可能存在的風險與隱患。我只想用我所感知到對孩子的懂、對教育的懂,來喚醒您不那麼恰當的表達方式。進而,配合好我們的老師,讓咱大兒子大閨女優秀起來。

嗯。這不是廣告帖,雖然我極度在乎業績,但我不傻,我懂,我們業績嗷嗷漲的前提,是,在這裡學習的孩子,有進步,這個,我最在乎。這也是爲什麼我願意在每天上完課後去加班加點給我班孩子的粑粑麻麻們分享教育心得,給粑粑麻麻們絮叨絮叨孩子的變化,給粑粑麻麻們提提要求。一個不留神,9天寫了4萬字。

嗯。實際我想說的是。

孩子進步,需要你我,同行。

38db2ab007ee287676d75941607bef65.jpg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6-5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庭教育之本末倒置——從"病態親子觀"談家長自省之道】

(一)病相析微:當代家庭教育之三大癥結
觀此對話,恰如【韓非子·喻老】所云"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今之父母多"好治子病而諱己疾"。細究其弊,顯有三端:
其一,推諉塞責之病。家長將教育失敗歸咎於子女"懶惰"、配偶"無能",恰似【孟子】所譏"緣木求魚",不反求諸己而外逐其過。明代呂坤【呻吟語】有言:"子弟生而責人以聖賢,是猶不種而責之獲也",今人竟當子女面宣洩不滿,此乃"自伐其根而求木茂"之舉。

其二,言行相悖之病。父母一面斥子女沉迷遊戲,一面自身機不離手;既怨子女不思進取,自身卻怠於學習。此即【禮記·大學】"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之現代寫照。清人曾國藩【家書】云:"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今人徒以言語訓誡而行爲失范,焉能服人?

其三,本末倒置之病。家長放棄職業專事"盯梢",實爲"愛之適所以害之"。北宋司馬光【家范】早有警示:"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今人錯把監控當教育,恰似【莊子】寓言中的"魯侯養鳥",以己度人而害其天性。

(二)病理溯源:教育異化的文化基因
細察此現象,實爲三重文化異化所致:
1. 功利主義侵蝕。【論語】"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的異化現象,已從學界蔓延至家教。家長焦慮實非憂子女不成才,而是懼其不能"勝人",此即【老子】"寵辱若驚"之現代變形。

2. 角色認知錯位。父母自居"監工"而非"導師",違背【周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教育真諦。明代王陽明【訓蒙大意】強調"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今人卻以呵斥摧折其心志。

3. 代際傳遞慣性。抱怨配偶的言辭中,暗含【顏氏家訓】所戒"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的悖逆。清人張英【聰訓齋語】云:"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今人卻以短視抱怨阻斷代際溝通。

(三)對症施治:家長自省三法門
1. 反觀內照法。【孟子·離婁】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建議家長建立"教育日記",按日記錄自身言行失當之處。如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所言:"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此乃修身齊家之基。

2. 慎言篤行法。效法【禮記·曲禮】"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的儀範,與子女約法三章:一不公開貶損,二不推諉責任,三不空談道理。如陸九淵所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家長心正而後家道可正。

3. 因材施教法。取法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的智慧,根據子女氣質類型定製教育方案。如王陽明所言:"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宜導不宜遏,宜疏不宜堵。

結語:
【大學】有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家庭教育之病,實爲成人世界精神困頓的投射。願諸君謹記【格言聯璧】"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的古訓,以自省代抱怨,以身教勝言傳,則家風可正,子弟可成。如此,方不負"父母"二字之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