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90|回復: 2

开天辟地 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丛书·一场寻根问源的集体跋涉 ...

[複製鏈接]
光明日报 發表於 2017-8-31 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829_009

20170829_009

『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中的作品。新华社发

20170829_010

20170829_010

唐代〖伏羲女娲绢画〗 卢旭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70829_011

20170829_011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丛书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光明图片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一条长河,如今的上海,正汇聚起艺术界、学术界、文学界的名家新秀,奋力向这条长河源头的更深处进发,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上海书展上,〖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全套30册连环画绘本整体亮相,吸引众多读者在展台前流连。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原稿展』在现场同步展出,为读者近距离呈现部分作品原稿。

这是首次以原创连环故事绘本形式对中华创世文明的经典集中进行艺术表达。集结力量之强,创作风格之多样,引起瞩目。无论是学术历史文化的考释,还是原创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均体现了中国当代学术文化和艺术界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作成果,是对中华民族璀璨的上古传说及鲜明文化的一次再现,更是对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追本溯源。

首批连环画绘本完成时,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带着它们来到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接受孩子们的『检阅』,请孩子和老师一起提意见。施大畏说,选用连环画的形式,就是希望用最简单的创作工具做一次高雅的普及,把中国的神话故事讲清楚,让孩子们知道,祖先有多么了不起。

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016年初,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持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正式启动,立足开掘研究与中华民族起源相关的本土神话,旨在通过创作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

『正如古希腊神话之于欧洲文明,上古神话之于中华民族之魂,神话是各民族文化意识萌芽时期的创造,蕴藏着祖先对自然和世界的原始认识及丰富的想象。所有创世神话都回答了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古籍专家赵昌平担任这一工程文学专家组副组长,接过了学术文本创作的艰巨任务。坚实的学术文本将为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提供支撑。

这一项目涉及学术、文学、美术、雕塑、影视及动漫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探究文化之根。文学故事创作、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彩色绘本(连环画)创作三项率先启动。参加美术创作的,既有全国各地钟情于此的著名画家,也有中青年优秀画师。他们共同的心愿是在完成这项重大文化工程的同时,实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又一次腾飞,向社会奉献一批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梳理中华文明浩瀚的源头,热情讲述混沌时代英雄的故事,倾心体验祖先开创世界的精、气、神……此次整体亮相的30册连环画绘本,是这项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此外,中华创世神话文学故事脚本、学术研究文本基本完成,已签约大型主题绘画60余张,以大禹治水为题材的电影剧本也已创作完成,主题雕塑、叙事史诗创作正全面展开。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说:『这是中华文化培根固源的基础工程、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文艺复兴工程、新形势下振兴海派文化的龙头工程。上海有责任也有条件打造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文艺创作高地、教育传播高地,体现上海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担当。』

重构中华创世神话谱系

上古神话瑰丽多彩,有先古人民为了生存试图与自然抗争的愿景,有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以及中华民族最初哲学思想体系的雏形。但长期以来,这些神话散落在大量典籍之中,缺乏系统化的整理。

学术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将创世神话系统化的过程。『就数量而言,中国神话绝不少于希腊神话,但因缺乏系统性,情节简单,所以缺少后者那般震撼性的感染力。』赵昌平说,一直以来,很想对瑰丽的中国神话进行系统的重构。直到十余年前,一个偶然的触发唤醒了这个『久远的旧梦』。赵昌平和几位学人策划开始了〖中华创世纪〗的撰写。这部书于2011年出版,成为此次学术本的基础。

学术本开篇就遇到一个大问题:到底是伏羲女娲开天地还是盘古开天地?〖中华创世纪〗选用的是伏羲女娲开天地的说法,因为盘古神话在中原文化中产生较晚,三国时期吴国的徐整在〖三五历纪〗里面才正式提到。而汉代前期,如西汉武梁祠画像石里就可以看到伏羲女娲形象。

但在大众概念中,盘古开天地才是更为人熟知的故事。赵昌平研究认为,盘古神话的真正起源不一定晚。如闻一多先生所考证的,伏羲女娲与盘古两者本身就可以转化。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者研究证实,南方畲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很早就有广泛的盘古传说。

『可以说这两个传说出于一个源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中国人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理顺了羲娲和盘古传说的关系,赵昌平将盘古开天地放在创世神话开篇,从『两组创世神话,同一起源』这一角度处理二者关系。

类似的学术问题不在少数,整理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项目初创阶段,很大的难度还在于神话人物的形象塑造。『今人塑造远古的神话人物,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但这样的想象也要求我们基于更多经得起推敲的历史合理性。』担任这一工程组委会副主任、文学专家组组长的作家孙颙说。

发掘中华民族的思维密码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这是曾被无数次讨论的问题。

在『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的扉页上,写着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易经〗纲领性的乾、坤二卦。专家组讨论后,引用这两句话为此次创世神话系列文艺创作开宗明义。

『我们在梳理过程中,感觉到工程意义非凡。在一些基本理念上,我们中华祖先是独特的。』孙颙举例,很多神话里将创世简单归结为上帝或者是万能的神,但『盘古开天』其实是天人合作下的创世。『在古人思想里,神似乎是存在的,似乎又是缥缈的,在最早的创世神话中,神的概念是和自然碰撞在一起的。』

绝地天通、法天象地等神话,都在讲述上古先民仿造自然所做的创造,而大量神话故事说明,面对自然的艰难困苦必须勇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比如大禹和父亲鲧的治水过程,都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另一方面,鲧盗取天上的息壤仍未能治水,最终大禹依靠疏导而不是堵的科学方式成功。更进一步说,在西方的神话里,碰到大洪水时,人们想到用方舟逃难,在中国神话里,却是要把洪水治理好,父死子继,一代代不懈努力。

创世神话也反映了以中原为平台的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比如在黄帝与蚩尤的传说里,战争虽然残酷,但黄帝胜利后,对蚩尤部落采取了民族融合的措施。神话背后还有民族和国家的初步形成。可以说,盘古开天的创造性、天人合一的科学性和以中原为平台各民族融合的文化传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在神话的历史情境中,中华民族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显得尤为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和品格,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这也成为凝聚起数百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参与创作和传播的精神力量。『当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建立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观,自信地面向世界,在国际语境中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施大畏说。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冯反珏 發表於 2025-7-15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神话叙事中的民族精神溯源与当代文化重构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的出版,实为当代文化界一次意义深远的集体文化寻根。这套丛书以三十册之规模,将上古神话以连环画形式系统呈现,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运用,更是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叩问。唐代伏羲女娲绢画与当代绘本的并置展示,恰构成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血脉,彰显了神话叙事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永恒价值。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的精神产物,承载着民族最原始的宇宙观与价值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创世神话,实则是先民对世界本原、人类起源、文明肇始等终极问题的诗意解答。这些神话叙事不同于西方创世神话的超越性特征,而展现出鲜明的实践理性精神——无论是盘古"垂死化身"的自我牺牲,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责任担当,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与伦理取向。这种将宇宙生成与道德秩序相统一的叙事模式,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

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的选择颇具深意。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特有的通俗艺术,连环画兼具图像叙事与文学表达的双重优势,既能保持神话故事的情节完整性,又能通过视觉形象强化其感染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此次集结多方力量,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追求艺术创新,使这套绘本既是对传统神话的忠实再现,又是符合当代审美的再创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主动听取儿童意见的做法,体现了文化传承必须扎根现实、面向未来的自觉意识。

当下开展神话重述工程,具有特殊的文化战略意义。在全球文明对话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主体性成为重要命题。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导的这一文化工程,通过梳理神话谱系,实际上是在进行民族文化基因的解码工作。这种解码不是简单的复古怀旧,而是通过激活古老神话中的精神元素,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正如古希腊神话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灵感,中华上古神话同样蕴含着可供现代转化的重要资源。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这套绘本的出版标志着神话叙事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普及的重要转折。神话不再是专家书斋中的研究对象,而成为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可触可感的精神食粮。这种普及工作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认同具有潜移默化之功。当孩子们通过生动图像了解"祖先有多么了不起"时,文化传承的链条就在无形中得以延续。

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重述,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寻根与精神返乡。在这场集体文化跋涉中,我们不仅追溯民族的过往,更在寻找面向未来的文化支点。这套绘本的出版,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其意义已然超越艺术创作本身,成为民族文化自觉与复兴的重要标志。在文明交流互鉴日益深入的今天,这种立足于本土传统的文化创造,正是保持文明独特性的关键所在。
韩帅形 發表於 2025-7-19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寻根问源: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文化意义

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丛书的问世,实为当代文化界一大盛事。此套丛书以连环画为载体,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等上古传说,通过现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对民族精神源头的深度探寻。

从唐代伏羲女娲绢画到当代连环画创作,中华神话的视觉表达经历了从宗教象征到艺术审美的转变。唐代绢画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缠绕的图式,承载着阴阳和合的宇宙观;而今之连环画则以分镜叙事、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远古智慧获得当代解读。这种艺术形式的嬗变,恰如《文心雕龙》所言"文变染乎世情",反映着不同时代对神话的认知方式。

神话乃民族精神之基因图谱。古希腊以奥林匹斯诸神奠定西方理性传统,中华则以"天人合一"的创世叙事塑造独特的文明品格。盘古"垂死化身"的宇宙生成论,暗合"生生之谓易"的哲学;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蕴含着"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伦理观。这些神话母题经过连环画的艺术重构,使当代读者得以直观把握中华文明的本源性思维。

上海集学界、艺界之力推进此项工程,具有特殊的文化战略意义。海派文化素以"熔铸古今、会通中西"著称,此次以连环画这一大众艺术形式诠释上古神话,既延续了民国时期"图画教科书"的启蒙传统,又创新性地将学术考据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如《周易》所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文化实践正是对传统最好的活化传承。

尤为可贵的是,创作者将作品送至少年儿童面前接受检验。这种文化传承的"童子功"训练,暗合《学记》"时教必有正业"的古训。通过视觉叙事培养文化认同,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具渗透力。当孩子们在画页间遇见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形象时,他们接续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血脉。

在全球化语境下,此类文化寻根工程愈发显现其价值。它既是对文化主体性的坚守,也为跨文明对话提供本源性参照。正如《庄子》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创世神话的当代诠释,终将为民族复兴提供深层的文化支撑。这套连环画丛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让远古神话穿越时空,成为滋养现代人心灵的文化活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