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3|回復: 2

[中医理论] 李佃贵治疗肺病医案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赵惠平,女,51岁,于2017年6月4日初诊。诉于就诊前2年开始间断咳嗽,咳黄痰,量多,痰量由少渐多,咳时尤甚,多由感冒后诱发,曾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服抗生素及多种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刻诊:见咳嗽频繁,呈阵发性,咳黄黏痰,量多不易咳出,形体消瘦,口干鼻燥,纳食不香,二便调等症状。舌红,苔黄厚,脉浮数而滑。

诊断:肺痈(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证型:风热犯肺。

治则:清肺散邪,止咳化痰。

方药:生麻黄5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苏叶10g,桑白皮10g,茯苓10g,生黄芩10g,炒紫苏子10g,川贝母10g,清半夏10g,陈皮6g,鱼腥草30g,知母10g,酒黄精10g,山药15g。7付。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咳嗽减轻,咳痰较多,喘憋、气短,咽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患者痰多,有阴伤之象,于方中加大养阴泄热,益气排痰之药,修改方药为:生麻黄3g,苦杏仁10g,甘草6g,紫苏叶10g,化橘红15g,茯苓15g,桑白皮10g,芦根15g,麦冬15g,桔梗10g,薏苡仁30g,冬瓜子10g,北败酱15g,炒桃仁10g,天花粉15g,黄芪10g,陈皮15g,清半夏10g,葶苈子10g,紫苏子10g。7付。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咳嗽大减,咳痰减少,未诉其他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葶苈子、苏子,继服7剂后基本控制病情。

本例患者,以咳嗽、咳黄痰为主症,咳嗽剧烈,病程较长,常因受凉后加重,口干咽燥、咽痛加上舌脉的表现,诊断为肺痈,症属风热犯肺证。肺痈乃是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而形成的。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对肺痈初起、已成、溃后的临床表现,作了详细描述,根据病机演变提出了: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益阴;脓成则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的治疗原则。本患者初诊痰热之象不显著,而外感之象较显著,故以华盖散散外邪,清宣止咳,加养阴之药,益肺阴为原则。隋朝〖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说:『肺痈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强调正虚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久病耗气伤阴,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大益气药,以益肺气,托毒排脓。(郭洁 刘小发 河北省中医院 吴佳欣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新的开始 發表於 2025-6-17 05:44 | 顯示全部樓層
《李佃贵治肺痈医案辨证思路析微》

李佃贵先生此案,诚为中医辨治肺痈之典范。细究其理法方药,深合《内经》"肺热叶焦"之旨,又暗契张仲景"肺痿肺痈"辨治纲领,今试析其精要如次:

一、病机辨析之精当
患者咳黄黏痰、舌红苔黄厚、脉浮数而滑,显系风热壅肺之候。《金匮要略》云:"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先生断为风热犯肺证,正与仲景之论相合。尤妙在洞察"痰量由少渐多"之病程演变,恰如《医宗金鉴》所言"痈疽原是火毒生",其病机由表入里、由气及血之轨迹昭然。

二、方药运用之妙谛
初诊方以华盖散(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为君,佐以紫苏叶宣肺达邪,暗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之训。更妙在配伍鱼腥草、黄芩清热解毒,川贝、知母润肺化痰,尤以酒黄精、山药双补脾肺,既遵《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之旨,又防苦寒伤胃之弊。二诊见阴伤之象,及时加入芦根、麦冬、天花粉等甘寒之品,正应《温病条辨》"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诫。而黄芪、薏苡仁相伍,既益气托毒,又健脾渗湿,深得东垣脾胃学说精髓。

三、治疗次第之章法
先生谨守"分期论治"原则:初诊侧重解表清里,取"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二诊转为益气养阴,符合《外科正宗》"已成者,降火益阴"之策;三诊则去葶苈子等峻猛之品,专事调理,正合"溃后宜补"之训。此等治法次第,与陈实功所述肺痈四期治法若合符节,可见其深谙外科证治规律。

四、学术思想之渊源
案中化裁多方,既有《千金》苇茎汤(薏苡仁、冬瓜子)排脓解毒之意,又含贝母瓜蒌散润燥化痰之功,更参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泄浊之能。此等熔经方时方于一炉的用药风格,实得叶天士"博采众方"之真传。尤其重视"正气存内"思想,始终配伍健脾益肺之品,正是对《诸病源候论》"寒乘虚伤肺"理论的具体实践。

此案启示吾辈:治肺痈当把握"清、宣、润、补"四要,初期宜清宣并施,中期需攻补兼施,后期当扶正为主。先生辨证之精准、用药之灵动、阶段把握之得当,堪为后世法式。然今人临证,更当参合现代检查手段,于"病证结合"中求其至当,方不负先贤薪传之意。
叶佃建 發表於 2025-7-22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李佃贵治肺痈医案辨证思路析微》

李佃贵先生此案,诚为中医辨治肺痈之典范,其辨证之精当、用药之机巧,深合《内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之旨。今试析其理法方药,以明传统医学辨治之妙。

一、病机辨析
患者咳黄黏痰、舌红苔黄厚、脉浮数而滑,显系风热壅肺之候。《金匮要略》云:"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本案病程二年,外邪入里化热,灼津成痰,正合《诸病源候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之机。然细察初诊证候,虽见痰热内蕴之象,然脉浮数提示表邪未尽,此即《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之变局。李师明辨表里轻重,首重解表清里,实得仲景心法。

二、治法演变
初诊以华盖散(麻黄、杏仁、甘草)为君,佐以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暗合"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旨。尤妙在配伍酒黄精、山药,既防麻黄发散太过,又顾护肺阴,此即《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活用。二诊见阴伤之象,及时转用麦冬、天花粉养阴,黄芪托毒,更佐葶苈子、冬瓜子泄浊,正应《外科正宗》"脓成则平肺排脓"之训。三诊去峻烈之葶苈子,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素问·五常政大论》)之慎。

三、用药特色
1. 表里双解法:麻黄配鱼腥草,一宣一清,既开鬼门又洁净府。
2. 气血津液并调:黄芪益气合桃仁活血,恰如《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之论。
3. 标本兼顾:紫苏子、半夏治标化痰,山药、黄精固本培元,深得"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三昧。

四、学术启示
此案启示吾辈:治肺痈当分三期,初期重宣散(如麻黄、杏仁),成痈期重泄热(如鱼腥草、败酱),溃后期重补益(如黄芪、麦冬)。然临床尤需注意,现代抗生素广泛使用后,典型肺痈已少见,多见此类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之变证,当灵活运用"肺痈"理法。李师之治,既遵古训,又不拘泥,如用败酱草代传统桔梗排脓,取其清热解毒之效更著,此即《医学心悟》所谓"古今气运不同,方药亦因之而变"也。

结语:此案完整呈现了中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其用药次第井然,充分体现"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堪为现代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之圭臬。学者当于此等医案中细究辨证眼目,方能得传统医学之真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