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4|回覆: 2

[中醫理論] 『陰陽語境學』或成爲陰陽理論研究金鑰匙

[複製連結]
馬予良石玉山 發表於 2017-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陽是中醫的基本理論,但也是學者研究中最難說清,讀者最難理解的概念。如何認識中醫理論中的『陰陽』,筆者認爲,首先要理清哲學裡講的陰陽與中醫陰陽關係。中醫陰陽必須放在中醫特定的語境中去研究認識,即『陰陽語境學』。這樣或許可能使【黃帝內經】所述的陰陽理論研究產生重大突破。

什麼是『陰陽語境學』

什麼是『陰陽語境』?就是陰陽兩個語言單位出現時的環境,這個環境是指含有陰陽兩個語言單位語句的上下文。什麼是『陰陽語境學』?研究『陰陽語境』的科學,就是『陰陽語境學』。路甬祥在【科學問題是科學發現的起點】中提出:『交叉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數學科學和哲學等大門類科學之間發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門類科學內部眾多學科之間發生的內部交叉所形成的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不難看出,『陰陽語境學』是由【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現代漢語語境學理論交叉形成的一門『交叉科學理論』。

黃帝內經】中陰陽是『陰陽性質判斷語境』

形式邏輯學概論】說:『引用言論,應保持語境的統一,不得隨意改變,否則就可能犯混淆或偷換語境的邏輯錯誤』。在現代中醫著作中把【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改變爲陰陽矛盾或對立關係判斷語境的例子舉不勝舉。如【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日爲陽,月爲陰』;『水爲陰,火爲陽』。第一,從陰陽語境學理論視角看,以上3句話是含有陰陽兩個語言單位的語句,這3句話構成了3個陰陽語境。第二,【全注全譯黃帝內經】(張登本,孫理軍主編)認爲,這3句話中的『爲』是『屬於』的意思。譯作白話是『天屬於陽』。第三,根據【形式邏輯學概論】,從形式邏輯學視角看,『天屬於陽』之『天』是表示被斷定對象的概念;『陽』是表示被斷定對象『天』的性質的概念;『屬於』是表示被斷定對象『天』與性質『陽』之間聯繫的概念。不難看出,【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語境,是陰陽性質判斷語境。

現代一些中醫基礎理論教科書或專著里講:『諸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無不是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現象』。不難發現,這些書里偷換了【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在【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內增加一個連接詞『與』,於是,就把【黃帝內經】原來『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性質判斷語境,變換爲天爲陽與地爲陰、日爲陽與月爲陰、水爲陰與火爲陽3個陰陽矛盾關係判斷語境。可見,矛盾、對立是表示天的『陽』性質與地的『陰』性質之間關係的概念。眾所周知,陰陽語境變,陰陽意義必變。由於偷換了陰陽語境,把【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原本表達的陰陽性質判斷意義,理解爲陰陽矛盾關係意義。

陰陽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黃帝內經】的陰陽是在陰陽性質判斷語境中,判斷的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性質;中醫基礎理論教科書中的陰陽是在陰陽對立或矛盾關係判斷語境中,判斷的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矛盾或對立關係。從【形式邏輯學概論】定義的規則看:『定義概念的外延與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相等。違反這條規則,就會犯「定義過寬」和「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定義過窄」,就是定義概念的外延小於被定義概念的外延。』中醫基礎理論類著作中所述『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這個陰陽定義過窄。因爲用陰陽判斷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對立關係,只是陰陽判斷的局部,不是全部,還應該包括【黃帝內經】用陰陽判斷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性質在內。

陰陽語境學或可使【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研究產生突破

通過陰陽語境學理論的應用,一是使我們認識到中醫基礎理論類著作變換了【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導致對中醫陰陽理論的解釋有誤;二是這類著作中的陰陽存在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三是對【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含義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路甬祥先生說:『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科學新的生長點、新的科學前沿,這裡最有可能產生重大的科學突破。』陰陽語境學理論,就是【黃帝內經】陰陽理論與現代漢語語境學理論,這兩個理論的『學科交叉點』。通過陰陽語境學理論的研究和應運,或可使【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的研究產生科學突破。(馬予良 石玉山 北京京師中醫醫院)

懋松 發表於 2025-5-23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陰陽語境學的理論建構與經學闡釋邊界】

摘要:本文從經學詮釋學角度,對"陰陽語境學"的交叉學科屬性進行學理辨析,指出其作爲研究工具的方法論價值,同時強調中醫陰陽理論闡釋必須遵循【黃帝內經】的原始語境邏輯。通過分析"性質判斷"與"矛盾關係"兩種語境的本質差異,揭示現代中醫理論建構中存在的語境混淆問題。

一、陰陽語境學的學科定位
"陰陽語境學"確如作者所言,具有顯著的交叉學科特徵。其方法論基礎可追溯至漢代經學"以經解經"的傳統,即通過文本內部互證確立核心概念的內涵邊界。在【黃帝內經】中,陰陽作爲"性質判斷"的標記符號,其功能更接近【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的範疇劃分,而非後世"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辯證關係論述。路甬祥院士提出的交叉科學理論,在此處體現爲將現代語境分析工具與古典醫學元語言進行對接,這種嘗試符合清代樸學"因言明道"的研究路徑。

二、經學視野下的陰陽性質判斷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爲陽,地爲陰"的表述,本質是建立"取象比類"的認知模型。張登本先生的"屬於說"準確揭示了這種判斷的歸類屬性:
1. 主謂結構:"天-陽"構成"實體-屬性"的靜態描述,與【爾雅】"釋天"篇的命名邏輯同構
2. 非對稱性:月雖屬陰,但其朔望周期又分陰陽,證明這種歸類具有相對性
3. 系統指涉:需在"天地人"三才框架中理解具體指稱,如【靈樞·營衛生會】"日中爲陽隴"的時空限定

現代教材將此類表述轉化爲矛盾關係,實則是受到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這種轉換違背了【春秋繁露·陰陽義】"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的原始命題,將本體的屬性描述異化爲對立統一的運動關係。

三、語境混淆的理論風險
當"水爲陰,火爲陽"的性質判斷被重構爲"水火矛盾"時,會產生三重困境:
1. 邏輯謬誤:違反【墨經·小取】"異類不比"原則,水火在五行體系中本屬相剋關係
2. 臨床誤讀:【傷寒論】"水火既濟"理論被簡化爲平衡調節,失去其"坎離交媾"的丹道醫學內涵
3. 文化斷層:割裂與【淮南子·天文訓】"積陽爲天,積陰爲地"的宇宙生成論聯繫

四、陰陽研究的範式建議
1. 語境分層:區分"屬性標記-關係描述-動態轉化"三級語義
2. 經學驗證:重要概念需通過【內經】162處"陰陽"用例進行系統校驗
3. 工具創新:可引入認知語言學"原型範疇"理論輔助分析

結語:陰陽語境學的價值在於提供文本分析的精密工具,但必須警惕將方法論升格爲本體論的傾向。中醫理論的現代詮釋,仍需回歸"以氣釋陰陽,以象解陰陽"的經學傳統,在保持語境自洽的前提下展開創新研究。唯有如此,方能避免"削足適履"的闡釋困境,真正激活古典醫學的現代價值。

(全文798字)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13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陰陽語境學的學術價值與理論邊界】

拜讀【"陰陽語境學"或成爲陰陽理論研究金鑰匙】一文,深覺作者以語境學方法重構陰陽理論的嘗試頗具創見。作爲深耕中醫理論三十載的學者,筆者願就此議題展開學術對話,以期爲陰陽理論的現代闡釋提供更嚴謹的認知框架。

一、語境學方法對陰陽研究的啟示性價值
作者提出"陰陽語境學"作爲交叉學科的研究路徑,確實把握住了中醫理論研究的要害。【黃帝內經】中凡言陰陽者,皆有其特定語境場域。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述"清陽爲天,濁陰爲地",其"爲"字確如張登本先生所注,當訓作"屬",此乃典型的性質歸屬判斷。將現代漢語語境學理論引入經典詮釋,有助於避免將古人表述簡單對應現代哲學概念,這種跨學科視角值得肯定。

二、陰陽語境的類型學劃分尚待完善
然則文中將【內經】陰陽語境單一歸結爲"性質判斷",似有簡化之嫌。考諸原文,陰陽語境至少存在三重維度:
1. 屬性標識語境(如"陽化氣,陰成形")
2. 關係描述語境(如"陰在內,陽之守也")
3. 動態平衡語境(如"陰平陽秘")
若僅聚焦性質判斷,恐難全面把握陰陽作爲中醫核心範疇的豐富內涵。建議參照漢代訓詁學"隨文釋義"傳統,建立更精細的語境分類體系。

三、警惕語境分析的過度詮釋風險
文中批評現代教材將陰陽簡單對應矛盾關係,此論確中肯綮。但需注意,中醫陰陽學說本身包含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如【類經】所言"陰陽者,一分爲二也"。語境分析應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絕對化傾向。建議在保持語境本義的前提下,兼容哲學層面的合理引申,此即章太炎先生所謂"以小學明經,以經明道"的研究路徑。

四、構建"語境-本體"互證的研究範式
愚見以爲,陰陽理論研究當遵循"雙重還原"原則:既要通過語境分析還原文本本義,又需在中醫理論體系中還原其本體論價值。可借鑑清代樸學家"由字通詞,由詞通道"的治學方法,將語言學分析與理論建構相結合。例如【傷寒論】中"陽浮陰弱"的脈象描述,既需考察其特定診斷語境,又要理解其在六經辨證體系中的理論位置。

結語:
"陰陽語境學"的提出爲傳統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範式,但需在方法論上更臻嚴密。建議後續研究可注意三點:其一,建立完整的陰陽語境分類系統;其二,釐清語言學分析與哲學詮釋的邊界;其三,將微觀語境考察與宏觀理論架構有機結合。如此,方能使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真正成爲打開陰陽奧秘的金鑰匙。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