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1|回覆: 1

[武術資訊] 太極拳武戲文唱 【推手樂】

[複製鏈接]
武術萬里行 發表於 2017-8-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8498ddc60a5c9b3a24c26d4f064842d.jpg

太極拳武戲文唱

【推手樂】

在這裡我想談談推廣【推手樂】的目的和意義。太極拳是文化拳,理論博大精深。太極拳是以練『精』、『氣』、『神』為主的內家拳,不是練肌肉力量的拳種。但是太極拳也需要力量方面的輔助,推手時還需要用『以柔克剛』的原則。所以學推手時,不是一推了事。

推手是一種人體在對抗中保持高度平衡的活勁練習,因此在學推手的同時,還要學習其他很多知識與之配合。我文化不高,知識又淺,想說也說不清楚。出於對太極拳的愛好和交友的熱情,我只能談談我的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學推手還要學些什麼呢?

1. 想要學好推手,先要練好紮實的基本功。就是學會運用『功』、『力』、『巧』、『快』、『虛』、『實』、『剛』、『柔』這八個大字的全面功夫。

2. 要學點力學。如槓桿原理、向心力、離心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力的三要素,以及幾何形狀改變的作用,還要學會運用『聚焦、斷路、螺旋』的手法,同時還要減少自身『慣性』等知識來用於推手。

3. 要學點導引術(氣功)。做到心裡想到哪裡,你的『意』、『氣』、『力』便要到哪裡。特別是應加強丹田內氣訓練,要聽使喚,意氣需喚得靈,才能得心應手。

4. 要學點哲學。學些唯物辯證的哲理,如『無就是有,有就是無』、『動而不動,不動而動』、空間與時間的關係等。

5. 要學點心理學。要遇事不緊張,思想沒有壓力,周身找不到緊張點,才能『大松大柔』。

6. 要學點數學。如對方一站就要看出他兩腳距離來算出他『等邊四方形』的角度,哪裡是他空隙、不易支持平衡的方向加以利用。用『橫來直去,直來橫還』的方法去推,同時自己要用胯調整自己的受力角度維持重態平衡。

7. 還要學會做人。練太極拳是為了修身養心,做人要胸懷寬闊,氣量要大,要有修養。推手時『搭手是對手,心裡是朋友』,要互相學習對方技藝。不應計較勝負,更不能以老大自居、盛氣凌人。我們業餘和老年愛好者更應點到為止,或移位便可。絕不可用反筋背骨或以加速度的力量猛推猛撞,出手傷人。違背武德不利健康,傷了別人害了自己。

以上要學的東西僅僅是提個醒,學的越多、越深、越透越好,要學用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充實實踐,實踐充實理論,把這些科學知識運用到推手中來。

二、推手的方法與技巧

第一步是『接勁』。這非常重要,要以外柔內剛的勁(這裡的『剛』不是指硬力頂,而是用內勁合住)接住對方的來勢。不論對方來力大小,都需要以『身備五弓』的姿態去接住對方的『意』,而不是去接他的『力』,(因為弓有繃力,弓是弧形,它受力可以將受力向兩端傳遞,也就是『曲中求直』。這『五弓』根據具體情況,可五弓齊用,亦可單一使用,能放,能收。)同時自己意念下沉將對方的力引向身下,這種接法叫『維持現狀的勁』,理論上叫『不丟不頂』。

第二步,這時對方會連續加力,此時你必須隨對方的來力的方向角度,及時調整自身各部的結構來應付。如隨他的力,用腹部內收、氣沉丹田、以胯接力、突胯弓膝等,把對方的力引到自己的後腳跟,同時前腳跟微虛提起,這時自己的襠部已成為拱形(橋狀),這便充分利用了地心引力,便能承受較大的力量。這理論上叫『前腳如錨,後腳如山』。

第三步,他還會繼續大力來推,這時他的真勁已被引動出來了。此時要以手胯勁咬住對方,以『我順人背』的手法,使其不得靈活(這叫『落榫』)。同時自己隨即以腰胯轉變方向,並就勢合身,對方必失去平衡而移位。

以上三部曲,用時不是分斷,要隨機應變的連貫起來。這方法接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用,要舉一反三。用時要多用腦,提高『聽勁』能力,周身關節骨骼都能隨時『放得開,收得攏』,隨勢調節,『上虛下實』,『左右呼喚』,『腰胯靈活』,猶如汽車的方向盤靈活自如,切忌『雙重』,還要運用『單臂克雙功』的技巧,以巧克力。

三、武戲文唱【推手歌】

為了方便記憶,我編了寫【推手歌】(順口溜),僅供參考。

一、推手指腕不要硬,一硬聽勁受影響。

對方來勁聽不出,發勁只需張一張。

二、推手腰胯要活絡,兩腿圓襠像座橋。

上虛下實力引地,承受重壓不易倒。

三、推手身備五把弓,接觸力點路路通。

四肢伸直猶如棒,槓桿原理便可用。

四、力在自身意在外,胸懷寬闊任人來。

不丟不頂隨勢轉,引勁落空不易敗。

五、對方來勁要吸收,外松內空無抓手。

他無阻力入空洞,隨勢轉撥便成功。

六、對方雙手推我胸,我手上搭鞠個躬。

含胸拔背向下引,後腿一蹬便成功。

七、對方雙手推我肩,雙肩高低當中卷。

前後搓開提手用,自身意勁要領先。

八、對方抓手封我胸,我如繩草腹內空。、

內氣下引向下滑,雙手畫圓背後送。

九、對方雙手推我臂,雙肩脫下向後墜。

隨即雙肩分前後,咬住對方向前推。

十、對方用力推我肘,肩胯接勁跟他走。

隨即肘部螺旋轉,使他落空自己走。

5f0fafab3b11d3e358f388bfe377b844.jpg

以上十首歌是推手常用的部位,其他不勝枚舉。僅是外表的大框架,用時還需機智靈活,『得機得勢』。世界上本沒有絕對東西,絕對存在於無數的相對之中。更不能生搬硬套,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到無有不到』的境界。要相互協調。要『以一化萬,以萬化一』,才能『隨機應變』,千變萬化。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練就的『功』、『力』、『巧』、『快』、『虛』、『實』、『剛』、『柔』的本領(這本領要使對方推來,如推到『如牆』、『如布』、『如球』、『如洞』各種不同的感受),並和臨戰經驗結合起來。要以巧克力,找尋太極拳武戲文唱推手樂的圓滑之趣。【拳論】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句話我們要很好去用心研究。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太極拳太深太難了,博大精深,奧妙無窮。而太極拳是意識拳,外面看不出而內部變化萬端,是無法用視頻和書籍來自學成才的,需要一代代的老師傅親手傳承。老太極拳譜中說道:『引路入門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以前我也寫過些東西,我總是學不進,悟不出,寫不清,說不明,文窮意盡。這點僅供我的新老拳友們參考。我將朽矣,筆耕艱難,留個紀念吧。

九十三歲高齡老人 楊永義

二〇一六年五·一勞動節隨筆於上海

相關帖子

姚待 發表於 2025-4-12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推手之文武相濟論

太極拳推手一道,實乃中華武學之精粹,文武相濟之典範。觀今人習拳,多有偏執:或專尚蠻力,失卻太極"捨己從人"之要義;或空談玄理,罔顧"着熟懂勁"之實功。今就推手文武之道,略陳管見。

推手之"武",非角力鬥狠之謂,實為"勁法"之錘鍊。習者當以八法為基:功、力、巧、快、虛、實、剛、柔,缺一不可。槓桿原理、向心力諸般力學,非為炫智,實乃"四兩撥千斤"之科學註腳。譬如"接勁"一法,須得"外柔內剛"三昧,看似綿軟如絮,實則內含掤勁,此即【太極拳論】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之妙用。老輩拳家常言"接勁如接嬰",既要穩妥承托,又不可使拙力,此中火候,非力學原理不能參透。

推手之"文",尤在"心法"修養。丹田內氣之導引,非獨養生延年,實為"氣遍身軀不稍滯"之根基。習拳者當參"無即有有即無"的玄門妙諦,體會"動中求靜"的禪機。昔年楊露禪教拳,必令弟子先站三年樁,非為苦其心志,實乃磨其躁氣。今人推手,常見勝負心起則氣息浮蕩,正犯"心使氣則強"之忌。故【十三勢歌】云:"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此中哲理,非止於技,更通於道。

文武交融處,方見太極真章。觀對方站姿而算其支點,察其呼吸而測其虛實,此乃數理與心理之並用。尤其"搭手是對手,心裡是朋友"一語,道盡武德真諦。董英傑先生曾言:"太極拳如寫字,要心平氣和。"寫字講究"永字八法",推手亦須"八面支撐"。兩者異曲同工,皆需外遵法度,內養性情。

今倡"推手樂",非為競技爭雄,實欲返璞歸真。老年習者尤當謹記"點到為止"的古訓,蓋因"反者道之動",過剛必折。昔日吳圖南先生百歲高齡仍能推手,正在其深諳"柔弱勝剛強"之旨。願諸君在推手中參文武之道,於掤捋擠按間悟陰陽之理,方不負太極"文化拳"之美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