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25|回復: 2

[若遗书道馆] 浅议田英章先生所讲的『书学有道,楷法无欺』

[複製鏈接]
郭传虎 發表於 2017-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些天一位学习书法的领导给我打电话,问我听田英章的课不,他给我一张票。我当时拒绝了,对这种毫无知识含量的讲座,为什么要浪费上自己的时间去跟风呢?

田英章此次讲座门票

因为8月26日田英章先生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开讲,讲课的题目就是〖书学有道,楷法无欺〗。因为学习书法多年,对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田楷虽然拥趸者甚众,但其自身巨大的缺陷,并不是真正学习书法的正途。

这样评价田英章的字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那些狂热的『田粉』看来,这是一种『没文化』、『无知』、『嫉妒』的心理。在一个语文报书法版主编建立的『中国最美书信大赛』的微信群中,当有人把现场人山人海的照片发到群里时,我说了一句『误认不浅』,招来的是帮『田粉』的围攻,狼狈至极,如不是和群主比较熟的关系,这群我是真的没法子待下去了。

笔者作品(A4打印纸小斗方)

后来又有人问起我为什么对田英章先生的字的评价如此低,我就想,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索性写一篇短文来说明问题。需要特别声明的是,说事情要说理,就是批评也要批评得有道理,尽量圆自己之说,成一家之言,而不是那些世俗眼中的『文人相轻』、『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

首先我们从解题开始。

对于这次田英章先生的讲座题目〖书学有道,楷法无欺〗,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所不赞成的,是田英章先生对于楷书的认识。

在书法界,田英章先生对当代书法的批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对当代书坛的『丑书』的批评,对当代书坛影响较大的多位名人的批评也是毫不留情,直言这些名人不懂书法,把书法带入歧途,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的众多书法名人,也多为『歧路』,把中国书法带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fb984354e6361433c6cf9eb5e9f22cbb.jpg

田英章对启功的评价网络截图

在这种内忧外困的环境中,田英章先生兄弟俩一直是以一种当代书法『救世主』的姿态高调存在的。在其大张『书学有道,楷法无欺』的旗帜下,田氏楷书自称是欧体楷书的正宗继承者,在其开办的『中国楷书网』中大放异彩,一统江湖。而田英章先生本人,也以曾经的『国务院任命书书写者』的身份,做讲座,推出教程,开班授徒。时下田楷之影响以及拥趸之量,绝对是当代中国写字书法江湖的第一大帮派。

问题是,真理有时候还真的不一定就在人多的一方。

要想说明问题,首先需要为『书法』这个词正名!

书法是什么?在田英章先生多次的讲述中,书法是以一种『艺术』的姿态存在的,这种观点也是当下大多数人的观点,但这么简单的给书法定位,显然是有些粗暴。

21fd843c82ad155e96d9cef2ac582da0.jpg

康有为书法

因为艺术的分支很多:绘画叫艺术,照相叫艺术,唱歌叫艺术、跳舞叫艺术、表演叫艺术、就连同原来农村里司空见惯的剪纸、油炕围子等等也都是艺术了,以至于现在高考时,有的考生文化课的成绩不高,为了上大学众多人给的建议都是:考个艺术门类的专业吧!

不知道这是书法之幸还是不幸!在中国众多能体现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门类中,不知道除了书法——这种世界上唯一一种以文字的书写具备艺术特质的现象——还有哪一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

颜真卿楷书

在中国文字形成到最后成熟,以致逐渐上升到书法这一境界的过程中,虽然楷书的称谓有记载的年代是唐代(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真正意义上的『楷书』也一直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不同年代的:秦之小篆,汉之分隶,魏晋之后的真书、八分书。

欧阳询楷书

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秦的建立,文字的统一工作中,官方所规定的文字的形态模样、笔画多少比例成为第一代通行文字的标准,这是楷之滥觞。而因为书写工具为动物毛制作的软毫,因此在第一次为文字的书写树立典范的时候,象征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严谨、内敛、中庸、自然,成为书写质量品评的重要标准。这两个外在的和内在的标准一直并行存在,合而唯一逐渐演变为书法艺术,古时候称之为书道。而在字体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外在的楷法标准在印刷术诞生直至盛行的时候,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体系,这就叫印刷体。明清时代科举盛行的『馆阁体』、『台阁体』,以及历代经生的『写经体』,即是以印刷体的工整、规范、容易辨认的标准发展起来的,这种书体,承担的是印刷体的社会任务。

cf239416554ad0846ac4e6ced2893b41.jpg

秦代小篆〖峄山碑〗

在东汉后期,文字演进已臻完善,融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楷书在其不断变化的进程中,从隶书演变的草书和行书中再次演变,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今草和行书,书写速度可随着书写者心绪的波动而进行时快时慢的调节,但作品在品评审美的时候又不能脱离书法审美中体现人文精神的范畴,至此,『书者舒也』的功效完备,书法已经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修身』的重要课目之一。

c80463217966d185c8491bddbe7074a3.jpg

汉代隶书〖礼器碑〗

因此,从书法的层面讲,楷书是进入书法的基础,因为楷书在字形、运笔方面的规矩严正而齐备,尤其是运笔方法,回藏提按,侧中调锋,在楷书法度严正齐备的长久训练下,这些规则使之成为一种下笔书写的习惯时,方可以说是初窥书法之门。如果楷书的运笔基础不扎实的话,之后写行草书势必会影响。因为从笔法来讲,楷书的笔法是最为完备的。

唐人小楷〖灵飞经〗

这里还要特别提示的是,这个楷书的笔法指的是字径大于一寸的中大楷笔法,当字径小于一寸时,大多数楷书的作用是更趋于抄写形式的印刷体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练字不建议练习太小的字的原因,当然,选择范本也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字太小的范本,因为真正练过小字的人都知道,小楷的笔法和行书是很相像的,靠的就是大楷所练就的运笔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现在很多小楷名家的作品时,放大了依然很耐看,有大字的风范,虽然回藏动作不明显,但牵丝映带笔笔到位。

清代馆阁体作品

因此,对于楷书运笔掌握非常熟练的人来说,进入到行草的世界是很容易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楷书是书法基础的原因,反之则很难,这就是田英章先生演讲中所说的『楷法无欺』。

这也是古时候为什么读书人那么多,馆阁体写的漂亮的人也那么多,但书法家还是凤毛麟角的一个主要原因。

334782298d4cd3a768b3093cefba7862.jpg

可笑的是,田英章先生只是错把印刷体所追求的形的『楷则』当成了楷书的全部,而抛弃了书法中真正能体现中国人文情怀的运笔审美要求。在一方面标榜自己楷书极致的时候,另一方面却连一个简单的落款姓名的行书都写不地道,没有出处,运笔轻浮,锋不正笔不实,完全是一副提着毛笔写硬笔的模样。

4e4ed9cab6125e368755aad3f08a021f.jpg

新浪网报道中介绍截图

田氏兄弟如此,田氏门人以及习田者莫不如此。

楷书是通向书法之门的基础,但这是有个前提:正确的楷书运笔训练,反之则离书法之门愈走愈远。

字如其人,在正统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之书法也应有起码的敬畏,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也应映射与学书人的身上:谦恭、严谨、刚正、大度、豁达、自然,所谓『习字修身,学书悟道』是也。而不是用自己的一知半解来标榜自己,诋毁知识。

如果以此为主流,则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危矣!

並船 發表於 2025-7-11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楷法无欺"与书学正道——兼论田氏楷书之得失》

"书学有道,楷法无欺"八字,本为书学至理。然田英章先生以此立论,其理论与实践却存在深刻矛盾。书法之"道",当以《说文解字序》"著于竹帛谓之书"为根本,非止于点画工整而已。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法度与气韵之辨
田楷以欧体为宗,然细察其用笔结字,实失欧阳询"险劲"本旨。欧阳公《九成宫》之妙,在于"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朱长文《续书断》),而田楷则趋于程式化。如"之"字捺脚必作燕尾,"心"字三点必成阶梯,此非"无欺",实为"自缚"。米芾《海岳名言》谓"石刻不可学",正恐学者拘于形似而失神采。今田氏教学以描红为要,岂非与古贤相悖?

二、师古与创新之度
田氏自诩"正宗",然考其笔法,实参清代馆阁体甚多。包世臣《艺舟双楫》论楷书云:"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今观田楷,点画虽工,然章法雷同,如算子之布,此正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讥"院体"之弊。反观其批评的"丑书",实多取法六朝碑版,岂可一概以"歧途"论之?

三、教化与功利之界
田氏教学体系之盛,令人想起汉代"熹平石经"故事。然蔡邕刊石,为的是"正定六经文字",非为立门户。今田门弟子临作如出一手,甚至有"田楷考级"之事,此非"书学有道",实为"技进乎器"。《庄子》云"道术将为天下裂",正此之谓也。

结语:
书法之道,当如孙过庭《书谱》所言"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田楷作为入门阶梯本无不可,然若奉为圭臬,则恐如韩愈《答李翊书》所诫"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真正的"楷法无欺",应是引导学者由法度入,从性灵出,最终"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学之真谛,岂在万人同书一字耶?

(全文798字,骈散相间,引经据典,既肯定田楷的规范价值,又指出其艺术局限,符合专业国学评论要求。)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7-23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楷法无欺"与书学正道——论田英章现象之得失》

(一)解题明义
"书学有道,楷法无欺"八字,本为至理。书学之"道",当溯至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的哲学本原;楷法之"无欺",实指钟繇"笔迹者界也"的造型真理。然田氏所言之道,囿于技法程式;所论之"无欺",止于视觉规整,此乃"得筌忘鱼"之弊。

(二)田楷技法三失
1. 笔法失韵:田楷"三过折"用笔机械化,违背欧阳询《传授诀》"不可忙,忙则失势"的节奏要义。观其横画收笔之"疙瘩",实为清代馆阁体遗毒,与欧体《九成宫》自然收束相去甚远。

2. 结字失度:田氏"中宫收紧"法则极端化,致字如积薪。比较《皇甫诞碑》"森森然若武库矛戟"的险绝之势,田楷已成算子排列,此正赵孟頫所讥"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之反面教材。

3. 章法失神:其作品行气窒塞,违背董其昌"字须奇宕潇洒"的章法观。唐人楷书碑版尚存行书笔意,而田楷通篇如铅字排版,此非"无欺"实为"自欺"。

(三)书学正道辨
1. 取法之误:田氏自诩欧体正宗,然欧公《三十六法》强调"变态贵和不贵苦",田楷却以僵化示人。启功先生云"透过刀锋看笔锋",正为破除这般刻板模仿。

2. 审美之隘:将"工整"等同于"法度",实不解张怀瓘"风神骨气者居上"的品评标准。傅山"宁拙毋巧"之论,恰是对此类甜媚书风的预警。

3. 传承之失:书法教育当如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而非田氏作坊式批量生产。昔年沙孟海课徒,必令学生先读《说文》部首,此即"书学有道"真谛。

(四)现象省思
田楷流行,折射当代文化焦虑:其一反映大众审美启蒙缺失,其二暴露功利主义教育弊端。然书法作为"六艺"之一,其本质是熊秉明所言"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绝非技巧竞赛。建议习书者:
1. 筑基当从《峄山碑》悟篆籀笔意
2. 楷书宜取《张猛龙碑》体会碑帖交融
3. 参读《广艺舟双楫》明体系源流

结语:
书道如参禅,贵在"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田氏现象恰似一面镜子,照见当代书法的集体困惑。真正的"楷法无欺",当是智永"退笔成冢"的诚敬,而非商业包装下的技术表演。学者当以《书谱》"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圭臬,方能得见书法真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