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6|回復: 1

[中医理论] 逆流挽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複製鏈接]
陈博 發表於 2017-9-5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仲景用葛根汤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表邪内陷之下利的大法。下面介绍一个中医药治疗痢疾的例子。

患儿13岁,男,因暑假游玩饮食不洁后,突恶寒发热、腹痛腹泻、下赤白冻,每日5~6次余,里急后重,体温达40℃以上,舌红,苔白根黄腻,脉浮数。到儿科就诊,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点滴,出现红疹,瘙痒,及时停止给予抗过敏对症处理,患儿父母要求中医药会诊。

患者湿热食滞夹时邪,更夹外感而发,所谓表里俱变。治法清里解表,表里同治,表解则里自和。方药以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

羌活、独活、柴胡、枳壳、桔梗、甘草、黄芩、茯苓、木香、前胡、玉竹各10克,川芎6、炒米仁30克、生姜3克。3剂,水煎服用,日1剂频服。

服上方后,恶寒发热退,大便次数减少,1日转为2次。

上方加黄连3克,再服用3剂,大便完全正常,查大便常规无异常。

人参败毒散原用来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声重,风痰咳嗽,及时气疫疠,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以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薄荷、生姜,辛温解肌发汗,散寒祛风而治寒热头痛;茯苓、桔梗、前胡、枳壳苦辛温甘淡,行气化痰而治咳嗽;人参补正气而祛邪,甘草协调诸药而发表,是正气旺邪从汗解。今用此方,乃痢由外邪内陷所致,故用以发汗解肌,使邪仍从表解,故称之为『逆流挽舟』之法。更加黄芩、黄连清里热,木香性气滞,炒薏苡仁补中和胃,使毒在表从外泄,毒在里者从内清,不治痢而痢自愈。(陈博 浙江省衢化市衢化医院)

(注:文中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8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之临证阐微》

逆流挽舟法,本于仲景《伤寒论》"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之旨,以葛根汤解表升清,俾表邪外透而里滞自化,诚为表邪内陷下利之圭臬。今观此案,患儿暑月感邪,表里同病,外见恶寒发热、脉浮数,内蕴湿热滞下,发为赤白痢疾。西医抗感染未效而见药疹,转投中医,正合"逆流挽舟"之机。

案中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深得法度。羌独活辛温达表,柴胡、前胡宣透郁热,合川芎、生姜辛香走窜,开玄府而逐表邪;更以枳壳、桔梗升降气机,苓、苡渗利湿热,佐黄芩、木香清肠调气。全方表里双解,使陷里之邪仍从表出,恰如逆水行舟,挽邪外透。

此法之妙,尤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叶天士语)。患儿苔根黄腻,故加炒米仁、茯苓导湿下行;后入黄连3克,取"通因通用"之意,清余热而固疗效。昔喻嘉言谓"外疏通则内畅遂",此案表解里和,正应其理。

要之,逆流挽舟非独治痢,凡表邪内陷之泄泻、湿温,皆可宗此。然须细辨表证存在,若纯里无表,或阴伤热炽者,又当慎用。学者当师古法而不泥古方,如此案之化裁,可谓善用经方者也。

(全文498字)
有道乌青 發表於 2025-7-29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之表里双解机理》

盖痢疾一证,古称"肠澼"、"滞下",其病机多由外邪内陷、湿热积滞搏结肠道所致。张仲景《伤寒论》首倡"逆流挽舟"之法,以葛根汤解表清里,示人治痢当辨表里传变。今观此案,患儿暑月感邪,表见恶寒发热、脉浮数,里现赤白下利、苔黄腻,正是表邪未解、湿热下迫之典型证候,与仲景"太阳阳明合病"之旨暗合。

一、法遵古义而活用经方
人参败毒散本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伤寒时气之剂,本案取其"逆流"之妙:羌活、独活辛温达表,开太阳之闭;柴胡、川芎疏少阳之枢,合前胡、桔梗宣肺气以提邪外出。尤妙在人参、茯苓、甘草固护中焦,使汗不伤正,深合"扶正达邪"之旨。更佐黄芩、木香清化湿热,薏苡仁健脾渗湿,体现"治痢当调气活血"(刘河间语)之则。

二、表里分消之枢机
此案精要在于"表解里自和":外邪束表则里气壅滞,徒清其里必致邪陷更深。故以辛温药物鼓荡阳气,使陷里之邪仍从表出,正如喻嘉言《医门法律》所言:"外疏通则内畅遂"。待表邪既解,复入黄连苦降,终成表里双解之功,此即"逆流挽舟"法度所在。

三、古今印证与临证启示
考《温病条辨》治痢亦有"逆流挽舟"变通,如荆防败毒散治疫痢。本案师古而不泥古,去原方薄荷之辛散,加玉竹护阴,契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更以炒薏苡仁代人参,防暑湿壅补之弊,可见辨证之精微。

要之,治痢非徒攻下清热,当察邪之进退。若见表证未罢而早投苦寒,无异"闭门留寇"。仲景逆流之法,实为表里同病立法,后世扩展于痢疾初起兼表者,诚可谓"善师古方者,必通其意而不执其方"。然现代临床运用,尤须谨守"脉浮数、苔腻未化"之辨证要点,若纯里热炽盛者,又当从白头翁汤法,不可拘泥一隅。

(按:文中方药配伍比例及加减法,需据四诊合参调整,不可执方疗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