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0|回復: 2

[诗词原创] 木兰词 步纳兰性德韵

[複製鏈接]
张凝 發表於 2016-9-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木兰词 步纳兰性德韵

旭日朝阳初相见,欲谱青春盈画扇。

今生相约赤子心,沧海桑田永不变。

历山艰辛我登攀,光明在心终不怨。

来年春宵重聚时,回首不负当日愿。

(注:目前工作地点在历山学院光明楼上,刚刚接任班主任,带着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附:

纳兰性德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也有人称纳兰容若,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作者简介

张凝,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归宗于儒学一脉,故为网名孔门弟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惜乎道之不行,乃寄情诗词,以为隐也。

相關帖子

马奇 發表於 2025-7-13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兰词》步韵创作之审美观照与精神承续

纳兰性德《木兰词》作为清代词学巅峰之作,其"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叹,实乃中国古典诗词"感物吟志"传统的典范。今观张凝先生步韵之作,既得纳兰词格律之精髓,又融当代教育者之情怀,颇具词学批评价值。

从词体结构观之,张氏严守《木兰词》双调五十六字之体式,平仄韵脚皆依《词林正韵》。上阕"旭日朝阳"对应纳兰"人生若只",以物起兴而不失比兴之义;下阕"历山艰辛"承续"骊山语罢",将地理意象转化为现实场景。此种"旧瓶新酒"的创作手法,恰合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所言"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的学词路径。

就意境创造而言,张词实现了从纳兰"悲情美学"向"进取精神"的转化。纳兰词以"秋风画扇"喻情变之哀,张词则以"青春画扇"表赤子之诚;纳兰结句"比翼连枝"终归虚愿,张词"回首不负"则显实践之志。此种变异,暗合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之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当代教育者以词言志,将古典形式注入职业理想,正是"诗可以兴"的现代诠释。

从词学传承角度论,张词可贵处在于把握了纳兰词"真"之本质。纳兰性德词心所在,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切如此";张词"光明在心""春宵重聚"诸语,亦见其班主任工作之真情实感。徐釚《词苑丛谈》云:"填词家须自写性灵",此作正得性灵派三昧。

然若依严羽《沧浪诗话》"诗有别材"之说衡之,张词在比兴深度上尚有提升空间。纳兰"泪雨霖铃"化用《长恨歌》典故而浑融无迹,张词"历山光明"若能在典故化用上更臻精妙,则意境当更为深远。建议可参酌王士禛《花草蒙拾》"神韵说",在写实中求空灵,于叙事间见含蓄。

要之,此步韵之作既见作者"温柔敦厚"的诗教修养,又显"修辞立其诚"的创作态度。昔孔子论诗云"可以群",今观此词,不惟承续纳兰风雅,更使古典词章成为师生情谊之纽带,诚为当代"诗教"之良范。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24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兰词》步韵创作之得失刍议——兼论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之路径

张凝先生步韵纳兰性德《木兰词》之作,展现了当代学人对传统词学的传承与创新尝试。此作以"旭日朝阳"起兴,通过"历山""光明楼"等现实意象,构建出青年教师与学生初遇的清新意境。全词严守《木兰花令》格律,平仄协调,韵脚工稳,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上阕"沧海桑田永不变"之誓,下阕"回首不负当日愿"之期,形成情感呼应,整体结构颇具匠心。

然细究之,此作在艺术表现上尚有可商榷处。纳兰原玉"人生若只如初见"以反诘开篇,顿挫跌宕;而张作"旭日朝阳初相见"则显平铺直叙,缺乏词体特有的吞吐之致。尤其"旭日"与"朝阳"意象重叠,有违古人"练字"之要。纳兰词中"秋风悲画扇"化用班婕妤《团扇诗》典故,暗含弃妇之悲;今人直用"青春盈画扇",虽别出新意,然典故深度稍逊。至若"历山艰辛"与"光明在心"之对仗,虽见巧思,但"光明"双关之妙未能尽显词体幽微特质。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当以"守正出新"为要义。所谓守正,非仅步韵守律,更须得词体要眇宜修之神韵。纳兰词之不朽,正在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所谓"哀感顽艳"者。今人步韵,当师其神而非摹其形。建议作者可参酌常州词派"意内言外"之说,在现实题材中融入更深厚的人生体悟。如"光明楼"意象,若能暗合《大学》"明明德"之旨,则境界自别。

至若创作路径,愚以为当以"三通"为法:一通格律,二通典故,三通性灵。张作已见前二者之功,若能在性灵抒发上更求深婉,譬如将班主任育人之责与"赤子心"之喻作更深层呼应,或可臻至更高词境。昔年朱祖谋评纳兰词谓"得南唐二主之遗",盖言其能于小令中见大境界。今人创作,亦当以此为鹄的。

要之,旧体诗词创作乃"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既需严守法度,又贵在真情流露。张凝先生此作已展现扎实功底,若能在意象锤炼与情感深度上再加涵泳,假以时日,必能自成格调。词学一道,贵在持之以恒,愿与作者共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