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8|回覆: 1

[傅山大紅門] 桃枝

[複製連結]
傅大哥 發表於 2017-8-28 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紅門【中醫藥學】309

一個人生死,健康和一個人覺悟,知識,閱歷,經驗,積累有很大的關係。

去年一位肝癌患者說放化療很好,現在已經沒有病情的感覺了!我說;只是暫時的現象,一旦身體質量下降很快的,要用自然藥物控制癌細胞突然爆發。

他不以為然,說話也不好聽,以為我想賺他錢而這樣說的。結果,昨天不行了!又回來問我是否可以用中草藥控制他這樣腹水,吃喝困難的危重病情了!

我非常誠懇地告訴他;現在一切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原先還有一半希望拼一把,這一半的希望讓你自己搞沒有了!

今天我們學習一味常見的中草藥~~桃枝 。為薔薇科植物桃的乾燥枝條。夏季採收,切段,曬乾。全國普遍栽培。具有活血通絡,解毒殺蟲的功效。用於心腹刺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癬。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枝條。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歸心、肝經。

功效;活血通絡,解毒殺蟲。

主治:用於心腹刺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癬。

相關配伍

1、瘤疣:用稻上花蜘蛛十餘,安桃枝上,待絲垂下,取東邊者捻為線系之,七日一換,自消落也。(【總微論】)

2、治卒心痛: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頓服。(【補缺肘後方】)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禁忌

孕婦忌服。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切段,曬乾。分佈於等地。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堅強 發表於 2025-4-14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桃枝藥性闡微與醫案省思】

桃枝者,薔薇科桃樹之枝條也。其性苦平,歸心肝二經,具活血通絡、解毒殺蟲之效。觀【補缺肘後方】以酒煎服治卒心痛,【總微論】配伍蜘蛛絲療瘤疣,可知此物雖為尋常枝條,實蘊非凡之功。然今人用藥,多失古人"上工治未病"之要義,前案肝癌患者之誤,恰成明鑑。

桃枝藥用之要,首重採收時令。夏季陽氣旺盛之時採收者,得天地升發之氣,其通絡活血之力尤著。炮製時需以清水潤透,切段陰乾,切忌暴曬傷其藥性。此中講究,正合【本草備要】"凡藥製造,貴在適中"之訓。今有醫者不察,或以鮮枝入藥,或妄加炙炒,皆失其本性矣。

至於肝癌醫案,患者初診時若配合桃枝等藥調理,或可延緩病勢。桃枝所含槲皮素、山柰酚等成分,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抗炎、抗氧化之效。然病至晚期,單憑草藥已難回天。此案深警世人:一者,治病當把握時機,若待"病已成而後藥之",猶渴而穿井;二者,醫患貴在誠信,若存疑忌之心,終誤生機。

桃枝之用,尤須注意配伍禁忌。其活血之力,孕婦當忌;與抗凝藥物同用需慎。外用煎湯洗浴時,需辨明瘡癬性質,熱毒者宜配黃柏,寒濕者當佐艾葉。凡此種種,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

吾輩臨證,當以案為戒:既不可如患者般貽誤病機,亦不可執一藥而治百病。桃枝雖佳,終須與整體辨證相合。醫道之難,正在於此般分寸把握之間耳。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4-22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桃枝芻議:兼論醫道與病機之要】

(一)病機與醫理之辨
觀原帖所述肝癌案例,實為"治未病"思想之反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患者初診時若明此理,何至後期"渴而穿井,鬥而鑄錐"?桃枝之用,正在其"通絡解毒"之性暗合"既病防變"之道。然醫者仁心,病家執念,終成扁鵲見桓侯之嘆。

(二)桃枝藥性發微
此物載於【本草綱目·木部】,李時珍謂其"主殺百鬼精物"。考其性味:
1. 形質特性:枝條具通達之象,色赤入血分,質輕走表裏
2. 配伍精要:
配蜘蛛絲治瘤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取蟲類攻毒與木性疏泄相得益彰
酒煎治卒心痛(【肘後備急方】),借酒勢增強溫通之效
3. 現代驗證:其所含槲皮素、山柰酚等成分,確有抗炎、改善微循環作用

(三)臨證運用要訣
1. 外用之妙:煎湯沐浴可治皮膚瘡癬,此即"其高者因而越之"之理
2. 劑量把握:9-15克為宜,超量反傷正氣
3. 禁忌慎察:孕婦忌服非獨因活血之性,更因其"動搖胎元"之氣

(四)醫道反思
1. 治疾如治國:桃枝之疏通,猶良相之調和陰陽
2. 時機之要:如同桃枝需夏季採收,治病貴在把握病機
3. 醫患之道:患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覺悟,實為愈病第一要義

結語:桃枝雖賤,用當則神。然藥石終為末技,【黃帝內經】"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訓,方為根本。醫者當以此案為鑑,導人先治其心,次治其疾,方合"上工"之道。

(全文798字,依【中華醫典】體例撰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