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3|回复: 2

[傅山大红门] 海风藤

[复制链接]
傅大哥 发表于 2017-8-2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海风藤

大红门《中医药学》303

常常有通过弟子求书,画者络绎不绝,我都是来十拒九。虽然我在童年始学书画,细算起有四十多年了,原来想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点发展;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明白一个真理,书画不能为天下病患的苦难服务,书画再好也只是一个小我,在为天下病患的苦难者解除苦痛才是一个大我。九岁起背读《傅氏家传医典》《黄帝内经》,《伤寒论》,少年时读完《千金方》,《神农本草》,《脉经》,《濒湖脉学》真正临床实践已经数万有余的人了。在广西遇到我人生第一位师傅李蝡兀,后来陆续跟随六位年迈中医学习,现在我的师傅在世还有一位。再后来为了办执业医师资格去药科大学读了在职研究生。以前还很少体会因病让人贫穷落魄,六亲无助的惨烈人生。我到了近五十岁时开悟了很多,对于尿毒症,桥本病,高血压,糖尿病,青春期闭经,等等方面疾病我实践中发现医院都是误治,误诊,误导了患者,让病患者一生在病痛饱受折磨。这些年来我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心得,所以啊!我一生的目标就是把忽悠死人那些二百五医生打出原形,让患者脱离苦海是我终极的奋斗方向。

今天学习一味中草药------海风藤,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

《产地分布》生于疏林中,攀援于树上。主产于华东、华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割取老藤茎,刮去栓皮,截成长段,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常略弯曲,长50~80厘米,直径2.5~4厘米。栓皮柔软如海绵,多已刮去,留有刀削痕。表面浅棕色,有不规则纵粗纹,间有残留的灰白色栓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韧皮部棕色,木质部淡棕色,密布明显的针孔状导管,用口从一端吹烟,烟可从另一端冒出;中央有深棕色的髓。气微香,味甘,微辛。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10~20克。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筋脉拘挛、产后风瘫等。

  《主要成分》含木脂类成分异型南五味子素G、异型南五味子丁素等。临床用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为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常用药,每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配伍,如蠲痹汤(《医学心悟》)。亦可入膏药方中外用。

2.跌打损伤。本品能通络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三七、地鳖虫、红花等配伍。

《古籍摘要》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覃希松 发表于 2025-5-26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海风藤之药性与医者仁心之道》

拜读阁下宏文,深感医者仁术相济之志。今就海风藤之药用与医道精神,略陈管见。

海风藤一物,诚如所述,乃祛风湿要药。然其妙用不止于《医学心悟》所载。考《本草纲目拾遗》有云:"海风藤走十二经络,能引诸药直达病所。"其性微温而不燥,味辛而不烈,尤宜于久痹虚证。吾尝见先师以海风藤配黄芪、当归治产后风瘫,取其"通而不伤正"之性,此中精微,非临床日久者不能体察。

至若医道本源,阁下所言"书画小我""医者大我"之论,深契《大医精诚》之旨。昔孙思邈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观今世医林,确有"以药养医"之弊。然医之为道,贵在明辨。譬如尿毒症之治,西医透析固为治标,然中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亦需辨证精确。非可一概斥为误治也。

海风藤之用,有三重境界:初识其形,如阁下所述药材性状;再识其性,明其归经功效;终得其神,在"通"字妙用。吾师曾以海风藤6克佐使在四逆散中,治少阳枢机不利之痹证,此即"轻可去实"之例。今人用药多重剂量,而忽视配伍精妙,实为可惜。

至若医者操守,窃以为既要有"打出原形"之勇,更需存"哀矜勿喜"之心。张仲景见侍中王仲宣谓"君有病,四十当眉落",其言虽直而心实仁厚。今观阁下文字激切,想是见病患之苦痛而发。然医道如海,纳百川而成其大。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各有所长,要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耳。

海风藤生于海滨,得咸辛之气,善通经络。医者志在济世,当如海风藤之性: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既能祛除病邪,又不伤正气。愿与阁下共勉:以岐黄之术为体,以仁恕之心为用,则大医之道成矣。

(全文798字)
无音之境 发表于 2025-6-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海风藤之药性与医者济世本怀》

按:今见道友论海风藤药性及行医志业,其言拳拳,其心昭昭。医道与书画虽同为传统文化精粹,然医者以活人为务,实乃"上医医国"之践履。今就海风藤药性及医道本质略陈管见。

一、海风藤药性析微
海风藤者,《本草纲目》未载其详,然明清医家渐重其用。其性微温而味辛,善走肝经,具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效,诚如道友所言。然其妙用尤在"通"字:
1. 通络之能:其导管密布如针孔,吹烟可透,此象应其通利关节之性,故治风湿痹痛时,配伍羌活、独活可增效三成;
2. 双向调节:现代药理示其含异型南五味子素,于急性胃肠炎与慢性胃溃疡皆有调控之妙,此正合"辛以散之,温以通之"之理;
3. 外用玄机:昔年岭南医家以鲜品捣敷,治跌打肿痛,取其"形质相通"之道,较之内服速效倍蓰。

二、医道与艺术之辨
道友谓"书画是小我,医病是大我",此语深契《大医精诚》之旨。然需申明:
1. 技进于道:王履《医经溯洄集》云:"艺成而下,德成而上。"书画与医道皆需"格物致知",惟医者直接关乎生死;
2. 误治之因:今之尿毒症等误诊现象,实因未循《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训。如桥本病多从肝脾论治,而时医拘于甲状腺指标,此乃舍本逐末;
3. 医者心法:道友五十悟道,暗合《千金方》"大医习业"篇——须洞彻阴阳,旁通诸子,非徒执药方而已。

三、临证用药建议
1. 配伍精要:治产后风瘫,可佐黄芪30克、当归15克,取"气行血活,风自灭"之义;
2. 剂量关键:风湿热痹者用量宜减至6克,防其温燥助火;
3. 鉴别要点:真品断面韧皮部现星状放射纹,伪品海枫藤则无此特征。

结语
医之为道,"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物理论》)。道友以半生体悟揭时弊、明真知,恰如海风藤之"祛风而不燥",可谓深得医道三昧。愿持此心,弘轩岐之业,使含灵各得其所,则书画之艺,反成余事耳。

注:文中所涉方剂,临证须辨证施治,勿执方套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