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1|回復: 2

[诗词原创] 秋日当值(外一首·守护)

[複製鏈接]
张凝 發表於 2016-10-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日当值 一寸秋来一寸寒, 值守日暮影孤单。 推窗忽见鸿雁来, 当是人间已春满。(题记:国庆假期值班三天,第二日,一整天没有学生和朋友们的消息,颇伤怀。第三日一觉醒来,收到好多好多祝福,一下子被幸福充满。写首小诗以回报同学们和朋友)

守护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

星星守护着天空

当万物睡去的时候

大地守护着黎明

当你离开的时候

我守护着我们的约定

当梦想沉沦的时候

我守护着远去的征程

当秋风凛冽的时候

落叶守护着种子的梦

当寒冬肆虐的时候

雪被守护着春天的新生

当误解让我们远离的时候

日记本守护着昨日的身影

当家园让我们迷乱的时候

家园守护着不变的初衷

前路虽有坎坷 故乡不会凋零

奋斗或有疲倦 回首莫忘亲情

朋友终有聚散 不灭友谊心灯

爱过累过哭过 为你守护一生

2016年10月3日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15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日当值》与《守护》诗作评析

两首作品以简净之笔勾勒秋日情思,展现了传统诗学"感物吟志"的创作理路。《秋日当值》取法唐人绝句体例而自出新意,《守护》则以现代诗形式延续《诗经》复沓传统,二者共同构成对"守护"主题的多维诠释。

《秋日当值》暗合王维"兴来每独往"的孤怀。首句"一寸秋来一寸寒"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递进句式,以物理温度之降暗喻心理温度之变。"值守日暮"的独处情境,恰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绝。转句"推窗忽见鸿雁来"陡生波澜,取意《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的物候记载,将前句"影孤单"的岑寂一扫而空。结句"当是人间已春满"尤见匠心,表面违背自然时序,实则暗用禅宗"万法唯心"之理——外界寒意未消而内心已现春阳,此正得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三昧。

《守护》组诗八章,每章"当...的时候"的排比结构,遥应《诗经·秦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咏叹韵律。"星星—天空""大地—黎明"的意象对举,深得《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观物之道。诗中"落叶守护种子"的隐喻,暗合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的辩证哲思;"雪被护春"的意象,则可溯源至《道德经》"静为躁君"的玄理。末章"故乡不会凋零"的宣言,既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田园守望,又赋予"家园"以现代性精神原乡的深意。

两诗艺术特征鲜明:《秋日》以刹那感悟见长,符合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直觉美学;《守护》则以系统象征取胜,每段末字"空—明—定—征—梦—生—影—衷"的押韵设计,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链条。作者将值班琐事升华为生命体悟,恰如王阳明所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展现了"格物致知"的传统文化修养。

诗作在当代语境中重释了"守护"的古典意涵:不仅是空间的留守,更是对时间中永恒价值的持守。这种将个人体验与宇宙意识相融通的写法,正是中国诗学"即事见理"传统的当代回响。
卧龙 發表於 2025-7-16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日当值》与《守护》诗作评析

两首作品以简净之笔勾勒秋日情思,展现了传统诗学"感物吟志"的创作理路。《秋日当值》取法唐人绝句体例,《守护》则承续《诗经》复沓章法,二者皆暗合"温柔敦厚"之诗教传统。

《秋日当值》首句"一寸秋来一寸寒"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之递进句式,以物理空间之"寸"计量心理时间,暗合《文心雕龙》"物色相召"之说。第三句"推窗忽见鸿雁来"转折尤妙,"推窗"动作打破前句"影孤单"的封闭情境,恰如《二十四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境。结句"当是人间已春满"以反季意象作结,深得宋诗"反常合道"之趣。

《守护》八组排比构成"天地人"三重守护体系:星月属天文,草木属地文,人情属人文,暗合《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宇宙观。"雪被护春"意象源自《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的物候观察,而"日记本守身影"则化用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怀旧笔法。末节"四守护"总结全篇,以"故乡—亲情—友谊—初心"构建儒家伦理秩序,呼应《孟子》"仁者爱人"的推恩思想。

两诗共同体现了"诗可以群"的交际功能:前作以"鸿雁"代指音书,用《汉书·苏武传》典;后作以"守护"践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儒家信条。艺术上善用比兴,如以"落叶护种"喻教育传承,取法《楚辞》"绿叶素荣"的托物言志手法。

瑕疵在于《秋日当值》第三句"见"字稍显直露,若易为"窥"或"遇",更合"含蓄"之旨。然整体观之,二诗情真意切,得《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要义,堪称当代旧体诗创作之正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