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6|回復: 1

[家风]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聂云台·致富保富的好家风

[複製鏈接]
胡忆红 發表於 2017-10-24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聂云台像

聂云台像

聂云台像

湖南衡阳聂氏家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门望族,曾以『三代进士,两世翰林』显赫一时。聂云台就出生在这个名门望族。他中秀才之后,留学美国,回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成为上海商业巨擘。可好景不长,由于外资侵入,聂氏家族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聂云台苦苦思考:家族盛衰的根由是什么?

他的外祖父讲过,一个家族的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家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语与态度,就是这个家族气象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聂云台担忧的地方。聂氏家人分居各地,久不往来,感情自然生疏;聂家人口众多,难免有结交损友误入歧途的,难免有缺乏耐心不伏案苦读的,难免有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的。

为了营造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家族气象,在聂云台的主持下,聂家创办了一个家庭期刊〖家声〗,后改为〖聂氏家言旬刊〗。凡是有关于改进家事的意见、家人的学业成绩以及时事新闻,均可在〖聂氏家言旬刊〗上随时刊载。这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创举。中华书局1927年刊行的〖聂氏家庭集益会记录〗共记录34次家庭会议。各人对于家事发言踊跃,将个人发展与家庭建设、家教与家风结合起来。这些做法将『修身』和『齐家』统一起来,既可以奖勉劝诫各人,又可以使家庭和睦,营造良好健康的家风。

1942年、1943年间,卧病在床的聂云台应邀给〖申报〗写稿。他将自己一生关于财富的智慧倾囊而出,撰写了一时洛阳纸贵的〖保富法〗,警醒家人乃至世人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有财富。他总结了几条经验:一是『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二是『积财于子女者,子女未能享也。积书于子女也,子女未必能读也。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于子孙长久计』。能真正庇荫子孙的是精神财富,而并非金银珠宝类的物质财富。三是『极力的韬光养晦退让谦虚』。谦卑退让的人才能为社会所敬重,作事也格外顺利,容易成功。

聂云台已逝世半个多世纪,但他的〖保富法〗至今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仍是值得世人铭记的至理名言。

(作者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何纣町 發表於 2025-7-4 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聂氏家训中的财富观与家族伦理建构》

聂云台先生所著《保富法》实为近代家训文献之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理财之道,更在于将儒家伦理与近代商业文明进行了创造性融合。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剖析聂氏家训的深层意蕴。

一、气象论与家族共同体意识
聂氏提出"气象盛衰"之说,实本于《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旨。其创办《家声》期刊之举,暗合《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的教学智慧。通过建立家庭议事制度,将分散的家族成员重新纳入"道德共同体",这种制度创新既承续了《颜氏家训》"提撕子孙"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议会民主的合理成分。值得注意的是,34次家庭会议记录中,关于"俭德"的讨论出现频率高达21次,可见其以"崇俭"为齐家之本。

二、保富三要义的经济伦理
《保富法》提出的三条经验,实为儒家经济思想的现代诠释。"以财发身"之说源自《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义利之辨;"积阴德"观念承继了《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因果观;而"韬光养晦"之诫,则化用《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的处世哲学。值得注意的是,聂氏特别强调"精神资本"的累积,认为这才是"不竭之府"(《管子》语),这种见解在1920年代实业界尤为难得。

三、孝悌伦理的现代转化
聂氏将传统"孝悌"观念发展为动态的家族治理体系。其家庭集益会制度,实为《朱子家礼》"深衣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体。通过定期议事机制,使"父子有亲,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获得制度保障。这种将道德教化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做法,与王阳明《南赣乡约》"会约以敦教化"的思路一脉相承。

要言之,聂氏家训的价值在于:其一,实现了从"个人修身"到"家族治理"的制度化跨越;其二,构建了"义利双行"的财富伦理体系;其三,探索出传统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续之道。当今社会重读《保富法》,犹可见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深远用心。聂氏智慧启示我们:真正的家族传承,不在钟鸣鼎食之盛,而在"道德文章"之永。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申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