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7|回復: 2

[汉风汉茗] 绿茶奇葩问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9-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后台收到过许多关于绿茶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也够奇葩,就此,今天小编编辑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

Q1:绿茶全部都是绿色的吗?

A:绿茶也有黄绿色和褐色的吖!

绿茶的色泽,可能根据绿茶品种的不同分为银白隐翠型、翠绿型、深绿型、墨绿型、黄绿型等等。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会慢慢变为黄色甚至褐色(可以脑补『人老珠黄』这个成语来理解)。

Q2:喝绿茶容易戴绿帽子吗?

A:这个,要问问卖炊饼的大郎才知道,可能大郎用来下药吃。

d00f74fffefd32909ac2df2b6ad63457.jpg

Q3:请介绍一下中国绿茶和日本绿茶,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A:中国绿茶和日本绿茶都是茶,区别往下看。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最早出现的茶类,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颇为庞大的绿茶家族。国内北到山东、陕西、甘肃,南到海南,绝大部分地区都生产绿茶。由于各个地方的地域、种植环境、加工技术、历史等不同,各地区的绿茶都呈现出比较不同的特质。

现在国内绿茶,比较常见的是杀青过程以炒制完成的炒青绿茶,如峨眉雪芽、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干燥过程以烘干完成的烘青绿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日本的绿茶,最早来源于中国的绿茶,但发展到现在,虽然品种基本还是以蒸青绿茶为主,但是在种植、加工的细节上,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目前的日本绿茶,栽培方式大致可分为露天栽培茶(全开放式栽培的)和覆下栽培茶(于4月中旬采摘之前,遮阴覆盖约20天)两种。

de2cdbe9d9b60f925591d910c0b67557.jpg

Q4:是不是绿茶的名字都得带一个绿字啊?

A:也不一定。比如说安吉白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没带绿字。

Q5:所有绿茶的加工工艺中,一定都会有的是哪两个环节?

A:绿茶在品类上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四大类,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但基本上杀青、干燥两个环节是一定会有的。

Q6:绿茶婊泛指外貌清纯脱俗,在人前装出楚楚可怜、人畜无害、岁月静好却多病多灾、多情伤感,背后善于心计,野心比谁都大,玩弄感情的女人。绿茶和绿茶婊的关系是什么?

A:小编此时脑洞大开,给出三个答案:

1、绿茶是绿茶婊的装逼神器!

2、绿茶给绿茶婊把名声玩坏了。

3、绿茶婊有时候也喝绿茶。这下满意了吧!

7c63b3087e869c55c8cc4d6be88ad838.jpg

Q7:为什么秋天做的名优绿茶那么少?

A: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整和积蓄,所含的内含物质较重,所以春茶茶质好,嫩度高,香气强烈,滋味鲜爽。

而秋季,也是出好茶的季节,不过茶树经过了高温的夏季,光合作用强,导致多酚类物质的增多,和春茶相比滋味较重,鲜爽度和细腻度不如春茶。

a436a720c9a377740b8d3244414649c4.jpg

Q8:绿茶泡过之后可以吃吗?

A:作为一枚骨灰级吃货,我会负责任地回答你:当然可以。

绿茶不仅可以直接吃,还可以炸着吃,炒着吃,变化着花样吃。另外,作为一枚有原则的吃货,我们可以吃得更优雅些。

首先真要吃的话,还是选择确定是有机的茶叶吧(毕竟健康是自己的),细嫩的茶叶吃起来口感比较好,建议如果想尝试的就考虑绿茶吧,其他茶类和焙过火的就不建议了,真心不好吃。最后由衷地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去产区吃鲜叶吧,鲜叶可以做出很多好吃的美食~

Q9:多少度的水泡绿茶比较好?

A:关于绿茶的冲泡水温,对于国内的绿茶来说,第一泡选择90℃会是一个比较通用适宜的温度,具体根据实际这款绿茶的老嫩程度再做调整。

如这款绿茶选料偏老,可选择适当调高温度,如选料偏细嫩,可选择适当降低温度,之后每一泡可逐渐增加温度。特殊的绿茶,比如日本的高等级蒸青绿茶玉露和抹茶,第一泡会选择50℃到60℃的水温,之后逐渐调整到70℃左右。

b3cf45bd92ef25d0c5a6acd57c360fac.jpg

Q10:家里的绿茶怎么保存?

A:尽快喝的话,避光、干燥、密封、在无异味的地方保存就够了,绿茶比较鲜爽,建议尽快喝。

Q11:去茶馆喝茶,对服务员说:『随便来一杯绿茶』,服务员端上来,结果我吃了一惊:『这绿茶就像得了白化病一样?』,服务员解释说这是安吉白茶,一听白茶,我就更不乐意了,请给个解释。

A:安吉白茶是一种绿茶。特别之处在于茶树品种。

选用『安吉白茶品种』,也称『大溪白茶』或 『白叶茶1号』,是茶树无性系珍稀品种。因为它对温度敏感,其春季新萌发芽叶呈白色,尤以二三叶展时最显著,主脉和侧脉为绿色,后随叶片成熟和气温升高逐渐变为淡绿色,夏秋季均呈绿色。除了春季新梢色浅偏白,其氨基酸含量也较高。茶叶滋味十分鲜爽,清香高扬持久。

3a099f56b1a064206047756baadc791b.jpg

Q12:绿茶的品质由原料决定还是制作工艺决定?

A:是很多因素决定哒。

绿茶品质的形成,原料的生长环境、种植条件、采摘时间和采摘标准、工艺控制的好坏、存储几大因素一个都不能少。

Q13:青山绿水是不是绿茶呀?

A:不是!不是!坚决不是!

青山绿水是苦丁茶的一种——小叶苦丁,与绿茶毫无关系。清凉降火的效果明显,没有大叶苦丁那种强烈的苦涩味,又有类似绿茶的清甜。

小叶苦丁茶俗称『青山绿水』,是本犀科女贞属乔木植物,外形色泽绿润、汤色碧绿、叶底鲜绿,属纯天然野生植物,入口微苦清香,苦尽甘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e163f434381dadbbee148cc7e4632b6e.jpg

Q14:一款上等绿茶的修养是什么样子的?

A:颜值和内质都要非常优秀,美貌与才华一个都不能少。

汉风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5-28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绿茶十问辨微》
(按:今见坊间所传《绿茶奇葩问》,虽涉谐谑,然多有未安处。今以陆羽《茶经》为纲,参酌历代茶论,试为诸君剖玄析微。)

一问色相
绿茶之色,非止青碧。《大观茶论》言"色莹澈而不驳",实则因杀青工艺、叶龄老嫩而异。银毫披雪者如顾渚紫笋,苍褐显霜者若老竹大方,皆属绿茶正色。至若陈茶转黄,实因茶多酚氧化使然,与"人老珠黄"之喻殊不相类。

二问名实
茶名不必皆着"绿"字。宋徽宗《大观茶论》载"白茶自为一种",今之安吉白茶即属绿茶变种。至若龙井、毛峰等名,皆以产地形胜为号,此乃唐人陆龟蒙《茶坞》"茗地曲隈回"遗风。

三问工艺
杀青、干燥二法,诚为绿茶根本。然《茶经·三之造》早有"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六道工序。今之炒青肇始于明,蒸青传自唐宋,日本玉露犹存唐法,其覆下栽培实脱胎于宋人"畏日"遮阴之术。

四问中日之别
日本蒸青茶实承南宋余韵。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所载"碾茶"之法,即今抹茶前身。然中日分野在于:中国绿茶以锅炒杀青彰其香,日本蒸青以蒸汽杀青存其鲜,此乃风土人文使然。

五问名器之辨
至若"绿茶婊"之谑,实为俗语附会。茶本清物,《茶疏》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以器污名,犹因噎废食。昔东坡煎茶尚要"蟹眼已过鱼眼生",今人饮茶何不效其澄怀味象?

补遗
问及"绿帽"之戏言,此真可谓"毁茶不倦"。按《茶解》云:"茶性淫,易于染着。"然此谓茶易吸异味,非关男女之事。饮茶本为明心见性,若执此等妄念,恐负卢仝"七碗吃不得也"之境。

(结语)茶道精深,非戏谑可尽。愿诸君持赵州"吃茶去"之心,得皎然"三饮便得道"之趣,则不负此中真味矣。

注:本文谨依《中国茶叶大辞典》《茶经述评》等典籍为据,凡八百言。
懋松 發表於 2025-7-23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绿茶奇葩问"的国学视角解析(795字)

诸君所询绿茶诸事,虽看似谐谑,实则暗合茶道三昧。老夫不揣浅陋,试以经史子集之法,为诸君剖玄析微。

首论茶色之辨。《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分茶为"紫者上,绿者次",然今之绿茶实涵五色:银白隐翠如顾渚紫笋,乃唐贡茶遗韵;黄绿若霍山黄芽,恰合《大观茶论》"色莹澈而不驳"之旨。老茶转褐,正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非独"人老珠黄"可喻。

次解"绿帽"之谑。此问虽戏,却可溯《金瓶梅》之典。然茶道贵和,《礼记》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以茶喻情实乃皮相之见。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致清导和",岂可混同市井笑谈?

中日茶道之异,尤见文化分野。日本蒸青之法,实承唐时径山寺茶宴遗风。然《东溪试茶录》载宋人已尚炒青,遂成"杀青不同,风味殊绝"之局。日本覆下栽培,暗合《齐民要术》"蔽荫"之法,然其抹茶道之"一期一会",终与华夏"茶禅一味"异趣。

至若茶名之疑,当知《尔雅》训诂之妙。安吉白茶实为绿茶,恰如《淮南子》"白马非马"之辩。茶名不带绿者,犹《诗经》比兴之法——龙井喻形,毛峰状貌,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工艺之问最见根本。《茶录》明言:"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今之杀青即古之"蒸之",干燥即"焙之",此二者乃承《茶经》"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七经要义。

末论"绿茶婊"之喻,实令老夫扼腕。《颜氏家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今人反以嘉木喻恶,岂非《楚辞》"兰芷变而不芳"之叹?茶本清物,《茶疏》谓其"能诵《离骚》,能对君子",奈何污名若此?

结语:诸问虽奇,皆关茶道。愿诸君饮茶时,思卢仝"七碗吃不得也"之旷达,慕皎然"三饮便得道"之超然,莫负这"瑞草魁"之清誉。茶道千年,终归"清、敬、怡、真"四字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