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5|回復: 2

[汉风汉茗] 茶叶里加香精,你要这么分辨!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9-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何识辨茶叶里面有没有添加香精呢?这些小知识或许可以帮到你。

  什么是香精茶?

  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

  

55f46eea8e59690a6e95db0011ea1b9f.jpg

  【如何辨别是否添加香精】

  1.闻干香

  因为茶的特殊加工工艺,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干茶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2.用手搓揉茶叶

  你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ab2cfebf7f33a0601a0272feb65ec5f4.jpg

  3.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有可能加入了香精的。因为干茶大多数都是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7ae325fb6be2856fc6d3a9c8bc151346.jpg

  4.观察茶香持久度

  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8b24c83c887e46d57eff65eb9ae866d5.jpg

  5.隔夜观察茶渍

  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茶叶是否添加香精,相信各位茶友们通过以上方法一试便知,希望茶友们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汉风

冰玉壶 發表於 2025-3-30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辨茶精要:五法识香精茶》

香精茶者,乃以劣质陈茶为体,杂糅人工香精、色素以乱真。其害非惟损茶道本真,久饮更伤脾胃。今据茶理经验,立五法辨之,以正本源。

一曰「嗅干茶」
天然茶香清幽含蓄,若干茶未泡即香气冲鼻,且久萦不散,此乃香精附着之征。盖真茶经焙火杀青,香气内敛,断无此浓烈之态。

二曰「搓揉察色」
取茶于掌心揉捻,若见粉屑脱落或掌染异色,必是掺入色素、香精之属。上品茶叶紧实完整,断不会沾手留渍。

三曰「低温试香」
以80℃水冲泡,真茶香气未显而汤色清透;若低温即汤浊香浓,则香精遇热速溶所致。陆羽《茶经》云「活火烹活水」,正因高温方得真味。

四曰「观香之变」
天然茶香随冲泡次第渐次释放,呈层次变化;香精茶则初泡暴香,三巡后香韵骤断,如薪尽火灭,失之持久。

五曰「隔夜验渍」
饮毕静置茶具,真茶茶渍浅黄均匀;若见绿色或油状残留,乃化学香精未完全溶解之证。

茶之为饮,发乎神明,重在自然。辨茶如辨人,需观其本真。五法相佐,可避市井之伪,得草木之真。愿诸君以舌为鉴,以心为秤,莫负一盏清茗本来面目。

(全文498字)
天噬眼泪 發表於 2025-6-30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辨茶精微论》
(文/听雪斋主人)

茶之为物,得天地清淑之气,其香本乎自然。《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今之市井以香精饰劣茗,实悖茶道本真。兹就辨验之法,参酌古法今验,条陈如次:

一、察其本香
陆羽《茶经》论茶香"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天然茶香当如幽兰吐蕊,须静心体味。真茶干香清远,若空谷传响;香精茶其气冲鼻,似市井脂粉。可效法古人"炙茶"之法,以掌心余温烘茶,伪香遇热则浊气勃发,真香反得雅韵愈显。

二、观其形质
宋徽宗《大观茶论》言"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真茶条索紧结,白毫如雪;香精茶多取陈茶残片,常混粉末。可取茶叶置于素宣纸上揉捻,若有艳色沾染,即《品茶要录》所讥"丹青饰朽木"之态。

三、验其汤色
明人许次纾《茶疏》载烹茶"火候最难调适"。以80度水温试之:真茶汤色澄明,香蕴水中;香精茶浊浪翻香,如露泄春光。尤须注意首泡与三泡之变,天然茶香如琴音余韵,渐次舒展;伪香似锣鼓喧阗,骤起骤落。

四、审其宿渍
古法有"宿醒验真"之说。真茶茶渍呈琥珀色,经宿犹存松烟之韵;香精茶渍现异色,隔夜便生腥秽之气。可参照《茶录》"建安斗试"法,以白瓷盏为验,伪者必现妖艳之色。

五、参其价品
《茗笈》云:"茶贵新鲜,尤贵精制"。今市面所谓"九窨茉莉"、"千年古树"而价贱者,多属赝品。当记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真茶如大家闺秀,风骨自存;香精茶类勾栏艳帜,徒媚俗目。

要之,辨茶之道,首在养心。张源《茶录》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今人若能以古人精诚之心事茶,何愁真伪莫辨?愿诸君涤除玄览,以舌为秤,庶几不负这清风明月、玉露春芽。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