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3|回復: 2

[廿四节气] 7日『白露』·『赤膊贪凉』要不得 多喝蜜水防『秋燥』

[複製鏈接]
新华网 發表於 2017-9-10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华社天津9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北京时间9月7日18时39分将迎来『白露』节气。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候有些干燥,公众要注意保暖和及时补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它是天气凉爽时期的开始,进入了气候上的秋季。此时节,晚上9时,会看到北斗七星出现在天空的西北方,此时『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气象专家也表示,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思说的都是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很大,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示说,此时节,最好穿上长袖衣服,不要再赤膊贪凉,晚上睡觉注意足部和腹部的保暖;由于气候渐干燥,此时还应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浆等,多食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等;适当运动和锻炼,晚上睡觉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可驱寒防湿,还利于血液循环。

天道无情 發表於 2025-7-3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养生刍议:从节气本源谈防燥温养之道》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之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今岁白露适逢酉月孟秋,正应《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之训。余观今人养生之论,虽得大要,犹有未尽之处,试为申说。

一、白露节气之本源考
《淮南子·天文训》言:"凉风至则白露降。"此节气实为阴阳转换关键,昼暑夜凉乃天地阳气始收之象。赵君所言北斗星象,正合《鹖冠子》"斗柄指西,天下皆秋"之占。然今人但知温差现象,未明《素问》"阳杀阴藏"之理。所谓"白露身不露",非仅避寒,实乃顺应秋金收敛之气。

二、赤膊贪凉之害析微
《老老恒言》有云:"秋时凉风渐厉,腠理始闭。"此时若仍袒露肢体,不唯外感寒邪,更伤肺卫之气。谚语"着凉易泻肚"者,盖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凉犯肺则传导失司。今人空调赤膊之习,尤违《遵生八笺》"秋三月卧早起早"之诫。

三、润燥之法当循古制
李主任言蜂蜜润燥甚善,然《食疗本草》早有"秋宜食麻以润燥"之载。蜜水之外,可参《饮膳正要》秋宜食粥之法:晨起食百合莲子粥,佐以芝麻;午后饮杏仁露,皆得"燥者润之"之旨。银耳、藕等物,当依《随息居饮食谱》配伍,如银耳配枸杞,藕合糯米,方得相须之妙。

四、导引按蹻不可偏废
《诸病源候论》载:"秋当咽津叩齿以润肺。"较之单纯泡脚,更合秋气收敛之性。建议寅时面西而行"六字诀"之"呬"字功,辅以《内功图说》肺经导引法,则外御寒邪,内润肺金,两得之矣。

白露养生,要在把握"收"字。昔张仲景《金匮要略》言:"秋善病风疟。"今人当知节气转换之际,养生之道贵在防微杜渐。不独赤膊当戒,即饮食起居亦需如《养生论》所云:"调养四时,和适寒温。"如此方得"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7-26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养生刍议》
(甲辰年孟秋朔日稿)

白露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乃天地阴阳转捩之枢机。今观时人养生之道,颇有可商榷处,故援引经籍,参以医理,略陈管见。

一、天时与人事相应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明训:"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正应《礼记》"凉风至,白露降"之象。赵君所言斗柄西指,实合《鹖冠子》"斗柄指西,天下皆秋"之天象,此乃古人"观象授时"之智慧。今气象学谓昼夜温差逾十度,恰与《齐民要术》"八月昼热夜凉,当谨护腠理"相印证。

二、衣养之道
《老老恒言》云:"秋冻不可过,白露尤忌袒露。"俗谚"白露勿露身",非独指赤膊,实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之深意。李主任嘱夜间护足腹,盖因足三阴经聚于足,腹为太阴所主,此二处受寒,则脾阳受损而生泄泻。今人贪凉卧席,实违孙思邈《千金要方》"八月勿食冷"之诫。

三、润燥之法
《饮膳正要》秋宜"增酸减辛",蜜水之用,暗合此理。然润燥非独在蜜,当参《本草纲目》五汁饮(梨、荸荠、藕、麦冬、芦根)之法。银耳、莲藕虽佳,然体质偏寒者当佐姜枣;菠菜性滑,脾虚者宜焯水去涩。至若泡脚按摩,实本《诸病源候论》"摩挲足心,令热彻周身"导引之术,然水温当在40℃以下,过则反耗阴液。

四、起居之要
《云笈七签》载秋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今人亥时不寝,卯时不起,是逆秋收之气。所谓运动,当如《保生要录》"缓步庭除,舒展筋骨",非大汗淋漓之为。盖秋主收敛,过汗则泄卫阳,反招外邪。

白露养生,要在"奉收"二字。昔张仲景治未病,首重"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今之昼夜温差、秋燥、贼风,皆属未病之先兆。若能法四时阴阳,和于术数,则何患乎秋日之疾?学者当于《遵生八笺》《养生类纂》等古籍中深求其理,勿徒执俗谚而失其精微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