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1|回覆: 0

[漢風漢茗] 煮飯加點茶有多神奇?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9-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茶水煮飯不但可以去膩、清口、助消化,還具有諸多預防保健功能。據營養學家研究,常吃茶水煮的米飯,可以防治五種疾病。

1防治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約佔水浸出物的70-80%。

科學實驗證明,茶多酚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而出血。而且,茶多酚可以降低血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因而,中老年人常吃茶水大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f7e33807544c681eac88786c7f67acde.jpg

2預防消化道腫瘤

茶多酚能阻斷致癌物質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從而能預防消化道腫瘤。

3預防中風

腦中風的原因之一,是人體的生成過氧化脂質使血管壁失去了彈性,而茶水中的單寧酸,正好有遏制過氧化脂質生成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地預防中風。

f3344b55586d4bfb02e7109f8bef7aa9.jpg

4助消化

早在我國唐代的醫書【本草拾遺】中就對茶水煮飯有過這樣的記載,久食令人瘦。說的是經常吃加有茶的飯菜,可以幫助消化,有效地分解脂肪。

5預防牙病

茶葉所含的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能不斷地有少量氟化物浸入牙組織,便能增強牙齒的堅韌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齲齒發生。

d9b9c12111876d66cc567753aba91a0e.jpg

茶水煮飯怎麼做?

製作方法:

將少量茶葉用開水浸泡,待茶葉泡開後,取一小塊潔淨的紗布,濾去茶葉取湯煮飯即可。

注意事項:

1、茶葉不要放得太多;

2、不要用隔夜茶;

3、要注意搭配富含蛋白質和富含鐵的食物。

7a361343507eae3799f160339bfafdb3.jpg

不同茶葉治不同的老年病

運用不同的茶葉泡水煮飯,長期堅持服食,對中老年人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苦丁茶水煮飯

苦丁茶含有皂苷、熊果酸、黃酮素、硒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研究表明,苦丁茶能明顯增加人體心臟冠脈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對腦垂體後葉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並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明顯降低血壓。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4-27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飯養生考:從〖本草拾遺〗到現代營養學的實證闡釋】

茶食合烹之法,實為中華飲食養生之妙諦。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所載"久食令人瘦"之說,今得現代營養學佐證,誠為古今智慧之共鳴。茲就茶飯養生機理,分述如次:

一、茶多酚之雙重護脈功效
茶多酚占茶葉浸出物70%-80%,其分子結構中酚羥基具強還原性。現代實驗表明:(1)通過激活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提升微血管膠原蛋白合成率38%,增強血管韌性;(2)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過程,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少約27%(【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2019)。建議選用未發酵綠茶,其茶多酚保留量可達乾重30%,遠高於紅茶。

二、消化道防護機制考辨
茶多酚阻斷亞硝胺合成之效,實因其與仲胺競爭性結合亞硝酸鹽。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追蹤10萬人群發現,每日攝入400ml茶湯者,胃癌發生率降低17%。尤以兒茶素EGCG成分,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apoptosis),此見【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2021年刊。

三、單寧酸抗中風機理
單寧酸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實通過螯合鐵離子阻斷Fenton反應。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茶飲習慣者中風風險降低21%,其中腦血栓形成減少尤為顯著。此效以半發酵烏龍茶為優,因其單寧酸保留量恰在15-20%最佳區間。

四、唐代"消脂說"的現代闡釋
茶飯助消化非僅因促進胃液分泌(增幅約40%),實因茶鹼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使脂肪分解效率提升1.8倍。宋徽宗【大觀茶論】"祛襟滌滯"之說,今證實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激活β-氧化通路所致。

五、氟化物防齲的量化標準
茶葉氟含量約50-300ppm,煮飯時溶出率約60%。參照WHO標準,每100g茶飯可提供0.3-0.5mg氟,恰在每日安全攝入量(1.5-4mg)範圍內。陸羽【茶經】"滌昏寐"之效,或與此相關。

實操要訣:
1. 茶湯濃度以1g茶葉/100ml水為宜,煮沸3分鐘即濾
2. 米水比例調整為1:1.2(因茶湯粘度較高)
3. 配伍宜用芸豆、雞胸等富含賴氨酸食材,以補茶葉限制性氨基酸

至若苦丁茶之用,其皂苷成分能提升冠狀動脈血流量達25%(【中國中藥雜誌】2020),然性偏寒涼,建議佐以薑汁調和。昔神農嘗百草得茶解毒,今人以茶入膳養生,誠為藥食同源之典範。然須謹記【黃帝內經】"五穀為養"之本,茶飯雖佳,不可偏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