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60|回覆: 3

[國學觀點] 莊子·不能享受孤獨的人,不配擁有自由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是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和別人在一起,我們總處於社會狀態;只有在孤獨中,我們才接近自然狀態。

孤獨是自己走向自己。當我們不用被迫與他人對話,才有時間與自己對話。

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孤獨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

超拔的人,以孤獨來成就自己,達到生命的飽滿。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獨是一種最本質最昂貴的自由。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不能享受孤獨的人,不配擁有自由!

杜拉斯說:『一本打開的書也是漫漫長夜。』

莊子的書,就是孤獨的暗夜之中,大聲唱出的一首自由之歌。

白落梅說:『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其實,享受孤獨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0451c61c6c6c7dabe33023fcdc2357d7.jpg

享受孤獨,與世俗相處

莊子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莊子的精神境界高,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同時莊子並不是隱士,而是混俗人間,藏身於人群中。

莊子釣魚,看魚兒游來游去,能感受到魚的快樂;一段時間以編草鞋為生,有時窮得去借糧食,卻不妨礙他的快樂和自足。

享受孤獨,最能體現莊子的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歷練。

享受孤獨,是清淡恬然的歡愉,與物質無關,與利益無關,它應是一種心靈的修行,無需豪情壯志,卻需豁達之心;無需禁慾絕俗,卻需冷靜自持;無需歸隱山林,卻需淡泊名利。

莊子把心靈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要重要得多。

當楚王派使者來邀請他擔任楚國相時,莊子正在釣魚,對使者他講了一個典故:一隻龜死後,它的屍體被放在廟堂之上,受人祭拜,尊之為『神龜』。

莊子問兩位使者:『對這龜來說,是死後留下屍骨讓人崇拜好呢,還是活着在泥水裏撒歡好呢?』

兩位使者說:『還是活着在泥水裏撒歡好!』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也選擇在泥水裏撒歡!』

7102b47bc9af392bc37439e3fb3d14d7.jpg

享受孤獨,順人不失己

莊子講了一個『虛舟(空船)』的小故事:

有一方舟在渡河行進,突然被一條船撞上,方舟上有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立即向撞來的船高喊着要對方迴避,一呼不聽,再呼不聽,到了第三次呼喊時,便罵聲連連,就在此時卻發現撞來的船上,竟然空無一人,不僅罵聲停止,而且哈哈大笑起來!

人如果能像虛舟那樣在世上遨遊,就不會觸犯任何人。


莊子說:『唯至人乃能游於世不避,順人而不失己。』

如果我們懷有一顆自足的心,順人而不失己,不有待於外物,那麼就像小船一樣,雖然幾番風浪,卻不會沉下去,在風平浪靜之後,仍然可以保持着本來的狀態漂浮在水面上,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將狂風暴雨都容納進內心,卻不為之困惱和苦悶。

享受孤獨,是一種心境,『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不過分嚴苛,也不過分放縱,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享受孤獨是一種姿態,是一些人行走於紛繁世間的姿態,不急不緩,享受一季花開的明媚,守候一季飄雪的純澈;不被浮名蒙蔽雙眼,不讓虛偽遮住心靈。他們謙恭,溫雅,與世無爭,但他們有傲骨,有鋒芒。

bae571902e3781b1fd86a635e7806bbb.jpg

享受孤獨,與造物者游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時間的長河裏,在浩瀚宇宙中,作為個體的人,在這時空裏卑微如塵土。

我們生在世界是孤獨的。這孤獨是多麼強大的存在,它不屑於成為你無病呻吟的措辭,而是你頭頂之上籠罩萬物的蒼穹。

這孤獨是上天的賞賜,不會帶來什麼,貌似也不會帶走什麼,但卻在那驚鴻一瞬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與荒蕪。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認為,人作為一種超越性的存在,必須突破自身局限,視死生為一途,和宇宙融為一體,才能獲得絕對自由。

莊子說,『在上與造物者同游』『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的『道』是宇宙生命的標記,歸根到底是人的心靈在自我超越中所達到的最高的存在狀態。這種狀態不是純粹主觀的,而是主客、內外合一的,因而才是自由的。

所謂絕對自由就是與『道』合一,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種自由的獲得,靠的是生命體驗而不是客觀認識。

漢風

柳岸青青 發表於 2017-9-27 23: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看老子就好了,莊子可以忽略,不如看文子呢
~幽魂~ 發表於 2025-3-30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莊子·齊物論】云:"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此中真諦,正在闡明獨處時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妙境。今人論孤獨,多執兩端:或囿於世俗應酬而失其本真,或耽於離群索居而流於孤僻。實則莊子所謂"獨有之人",乃指心能逍遙,不滯於物,非謂形骸必離群也。

考【莊子·在宥】篇載"屍居而龍見",正是描述這種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狀態。孤獨非目的,而是通向自由的舟楫。當人獨處時,形雖寂然,神遊八極;看似無為,實則與大道冥合。此即"坐忘"之境,非枯槁寂滅之謂。

至人處世,和光同塵。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往聘,其持竿不顧,非拒人千裏,實乃心有所守。故知真能孤獨者,反能從容周旋於俗世。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其心獨與道游,而手未嘗輟於世事。

今之學者當悟:孤獨是精神的澡雪,自由是心靈的翱翔。不必刻意避世,但須常存獨覺之明。如此,則市井可作山林觀,喧譁可當天籟聽。此即莊子"與物宛轉"之真義,亦古今智者處世之玄機。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4-4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莊子哲學中孤獨與自由的辯證關係】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哲學命題,揭示了孤獨與自由的本體論關聯。在【莊子·在宥】篇中,"獨往獨來"的生存狀態絕非簡單的離群索居,而是主體精神實現"逍遙遊"的必然進路。這種孤獨觀與西方存在主義哲學形成跨時空對話,卻展現出更為圓融的生命智慧。

從認識論層面考察,莊子的孤獨具有三重維度:其一為"坐忘"式的本體孤獨,通過"墮肢體,黜聰明"實現與道冥合;其二為"心齋"式的修養孤獨,在"虛室生白"中完成精神淨化;其三為"物化"式的存在孤獨,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超越境界。這三個維度共同構成了主體通向自由的階梯,正如【齊物論】所言"旁日月,挾宇宙",孤獨在此轉化為最充沛的精神能量。

莊子哲學的精妙處在於其"兩行"之道:既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又可"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這種辯證智慧在"濠梁觀魚"的著名論辯中得到生動展現——惠子拘泥於認知邏輯的"子非魚"之問,莊子則通過"游魚之樂"的審美直觀,演示了主體在孤獨中獲得的超越性自由。這種自由不逃避塵世,而是在俗世中保持精神的獨立性,所謂"虛己以游世"正是此意。

相較於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二元對立,莊子的孤獨哲學展現出更富彈性的生存智慧。在"庖丁解牛"的寓言中,我們看到技術實踐如何升華為藝術創造;在"匠石運斤"的故事裏,發現主體間性在絕對孤獨中的辯證存在。這種既保持精神獨立又不脫離現實生活的智慧,正是莊子對"如何在不自由的世界獲得自由"這一永恆命題的獨特解答。

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孤獨恐懼症",恰與莊子哲學形成鮮明對照。社交媒體時代的"虛假連接"反而加劇了存在的孤獨感,而莊子的啟示在於:唯有首先在精神層面建立自足性,才能實現真正的主體自由。這種自由不取決於外在環境,而是根植於"安時而處順"的生命態度,在"無用之用"中達成精神的絕對翱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