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0|回复: 1

[中医理论] 跟师高建忠体会“用药如用兵”

[复制链接]
马晶鑫 发表于 2017-9-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山西中医药大学高建忠老师临证,极擅治咳,在其著作中也多处谈及治咳。跟师熏陶日久,笔者对治咳“用药如用兵”有深刻的感悟。

一日跟师出门诊结束后,高老师与我们聊“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恰好笔者治疗老家一咳嗽的患儿,收效欠佳,故向高老师请教。

马某,男,4岁。2017年3月4日初诊。患儿平素遇冷易咳嗽,反复发作。近日因饮食不节致吐泻,后出现咳嗽,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经他人介绍,其母邀笔者诊治。诊见患儿咳嗽1周,有痰,鼻塞,鼻流清涕,晨起发作性喷嚏,胃脘部不舒,不思饮食,大便日1次,量偏少,有荨麻疹病史。舌质红,舌苔白腻,脉象细缓。

处方:炒鸡内金9克,全瓜蒌9克,鱼腥草9克,地肤子6克,炒僵蚕6克,蝉衣6克,辛夷6克(包),生麻黄1克,桂枝1克,干姜1克,细辛1克,五味子3克,姜半夏3克,生白芍3克,炙甘草1克。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1~2小时温服。

药后患儿咳嗽未减,仍不思饮食,苔腻不消反增,令笔者很是费解,跟师抄方近两年高老师治疗咳嗽效如桴鼓,笔者治疗为何收效欠佳?

高老师看完病例后,在病例本上写“去地肤子,炒鸡内金改为12克。3剂”。药后其母来电诉:患儿咳嗽痊愈,纳食好转,舌上腻苔退去,精神佳,已经送去上学。笔者嘱其母亲予其儿少食寒凉性的水果,多吃蔬菜,均衡饮食。笔者很是惊奇,老师仅去一味药,微做调整,收效甚好。后笔者问及高老师原因,高老师说:“用药如用兵,权衡处方的寒热比例,对治疗很重要。”

在高建忠《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小儿为稚阳之质》篇写道:“小儿为纯阳之体人多熟知,而小儿为稚阳之质人多忽视。寒凉杂进(包括中、西医药物及民间习用之梨水等),阳气极易受损,常使邪伏极不易解,舍温通甚至温补,别无他法。”笔者思考后恍悟高老师所言“权衡处方寒热比例很重要”。针对这个患儿,笔者处方中寒凉药物比例过重,温化之力不足,故咳嗽不减,苔腻不消反增。

小儿药证直诀》有云:“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各脏腑的功能均属于不稳定的状态,药食均能对小儿脏腑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患儿素体本弱,加之“脾常不足”,因饮食不节及药物治疗,脾胃已伤。患儿遇冷易反复咳嗽,此时正为孟春,天气乍暖还寒,用药需顾及肺脾的功能,以小青龙汤加减温肺散寒,加大鸡内金的用量来健脾运胃,同时配全瓜蒌化痰消积通便,僵蚕、蝉衣、全瓜蒌取“升降散”之意,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鱼腥草、全瓜蒌清肺化痰,辛夷温通鼻窍,去地肤子,处方寒热比例恰当。

用药时审时度势,对医生治病很重要。在治疗患者时认真辨证,且了解药物的四气五味,并灵活运用,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效。(马晶鑫 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刘嘉玲好 发表于 2025-4-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用药如用兵"在小儿咳嗽治疗中的寒热权衡要义》

高建忠先生临证治咳之妙,诚得《内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之真谛。今观此案,尤见"用药如用兵"非虚言也。案中患儿四岁稚子,本属"稚阴稚阳"之体,而前医处方寒凉过重,致咳嗽缠绵,苔腻不化,此正犯《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之戒。

细究原方之失,其弊有三:其一,鱼腥草、地肤子、僵蚕、蝉衣等凉药共占七味,而温药仅麻黄、桂枝等五味,寒热比例失衡,如《伤寒论》所谓"寒热错杂,攻补失序";其二,鸡内金用量不足,难振中州脾土,《本草求真》明言"鸡内金能消水谷",脾运不健则痰湿难化;其三,未遵钱乙"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凉"之训,孟春寒气未消而过投凉药,如雪上加霜。

高师去地肤子而增鸡内金之改,实具四两拨千斤之妙:一则减其寒凉,暗合"热因热用"之旨;二则强化运脾,取法《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三则保持小青龙汤"姜辛味"核心结构,护其稚阳。此正《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之体现。

尤当着眼者,乃高师对"稚阳之质"的深刻把握。《临证传心》所言"舍温通别无他法",实本于《景岳全书》"小儿阳气未充,最宜温养"之论。患儿遇冷即咳,显系肺脾阳虚,此时若执"炎症"之说而肆用寒凉,无异于"伐天和"。改方后温药占比由31%升至38%,看似微调,实暗合"少火生气"之机。

今之医者治小儿咳,多囿于"炎"字而滥用寒凉,殊不知《幼幼集成》早有"小儿咳嗽,大半由胃寒而肺受之"之诫。此案启示吾辈:处方当如排兵布阵,寒热为经,补泻为纬。高师所谓"权衡寒热比例",实为《孙子兵法》"知己知彼"在医道中的妙用——既要明辨病机之寒热虚实,更要洞察稚子体质特点。

临证若此,方可谓得"用药如用兵"三昧。医者当以案为镜,于寒热进退间见真章,始不负"幼科非哑科"之重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